委中癰

委中癰是指生於膕窩委中穴部位的癰,又稱委中毒。因肝膽積熱結於膀胱經而成。 或因患肢破損,濕疹糜爛等感毒誘發。起初木硬腫痛,皮色微紅,或焮熱色赤,腫塊形成時,患肢小腿屈伸困難,故俗名曲鰍,此 時有寒熱,如腫痛日劇,寒熱不退,是已成膿,潰後膿盡而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委中癰
  • 別名:委中毒
  • 病名:癰疽之發於膕窩委中穴處者
  • 出處:見《證治準繩·外科》
簡介,注釋,

簡介

指生於膕窩委中穴部位的癰,又稱「委中毒」。因肝膽積熱結於膀胱經而成。 或因患肢破損,濕疹糜爛等感毒誘發。起初木硬腫痛,皮色微紅,或焮熱色赤,腫塊形成時,患肢小腿屈伸困難,故俗名「曲鰍」,此 時有寒熱,如腫痛日劇,寒熱不退,是已成膿,潰後膿盡而愈。

注釋

病名。癰疽之發於膕窩委中穴處者。見《證治準繩·外科》卷四。又名曲鰍。多因膽經積熱流
入膀胱壅遏不行而成。初起木硬腫痛微紅,屈伸艱難,故名曲鰍。重者寒熱,疼痛日劇,寒熱不退,則已成膿。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利濕,舒筋散邪之劑。內服可選用活血散瘀湯,或仙方活命飲,或黃連解毒湯加減。外用金黃膏塗貼。若膿已成則應手術切開排膿,不可待其自潰而失治致殘。切開引流務需通暢,或換藥後宜患肢固定在屈曲位。經切開引流及內服方藥,寒熱等症即可控制,患者自覺明顯好轉,此時即當自動或被動之膝關節屈曲運動,以防止致殘。 委中毒的診斷要點發病前常有小腿或足部皮膚破傷,皸裂、凍瘡潰爛或濕疹糜爛等病史。 膝後胴中初起木硬不痛,皮色微紅或掀熱色赤。腫塊形成時,則患肢小腿伸屈困難,行動不利,伴有寒熱。成膿時,身熱持續不退。 本病需與胭窩部囊腫相鑑別。胭窩囊腫如核桃大小,呈圓形,表面光滑,質硬,局部稍覺微痛,或無感覺不適,身無發熱,不會化膿。 委中毒的辨證分析本病多由濕熱下注,或寒濕下注,氣滯血瘀而成;也可因脛足皮膚破傷,皸裂,濕疹,足癬染毒結聚引起。其臨床特點為局部初起木硬,微紅腫痛,小腿屈伸不利;若筋為毒損,則有殘疾之虞。 委中屬膀胱經,膝為筋之會,足少陽之分。膽經移熱,或膀胱濕熱,循經下注,結於胭中,則毒作而癰生。寒濕之邪,下先受之,循足少陽,入於胭中,蘊積化生濕熱,氣血為之阻隔,則毒成而膿生。本病初期為氣滯血瘀,毒作而尚未成膿,故癰腫生而皮色不變。中期濕熱化火,腐肉成膿,則胭部腫硬,皮色掀紅而疼痛。後期潰膿,雖膿泄毒去,而氣血兩虧,瘡口斂遲,或筋為毒損,屈伸不利。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散堅消腫為原則。委中毒的辨證論治氣滯血瘀型見《證治準繩·外科》四。又名曲鰍。多因膽經積熱流入膀胱壅遏不行而成。初起木硬腫痛微紅,屈伸艱難,故名曲鰍。重者寒熱,疼痛日劇,寒熱不退,則已成。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利濕,舒筋散邪之劑。內服可選用活血散瘀湯,或仙方活命飲,或黃連解毒湯加減。外用金黃膏塗貼。若膿已成則應手術切開排膿,不可待其自潰而失治致殘。切開引流務需通暢,或換藥後宜患肢固定在屈曲位。經切開引流及內服方藥,寒熱等症即可控制,患者自覺明顯好轉,此時即當自動或被動之膝關節屈曲運動,以防止致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