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龍橋(釋義)

如龍橋(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如龍橋,位於浙江省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橫跨於舉溪,南北走向,明天啟五年(1625年)修建,全長28.2米,淨跨19.5米,矢高6.8米,面闊6米,有廊屋9旬,是全國迄今有確切記年、現在壽命最長的木拱橋。如龍橋造型美觀、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功能完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1997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修繕,2001年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如龍橋
  • 外文名稱:Ru Long Bridge
  • 地理位置:浙江省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
  • 景點級別:2001年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始建於:1625年
交通,相鄰景點,慶元廊橋特點,結構特徵,審美情趣,

交通

自駕車出慶元縣城,往東南行,約一個半小時,到達月山村,觀如龍橋。

相鄰景點

慶元廊橋特點

1、數量最多。目前慶元有各類廊橋97座,其中木拱廊橋21座,平梁廊橋26座,石拱廊橋50座。慶元廊橋的數量,分別占了全市(150多座)、全省(220多座)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強,是全國廊橋最多的縣。(註:廊橋主要存在於浙南、閩北地區)
如龍橋如龍橋
2、時間最早。大濟甫田橋和雙門橋是目前全國有文字記載時間最早的木栱廊橋,始建於北宋天聖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比北宋青州(史稱木拱橋最早的發祥地)出現的虹橋要早10多年,比《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早100多年,而且比現存各地發現的木拱橋始建最早的記錄——閩清合龍橋早110多年。假如能夠加以證實,那么《中國古橋技術史》木拱部分將因慶元的發現而改寫。另外,我縣木拱廊橋歷史沿革極具連貫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都有(這在全國也是獨有的)。據文字記載,始建於宋代的有甫田橋、雙門橋,始建於元代的有濛淤橋、半路亭橋詠歸橋,其餘則分別建於明、清時代。而且,我縣木拱廊橋國保、省保、縣保一應俱有,文保體系在全國最為完整。
3、質量最高。在各類廊橋中,木拱橋不僅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樑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品類,而且是世界橋樑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品類,如今在我國能保存下來的木拱橋已為數極少,被人們稱為活化石,只在浙、閩兩省的麗水、溫州、南平、寧德幾個地市有所發現,總數僅為100座左右。現存於我縣境內的如龍橋,建於明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距今已有381年歷史,如龍橋的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功能完備,建築上頗具宋代遺風,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全國木拱廊橋中唯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特徵

慶元廊橋在構造上非常科學,一是底下的木拱架用數十根粗大圓木,科學利用力學原理,縱橫拼接對拱而成“八”字型結構,雖無一釘一鉚,卻牢固異常。二是橋兩端4根將軍柱(也叫天門柱),從木拱架底墊木直通到廊屋頂部,使廊屋重心下移至底,穩定了重心。三是橋面板上先鋪箬葉,箬葉上鋪木炭,木炭上才是砂石料,砂石料上再鋪鵝卵石或香糕磚,具有通風、散氣、防腐功效。此外,從慶元廊橋看,其“三折邊”、“五折邊”、“交叉木”的木撐拱構架建造已非常成熟,科學地解決了受力問題。
如龍橋如龍橋

審美情趣

慶元廊橋集山、水、屋、橋於一體,既美觀實用,又有深沉的民俗文化淵源,在驚嘆自然造化與巧匠神工之餘,又能激起縷縷思古之幽。從建築學的角度看,慶元廊橋熔傳統樓台軒榭的建築風格和造橋技術於一爐,廊屋部分檐牙高喙,鈎心鬥角,橋身則單孔橫跨,缺月欲圓。從視覺的角度看,廊橋之美還在於山水之勝,在深山清幽之所,在綠樹掩映之間,一座閣樓高聳的廊橋忽然映入眼帘,真有如入蓬萊仙境的感覺。水為山之魂,水為橋之侶,橋下或碧水潺潺,或深潭如鏡,或猛浪奔岩,遠遠望去,整座廊橋如長虹臥波,又似蛟龍出水,與其周圍的山水構成一幅幅優美的畫卷。從廊橋的用途看,有的用於村莊攔護風水,有的作為善舉的憑證,有的用於交通。不管其用途怎樣,由於歷史久遠,每當登臨時,總會臨風懷想,感慨良多,你會想到多少個風清月朗之夜,青年男女待月西廂,在廊橋中幽會;你會想到多少次少婦送郎,依依惜別,留下許多深閨春怨;還有挑夫健婦的足跡及落魄書生和失意商人的身影。
總之,慶元廊橋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旅遊觀光、科學考察最理想的去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