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撒旦(如蝴蝶般美麗蛻變的邊緣愛情:寂寞的撒旦)

寂寞的撒旦

如蝴蝶般美麗蛻變的邊緣愛情:寂寞的撒旦一般指本詞條

四個原本毫無瓜葛的“撒旦”,因種種偶然和必然的因緣產生了交集。各不相同的他們擁有著同樣的特質:喜愛寂寞,藐視社會規範,我行我素。出生於商人家庭的撒旦之一從小家庭破裂,為逃避對父親的冷漠和對繼母的憎恨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結識了因生活在父權壓力下而患上抑鬱症的撒旦之三,二人互相慰藉與理解,發生了不為世人理解的同性戀情。撒旦之二是撒旦之三的表妹,從上海來到北京,寄居撒旦之三家,並愛上了年長自己二十歲的大學教授撒旦之四。從此,四個人之間發生的或驚心動魄、或悽美浪漫的故事在這座寂寞的傷城中慢慢地展開……

基本介紹

  • 書名:寂寞的撒旦
  • 作者:沐童
  • ISBN:9787531721963
  • 頁數:224
  • 定價:¥21.00
  •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8-1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媒體評論,

基本信息

作 者: 沐童
出 版 社: 北方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8-1
字 數: 110000
頁 數: 224
開 本: 32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1721963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 情感
定價:¥21.00

編輯推薦

當寂寞成為城市的標籤,撒旦們攜手遊走其中……於是,一切變得哀艷、決絕、無可挽回,可撒旦們從未如此絢爛和滿足過。
物質迷人、實力強勁的北大80後新銳——沐童,舉止散發紳士般潔淨氣質,文字卻透著直逼人性的邪情,網路成名作張揚青春新風尚,以撒旦之名開啟“寂寞小說”之門。
如曇花般寂寞縮放的同性之戀,如蝴蝶般美麗蛻變的邊緣情愛!
廣袤的大地上密集的人群在不斷地涌動,誰也不知道下一秒鐘自己又會自以為愛上哪一個人。在如今世界裡的那些紛擾的濫情和被肢解得一塌糊塗的道德面前,我們這點悲傷又算得上什麼呢?
哪個時代部不缺乏勇敢的青春流,沐童的作品是這股新潮流中的另類和新銳勢力。他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獨具魅力,每一份情感都有刻骨的感染力,他給予這些人的“寂寞”特質讓讀者為之動容,而所有故事的背後又是發人深省的物質社會生存現象和都市癥結。
——騰訊網讀書頻道 朝魯
《寂寞的撤旦》這部小說的表現上,沐童式的細緻透出一種村上式的美。哪怕一首歌曲、一個作家、一部電影、一個場景或一段星空的描寫……就是這種細膩真實的體驗,讓小說的背景充滿青春的感傷、生活的真實質感。
——新浪網讀書頻道 小小白
《寂寞的撒旦》所描述的這樣一群人,看似另類卻再單純不過,他們的情感和故事像一種城市符號,烙在了現實的浮象中,深刻而讓人感傷。
——搜狐網讀書頻道 陳妍

內容簡介

四個原本毫無瓜葛的“撒旦”,因種種偶然和必然的因緣產生了交集。年齡、個性各不相同的他們卻擁有著同樣的特質:喜愛寂寞,藐視社會規範,我行我素。
出生於商人家庭的撒旦之一從小家庭破裂,為逃避對父親的冷漠和對繼母的憎恨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在網際網路上,結識了因生活在父權壓力下而患上抑鬱症的撒旦之三,二人互相慰藉與理解,發生了不為世人理解的同性戀情。撒旦之二是撒旦之三的表妹,從上海來到北京,寄居撒旦之三家,並愛上了年長自己二十歲的大學教授撒旦之四。從此,四個人之間發生的或驚心動魄、或令人心顫的故事在這座寂寞的傷城中慢慢地展開……
曼陀羅式的愛情治癒了他們因家庭破裂而帶來的傷痛,也使他們面臨了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指責和壓力。他們的結局和未來將會如何?

作者簡介

沐童,一個萃取中西文化精華的北大新銳作家,用心靈感知人們靈魂最深處的落寂,並用他的聰慧和靈魂書寫了這種寂廖的美麗,堪稱寂寞王子。
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系,曾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留學,其間有徒步遊歷歐洲大陸的經歷。目前正在北京大學攻讀文學碩士學位。曾經出版作品:《亞當的蘋果》、《朝歌》。

目錄

序 小說的背後藏著精靈
第一章 初生的陣痛
第二章 撒旦的偶遇
第三章 他們的愛情
第四章 天使的苛責
第五章 命定的劫難
第六章 倫敦的桃色
第七章 魔鬼的婚禮
第八章 地獄的一季
跋 你的天使,我的撒旦

媒體評論

小說的背後藏著精靈 ——《寂寞的撒旦》讀後
·王乾
好久沒有讀過這樣的小說,你在閱讀的時候仿佛被風架著,你不知道會飛翔到哪裡去,你也不知道在哪裡降落,蘇東坡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大約便是這一境界。
這樣的飛翔是危險的,這樣的敘述自然也是冒險的。當然,這樣的敘述更需要才華的支撐和發動。沐童的小說靠什麼發動?他為什麼這樣寫小說?是中國版的《北回歸線》嗎?
《寂寞的撒旦》講述了兩個非常規的愛情故事,一是一個年輕的女大學生愛上自己老師的故事,一個是兩個男孩之間的曖昧情感故事。說實在的,這兩個故事並沒有特別新鮮之處,很多的人講述過類似的故事,很多類的故事也被置放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里進行講述,但沐童確實講得不同凡響,他坦誠而質樸的敘述態度讓小說呈現出一種“赤裸的真實”。
“赤裸的真實”是國外一家電視台的知名的新聞欄目,這個新聞欄目為了表示自己的新聞絕對真實,杜絕了假象,讓男女主持人在播出節目的過程中,去掉服飾的遮蔽,展現身體的真實。“赤裸的真實”作為一種新聞的商業操作,已經獲得成功,其新聞的真實性的含金量似乎不太好論證。但“赤裸的真實”作為一種象徵,倒是體現了人們對電視的某種需求。
《寂寞的撒旦》自然追求的不是新聞的真實,而是作家個人心目中的人性的真實。為什麼說是作家個人心目中人性的真實呢?因為每個作家的心目中的人性理想和人性模式都不會是一樣的,至少每個時代的作家的人性理想的模式也是不一致的。所以說抽象的人性並不存在這句話,在這個意義上也是一真理。如果把《寂寞的撒旦》和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進行比較,你就會發現,這一代作家和那一代作家的距離仿佛來自兩個星球。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寫的是愛的渴望和性的飢餓,而《寂寞的撒旦》則寫的是愛的無聊和性的剩餘。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張賢亮對人性的表達,是寫20世紀60年代的知識分子因為政治的閹割造成了人性的閹割,而人性的閹割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傷害就是對性能力的剝奪,那個叫章永璘的人在女性的愛撫下,恢復了性的能力,恢復了男人的能力,也恢復了人的尊嚴。而在《寂寞的撒旦》中,兩個年輕的男人,居然表現的是對異性戀的失望和逃避,甚至那個網名撒旦之城的結婚以後也沒有激發出對妻子的熱情,在關鍵時候落荒而逃。
《寂寞的撒旦》里也寫到了異性戀,但這個異性戀卻是婚外戀,寫老師和學生的畸形的性愛生活。這中間沒有多少我們在傳統小說里看到的愛情過程,甚至也沒有現在流行小說里的性的需求,她坦誠地說“我不喜歡做愛,尤其是和一個在高潮時叫喊其他女人名字的男人做愛,但是我確實迷戀他的形象。他的面孔和身材在我的心中是一個象徵物。”“被他抱著的感覺很好。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經常可以靠在爸爸的懷裡睡覺,即使把口水流到睡衣上也不會被責怪”。這裡的異性是童年父親形象的轉化,這裡的性愛是為了克服寂寞和孤獨存在的。小說的題目叫“寂寞的撒旦”,小說中的男男女女確實因為童年、少年的不正常的經歷陷入某種孤寂,才去尋求某種能夠彌合少年時代的傷痕的情感慰藉。
而他們的童年正是張賢亮這樣一代作家寫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時段,張賢亮們當初怎么也不會想到纏繞他們的痛苦和性苦悶在所謂“80後”那裡只是化作“寂寞”,寂寞比起痛苦當然要顯得輕鬆一些,但寂寞在文學的表達層面上其意義並不見得低於痛苦。
由此我想到了兩個“80年代”,一個是像沐童這樣的80年代出生的年輕一代,一個就是我們文學史家津津樂道的80年代的文學,這樣兩個80年代或許正構成了我們今天的文化衝突和文化景觀。80年代文學是關於理想的痛苦,是不能實現目標的痛苦,而“80後”則是沒有理想的寂寞,沒有目標的迷惘。從時間上考察,《寂寞的撒旦》里寫的那些撒旦們恰恰正是章永璘的後代,或許章永璘要感嘆“我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在章永璘的眼中,《寂寞的撒旦》里的那些青年男女顯然是跳蚤(作家把他們稱為“撒旦”)。章永璘在痛苦的時候,看的是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而撒旦們寂寞時看的是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張賢亮們在80年代呼籲的啟蒙、人道和自由到了撒旦們那裡變得如此的輕飄如此的沒有分量,生命到底是不能承受之重,還是不能承受之輕?
分析這么複雜的文化問題,不是我在這么短的文章里能夠說清楚的,但比之一般人認為“80後”的輕和淺來,沐童的小說可以說有點“重”和“深”。這種“重”和“深”不是啟蒙主義意義上的,而是作為文學寫作層面上或文學準備意義上的。單是從《寂寞的撒旦》對敘述人稱的成熟把握和調度,就見出沐童對西方小說敘事學的熟稔。網路時代的寫作,開啟了寫作的極大自由度,也拓展了新的空間,但文學不是部落格意義上的自由書寫,文學有自身的傳統和規則,有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文化資源。沐童承傳的是那樣一路的文學思想,說近的有崔子恩、魯羊那樣的知識分子寫作態度,說遠的是錢鐘書、納博科夫、昆德拉等先哲們精神脈絡。
好的小說的背後其實是躲著一個難以觸及、難以觸摸的精靈,好的小說家就是奇異古怪的精靈。
當然天使是精靈,撒旦也是精靈。有趣的是,我在寫作本文時, 由於我的南方口音,我在打“撒旦”二字時,居然打成了“傻蛋”。傻蛋也是精靈嗎?
2007-6-26於潤民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