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總統(職務)

女總統(職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共和制國家最高行政元首為女性的最高行政元首名稱,和男性總統一樣履行職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女總統
  • 外文名:Presidentess
  • 釋義:為女性的最高行政元首名稱
  • 時間:1974年7月
  • 代表人物:伊薩貝爾·馬丁內斯、朴槿惠
首位女總統,人物簡介,坎坷路程,任副總統,肩負重任,拉美女總統,經典案例,巴西,韓國,趣談,妻繼夫志型,自我打拚,臨時過渡,世界各國前任女總統,亞洲國家前任女總統,歐洲國家前任女總統,非洲國家前任女總統,北美洲國家前任女總統,南美洲國家前任女總統,世界各國現任女總統,

首位女總統

人物簡介

共和制度興起以來的近二百年間,總統職務一向為男人所獨霸。只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這種局面才開始改觀。1974年7月,阿根廷總統胡安·多明戈·庇隆因病逝世,他的妻子阿根廷副總統伊薩貝爾·馬丁內斯·庇隆根據阿根廷憲法繼任總統。於是,庇隆的夫人便成了世界上第一位女總統。伊薩貝爾年輕時並沒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她從未想過要去攀登國家的權力之巔。她的志願是當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

坎坷路程

她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西北部的拉里奧哈省一個銀行職員的家庭,乳名叫瑪麗亞·馬丁內斯。全家六個孩子中她是老大。當她長到七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小瑪麗亞只受過國小教育,但對鋼琴和跳舞卻有濃厚的興趣。她體態輕盈,性情溫柔,二十歲那年,被塞萬提斯國家芭蕾舞劇團看中,選拔為舞蹈演員。
1956年初,伊薩貝爾隨團在中美洲巡迴演出。她跳喬·亨德爾舞十分拿手。一天,她在巴拿馬城“快樂的大地”夜總會跳這種舞,贏得了滿堂喝彩。當天晚上,伊薩貝爾結識了一位名叫羅梅的巴拿馬知名人士,從羅梅羅那裡得悉幾個月前被軍人政變推翻的阿根廷總統胡安·庇隆正在這裡流亡。當時,伊薩貝爾同在異鄉為異客的阿根廷前國家元首,不知是出於“親不親,故鄉人”的考慮,還是別的原因,竟屈尊到夜總會看望來自故鄉的舞蹈演員。兩人一見如故。此後庇隆天天去夜總會與伊薩貝爾相會,庇隆的出現,使女演員很快便改變了生活航向。
伊薩貝爾自願同庇隆一起在巴拿馬流亡。她給庇隆當秘書,替這位前總統覆信、列印稿件。不過,他們在巴拿馬的時間並不長,因為當時要在巴拿馬舉行一次美洲國家總統會議,這就迫使庇隆這位被推翻的阿根廷國家元首不得不離開那裡。伊薩貝爾跟隨庇隆從巴拿馬到尼加拉瓜,後又從尼加拉瓜輾轉到委內瑞拉多米尼加共和國。這期間,伊薩貝爾受了不少苦。庇隆被驅出國門之後,在國內的影響仍然很大,當局把他看成是一塊心病,必欲去之而後快。因此庇隆流亡到哪裡,迫害也就跟隨到那裡,伊薩貝爾始終伴隨著他,保護著他。1960年 1月他們移居西班牙。第二年,伊薩貝爾同庇隆這一對在患難中結成的伴侶在馬德里正式結婚。伊薩貝爾是庇隆的第三位夫人,結婚時剛好三十歲,而新郎則年近古稀了。從此,伊薩貝爾的正式稱呼是瑪麗亞·埃斯特拉·馬丁內斯·庇隆。

任副總統

1973年 3月11日,阿根廷舉行了至關重要的大選。庇隆的積極追隨者埃克托爾·坎波拉當選為總統。5月25日,坎波拉政府宣誓就職。6月20日,坎波拉總統率文武百官乘坐波音 707專機專程到馬德里迎接庇隆夫婦歸國。這天,幾百萬阿根廷人聚集在首都國際機場及其周圍地區迎候庇隆夫婦凱旋歸來。在闊別18年以後,77歲的前總統在伊薩貝爾的攙扶下步出機艙,重新踏上故土。1973年10月12日,伊薩貝爾正式就任阿根廷副總統。女副總統躊躇滿志,表示要突破婦女條件的限制充分地行使職責。她通過新聞界要求阿根廷婦女通力合作,以便使她和男人一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在阿根廷的政治體制中,只有總統才握有最大的權力,副總統歷來都是陪襯的角色,不掌實權。但是,歷史給伊薩貝爾提供了實現抱負的機會。78歲的老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執政黨領袖。畢竟是年紀不饒人。繁重的公務很快就把八旬老人壓趴下了。支氣管炎復發威脅到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幸虧有三位心臟病專家(其中包括給已故美國總統艾森豪看過病的科西奧教授)的精心護理,好容易捱過了1973年。到了1974年 6月17日,三天兩頭不能上班視事的庇隆總統染上了流行性感冒,保健醫生立即禁止他公開活動。然而,幾天后總統的流感又發展到喉炎和呼呼道感染,接著便引起心臟病復發,病情十分危急,此刻,伊薩貝爾正在歐洲訪問,得悉總統病危的密電後,立即中斷訪問連夜趕回國內。這時,一向被人視為"閒官"的副總統身價百倍,其地位和作用陡然上升。

肩負重任

領導和治理國家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伊薩貝爾肩上。阿根廷憲法第76條規定,如果總統生病、出國、死亡、辭職和離職,行政大權將由國家副總統行使。6 月28日,伊薩貝爾回到首都。翌日,政府發表了庇隆的病情公報,說總統舊病復發,需要絕對休息。緊接著,各部部長、三軍司令和最高法院院長被秘密地召到總統官邸開會。庇隆總統當著大家的面簽署了移交總統權力的證書。隨後,在最高法院院長的主持下,伊薩貝爾宣誓就任總統。會議是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舉行的。散會後兩小時,議會裡傳出了伊薩貝爾掌權的訊息,各政黨均表示支持按憲法程式行事。其實,庇隆也早已著手安排他的後事了。他多次公開造輿論說:他的唯一繼承人是“人民”。言下之意,他死後,總統職務要由人民選舉的副總統接任。為了擴大伊薩貝爾在國內外的影響,庇隆常委託副總統在公眾集會上談重大政策問題,或代表他會見外賓,出國訪問及參加簽字儀式等等。這位有先見之明的老總統心臟停止了跳動。當晚,伊薩貝爾簽署法令通知議會,她已按憲法規定擔任國家總統。她表示將絲毫不改變國內外政策,凡是庇隆認為合適的,她也認為是合適的。
為期一周的喪期過後,女總統在首都大教堂第一次公開露面。她身穿一套黑色衣服,佩帶著藍白兩色總統綬帶,手裡拿著胡桃木權杖,數以千計的阿根廷民眾熱情地歡呼:“伊薩貝爾!”“伊薩貝爾!” 世界上第一位女總統就此誕生。

拉美女總統

女性與社會變革同步崛起
隨著拉美地區民主化進程的加快,土著居民、下層貧民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這導致了拉丁美洲“集體向左轉”的現象出現,代表土著居民、下層貧民利益的左翼政黨紛紛上台執政,玻利維亞出現了歷史上第一位土著總統莫拉萊斯,巴西則出現了歷史上第一位工人總統盧拉,委內瑞拉出現了代表中下層民眾利益的總統查維茲等。
米蕾婭.莫斯科索夫人米蕾婭.莫斯科索夫人
拉美女性的崛起與“集體向左轉”現象之間並非巧合,而是拉美社會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本社會地位低下的婦女跟其他受壓迫階級一起,將女性領導人選上台。拉美有十多個國家成為左派掌權的天下,這些國家的婦女強烈希望和要求享受平等參政的權利和積極參與政治,民意推選女性為總統或議員,正好發出一個重要訊息:以前受歧視的人口。
強制要求任何選舉產生的職位必須有40%以上的候選人為女性。阿根廷是第一個通過這種法律的國家,這個法律也讓阿根廷成為拉美地區婦女地位最高的國家之一。克里斯蒂娜總統在當選前就是國會參議員。
與其他國家女性執政有何不同?
在高等教育、工商業等傳統男性占統治地位的領域,也開始大量湧現“女強人”。拉美女性執政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全方位:拉美女性的崛起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在政壇上出現幾個女性代表。在一些亞洲國家,女性當上總統藉助家族政治背景居多,但這些國家的女性地位仍然很低;拉美地區不同,女性當上總統,多為自我奮鬥型,所在國家女性地位的提高還表現在社會和經濟領域。
拉美女性在社會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據《世界婦女參政地圖 2010年》報告,在全世界各國的議會中,女議員平均所占比例為18.8%,而在拉美地區,女議員所占平均比例已達22%,超過了歐洲地區(21.4%),居世界領先地位;在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等拉美一些國家的議會,女議員已超過了30%。
二是傳統觀念的改變:從婦女解放的角度來看,2006年3月巴切萊特就任智利總統一事更具有標誌性意義,因為智利一向被認為是南半球最保守的國家之一。巴切萊特是個單親媽媽,更沒有任何家族勢力可以依靠,但她創造了歷史,贏得了智利社會大多數人的支持。
莉迪亞・貝塞拉是智利的法律教授,也是一位女權活動家,她認為,拉美女性地位的轉變不僅僅在於政治領域,更在於關於性別差異的傳統觀念的改變。
三是社會地位超過美國女性: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這種進步甚至超過了美國。比如在1990年的拉美地區,城市職業婦女的工資水平僅為男性的70%,而2007年的統計數字顯示,這一比例已經提高到90%,預計到2015年拉美地區將達到男女同工同酬;而在美國,2006年一個全職婦女的平均年薪只能達到男性的77%。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拉美地區私營企業的管理層中,女性的比例已經高達35%;而在美國,這一比例僅為10%。
拉美政壇10位女總統
第一位是阿根廷的瑪麗亞・埃斯特拉・馬丁內斯,阿根廷總統庇隆的第三任妻子,曾一度當選為庇隆主義黨主席就是她。
瑪麗亞&amp瑪麗亞&amp
第二位是玻利維亞的莉迪婭・蓋萊爾,生於1924年。1979年,玻利維亞發生政變,原總統格瓦拉・阿爾塞被政變推翻。
第三位是海地的埃薩・帕斯卡爾・特魯羅,由當時任最高法院院長的帕斯卡爾・特魯羅擔任臨時總統。1991年2月,她將政權移交給當選總統讓・貝特朗・阿里斯蒂德。
第四位是尼加拉瓜的比奧萊塔・巴里奧斯・德查莫羅。
第五位是厄瓜多的羅薩莉婭・阿特亞加。
第六位是蓋亞那人民進步黨人珍妮・賈根,生於1920年,其丈夫契迪・賈根1992-1997年任蓋亞那總統。1997年12月,珍妮・賈根當選為總統,她是南美洲第一個民選女總統。1998年8月,因健康原因辭職,她一生信仰馬克思主義。
第七位是巴拿馬總統米雷婭・莫斯科索,生於1943年。她的丈夫是三任巴拿馬總統的阿努爾福・阿里亞斯。
第八位是智利社會黨人米歇爾・巴切萊特。
第九位是阿根廷前總統、庇隆主義黨人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
第十位是哥斯大黎加前總統勞拉・欽奇利亞。

經典案例

巴西

巴西最高選舉法院2011年10月31日晚宣布,成功當選。
女總統(職務)
巴西大選誕生史上首位女總統
根據最高選舉法院公布的數字,截至巴西利亞時間31日晚20時06分,迪爾瑪在本輪投票中的唯一對手巴西社會民主黨候選人若澤·塞拉的得票率為44.57%。
一些迪爾瑪的盟友和支持者已經聚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的一家酒店,等待她到來宣布勝利。
巴西最高選舉法院當晚宣布,得票最多的迪爾瑪·羅塞夫和若澤·塞拉進入31日舉行的第二輪投票。
迪爾瑪·羅塞夫簡介
羅塞夫出生於1947年,出生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首府貝洛奧里藏特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佩德羅·羅塞夫是保加利亞移民,母親迪爾瑪·哈內·席爾瓦是土生土長的巴西人。羅塞夫是一名經濟學家,她從來沒有正式競選公職的經驗。不過,羅塞夫對政治並不陌生。19歲時,嚮往社會主義制度的羅塞夫就參加了地下黨和游擊隊,和盧拉等勞工黨高級政治家一起,反對當時巴西的軍事獨裁統治。羅塞夫有過3年的牢獄生涯。媒體還曾廣泛報導在監獄中羅塞夫受到酷刑,但始終沒有向獨裁統治投降。
盧拉當選總統後,作為戰友的羅塞夫成為他的左膀右臂,一直擔任盧拉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在盧拉的第一屆總統任期內,羅塞夫曾擔任礦產和能源部長。2009年羅塞夫做了一次癌症手術,切除了左臂上的一個肉瘤。當時已經傳出她可能會被任命為總統候選人的訊息,反對黨還曾質疑她的身體是否足以勝任總統競選。不過羅塞夫每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都是面帶微笑,顯得頗為自信。
巴西最高選舉法院31日宣布,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勞工黨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勝出。

韓國

朴槿惠(韓語:박근혜;英語:Park Geun-hye)。生於1952年2月2日。韓國女政治家,曾任新國家黨領袖,現任韓國第18任總統。 韓國前總統朴正熙的長女。2012年12月19日韓國時間下午6時,執政黨新國家黨總統候選人朴槿惠高達51.6%的得票率當選總統。朴槿惠是韓國第一位女總統、第一位未婚總統、第一位第2代的總統(父女總統)、第一位得票過半數的總統。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正式宣誓就職。

趣談

拉美地區的11位女總統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記者分析這11位女總統的個人經歷發現,她們當上總統的原因可分為三種類型:4人是妻繼夫志型,4人是自我打拚型,還有3位是臨時過渡型。

妻繼夫志型

庇隆夫人:世界首位女總統
阿根廷的瑪麗亞·埃斯特拉·馬丁內斯,她是阿根廷總統庇隆的第三任妻子。生於1931年。她當過舞蹈演員,藝名是“伊薩貝爾”。1974年7月1日,庇隆因病去世後,她出任總統,她是世界上也是阿根廷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她總共任了20個月的總統,曾一度當選為庇隆主義黨主席。
伊莎貝爾·庇隆,1931年出生於阿根廷西北部拉里奧哈省的一個銀行職員家庭。20歲那年,年輕貌美的伊莎貝爾被塞萬提斯國家芭蕾舞劇團看中,從此開始了舞蹈生涯。
1956年初,伊薩貝爾隨團在中美洲巡迴演出。一天晚上,她在巴拿馬城“快樂大地”夜總會跳自己最拿手的舞,贏得滿堂喝彩,一位年過花甲、頭髮蒼白的老人也為她熱烈鼓掌。當伊莎貝爾得知,這位老人就是前不久被迫下台的阿根廷總統胡安·庇隆時,感到異常興奮。
1960年,伊莎貝爾陪伴庇隆移居西班牙。第二年,他們在馬德里正式結婚,伊莎貝爾成了庇隆的第三任夫人。
1974年7月,意識到自己“大限將至”的庇隆簽署了移交總統權力的檔案,於是,伊莎貝爾成為阿根廷首位、也是世界首位女總統。
珍妮:南美第一個民選女總統
蓋亞那人民進步黨人珍妮·賈根,生於1920年,其丈夫契迪·賈根1992~1997年任蓋亞那總統。1997年12月,珍妮·賈根當選為總統,她是南美洲第一個民選女總統。1998年8月,因健康原因辭職,2009年3月28日去世,享年88歲,她一生信仰馬克思主義。
米雷婭:巴拿馬第一位女總統
巴拿馬總統米雷婭·莫斯科索,生於1943年。她的丈夫是三任巴拿馬總統阿努爾福·阿里亞斯。
費爾南德斯:阿根廷現總統
阿根廷現總統、庇隆主義黨人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她並非阿根廷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卻是第一位民選產生的女性總統。
費爾南德斯1989年當選聖克魯斯省議會議員,進入地方政壇;1995年以60%得票率當選聯邦議會參議員,步入全國政壇。當時,基什內爾是聖克魯斯省省長 ,還屬於地方官員。所以,兩人相比,妻子比丈夫更早地介入了全國性政治事務。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不願意別人稱自己為“第一夫人”,更願意被稱作“第一女公民”。

自我打拚

除了素有傳奇“鐵娘子”之稱的巴西新總統迪爾瑪·羅塞夫,還有三位總統可以歸為自我打拚型。
比奧萊塔:擊敗男候選人當選
尼加拉瓜的比奧萊塔·巴里奧斯·德查莫羅,
巴切萊特:史上最清廉的元首
智利社會黨人米歇爾·巴切萊特,生於1951年。2006年1月,她在第二輪大選中當選總統,並於同年3月就任總統。2010年3月,其任期屆滿。智利媒體稱讚巴切萊特是智利歷史上最清廉的元首。
巴切萊特的父親曾是智利空軍少將,母親是考古學家。少年時代,她隨父親在國內外多處生活和學習。1970年,她進入智利大學醫學系學習,同年參加社會黨,作為學生領導人組織學生運動。
巴切萊特青年時期歷經坎坷。1973年皮諾切特發動軍事政變執政後,巴切萊特的父親因同阿連德政府合作而慘遭迫害,入獄致死。1975年,巴切萊特和母親曾被拘捕數月。獲釋後,她被迫中斷學業,與母親流亡澳大利亞和原東德。
在同僚眼裡,巴切萊特是一位堅強有魄力、工作不知疲倦、具有親和力和誠信度的女性。2004年,在離婚合法化後,巴切萊特便與形同陌路的丈夫離婚。此後,她獨自撫養3個孩子,每天操勞國事之外,她還要按時回家,給孩子做飯、洗衣。拉戈斯總統對她的私生活同情有加,曾表示政治之外的巴切萊特是位“普通的智利婦女”,每天要按時接送上學的孩子,給他們做飯,相當辛苦。
欽奇利亞:該國首位女總統
哥斯大黎加新當選總統勞拉·欽奇利亞2010年5月8日在首都聖何塞宣誓就職,成為該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統。
欽奇利亞1959年3月28日出生於哥斯大黎加首都聖何塞。她於1977年進入哥斯大黎加科學政治大學學習,1986年赴美國留學。
自1990年起,欽奇利亞先後擔任多個國際組織駐拉美及非洲地區的顧問,並參與聯合國和美洲發展銀行等國際機構的改革項目。2006年,她出任哥斯大黎加副總統。
2008年11月,欽奇利亞辭去副總統職位,最終勝出,得以代表該黨參加2010年哥總統選舉。欽奇利亞是這次大選中唯一一名女性候選人 。欽奇利亞已婚,育有一子。

臨時過渡

莉迪婭:不到一年被推翻
玻利維亞的莉迪婭·蓋萊爾,生於1924年。1979年,玻利維亞發生政變,原總統格瓦拉·阿爾塞被政變推翻,
埃薩:世界首位黑人女總統
海地的埃薩·帕斯卡爾·特魯羅,由當時任最高法院院長的帕斯卡爾·特魯羅擔任臨時總統。1991年2月,她將政權移交給當選總統讓·貝特朗·阿里斯蒂德
羅薩莉婭:48小時臨時總統
厄瓜多的羅薩莉婭·阿特亞加,生於1956年。1997年在布卡拉姆總統被推翻後,作為副總統的羅薩莉婭被推選為臨時總統,但她只當了48小時的臨時總統就讓位了。

世界各國前任女總統

亞洲國家前任女總統

菲律賓總統:科拉松·阿基諾(María Corazón Cojuangco Aquino)1986年2月25日—1992年6月30日
菲律賓前總統科拉松.阿基諾夫人菲律賓前總統科拉松.阿基諾夫人
菲律賓總統: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Maria Gloria Macaraeg Macapagal Arroy)2001年1月20日—2010年6月30日
韓國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2013年2月25日—2016年12月9日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蘿扎·奧通巴耶娃(Roza Isakovna Otunbayeva)2010年7月3日—2011年12月1日
斯里蘭卡總統:錢德里卡·班達拉奈克·庫馬拉通加(Chandrika Bandaranaike Kumaratunga)1994年11月12日—2005年11月19日
印度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Pratibha Devisingh Patil)2007年7月25日—2012年7月25日
印度尼西亞總統:迪雅·帕爾瑪塔·梅加瓦蒂·斯迪雅瓦蒂·蘇加諾普特麗(Diah Permata Megawati Setiawati Sukarnoputri)2001年7月23日—2004年10月20日

歐洲國家前任女總統

愛爾蘭總統:瑪麗·羅賓遜(Mary Therese Winifred Robinson)1990年12月3日—1997年9月12日
愛爾蘭前總統瑪麗.羅賓遜夫人愛爾蘭前總統瑪麗.羅賓遜夫人
愛爾蘭總統:瑪麗·麥亞烈斯(Mary Patricia McAleese)1997年11月10日—2011年11月10日
冰島總統:維格迪絲·芬博阿多蒂爾(Vigdís Finnbogadóttir)1980年8月1日—1996年8月1日
芬蘭總統:塔里婭·卡里娜·哈洛寧(Tarja Kaarina Halonen)2000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
拉脫維亞總統:瓦伊拉·維基耶-弗賴貝加(Vaira Vīķe-Freiberga)1999年7月8日—2007年7月8日
馬爾他總統:阿嘉莎·巴巴拉(Agatha Barbara)1982年2月15日—1987年2月15日
馬爾他總統:瑪麗·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Marie Louise Coleiro Preca)2014年4月4日—2019年4月4日
瑞士聯邦主席(總統):露特·德萊富斯(Ruth Dreifuss)1999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
瑞士聯邦主席(總統):米舍利娜·卡爾米-雷伊(Micheline Calmy-Rey)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瑞士聯邦主席(總統):多麗絲·洛伊特哈德(Doris Leuthard)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瑞士聯邦主席(總統):艾維琳·威德默·施倫普夫(Eveline Widmer-Schlumpf)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瑞士聯邦主席(總統):西莫內塔·索馬魯加(Simonetta Sommaruga)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非洲國家前任女總統

賴比瑞亞總統:埃倫·詹森·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2006年1月16日—2018年1月22日
馬拉威總統:喬伊斯·班達(Joyce Hilda Banda)2012年4月7日—2014年5月31日
模里西斯總統:阿梅娜·古里布-法吉姆(Bibi Ameenah Firdaus Gurib-Fakim)2015年6月5日—2018年3月23日

北美洲國家前任女總統

巴拿馬總統:米雷婭·莫斯科索·德格魯韋爾(Mireya Elisa Moscoso Rodríguez de Arias)1999年9月1日—2004年9月1日
哥斯大黎加總統:勞拉·欽奇利亞·米蘭達(Laura Chinchilla Miranda)2010年5月8日—2014年5月8日
尼加拉瓜:維奧萊塔·查莫羅(Violeta Chamorro)1990年4月25日—1997年1月10日

南美洲國家前任女總統

阿根廷總統:伊薩貝爾·庇隆(María Estela Martínez Cartas de Perón)1974年7月1日—1976年3月24日
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基什內爾(Cristina Elisabet Fernández de Kirchner)2007年12月10日—2015年12月10日
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Dilma Vana Rousseff)2011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
玻利維亞總統:莉迪婭·蓋萊爾·特哈達(Lidia Gueiler Tejada)1979年11月16日—1980年7月17日
厄瓜多總統:羅莎莉亞·阿特亞加·塞拉諾(Rosalía Arteaga Serrano)1997年2月6日—1997年2月11日
蓋亞那總統:珍妮特·羅森堡·賈根(Janet Rosenberg Jagan)1997年12月19日—1999年8月11日
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赫里亞(Verónica Michelle Bachelet Jeria)2006年3月11日—2010年3月11日2014年3月11日—2018年3月11日
註:不包括代理、臨時總統等非正式總統。
(更新於2019年4月10日)

世界各國現任女總統

尼泊爾總統:比迪婭·德維·班達里(Bidhya Dev iBhandari)2015年10月29日—今
喬治亞總統:薩洛梅·祖拉比什維利(Salome Zurabishvili)2018年12月18日—今
新加坡總統:哈莉瑪·雅各布(Halimah binti Yacob)2017年9月14日—今
愛沙尼亞總統:柯斯迪·卡留萊德(Kersti Kaljulaid)2016年10月10日—今
立陶宛總統: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ė)2009年7月12日—今
克羅地亞總統:科琳達·格拉巴爾-基塔羅維奇(Kolinda Grabar-Kitarović)2015年2月19日—今
斯洛伐克總統:蘇珊娜·恰普托娃(Zuzana Čaputová)2019年6月15日—今
衣索比亞總統:薩赫勒-沃克·祖德(Sahle-Work Zewde)2018年10月25日—今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統:葆拉-梅·威克斯(Paula-Mae Weekes)2018年3月19日—今
馬紹爾總統:希爾達·凱茜·海因(Hilda Cathy Heine)2016年1月28日—今
(更新於2019年4月1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