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伶四大皇后選舉

女伶四大皇后選舉

女伶四大皇后選舉是1930年由天津的《北洋畫報》所舉辦的一次選舉,目的是選出當時京劇界公認最佳的四位女性旦角演員,在當時中國戲劇界娛樂界造成很大的轟動和迴響。這個事件也反映了民國時期城市社會文化的許多面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女伶四大皇后選舉
  • 時間:1930年
  • 舉辦方:《北洋畫報》
  • 習稱:四大坤伶
女伶四大皇后的由來,女伶四大皇后的介紹,背景,選舉經過,選舉結果,事件的歷史分析,外部連結,

女伶四大皇后的由來

“四大女伶皇后” (習稱“四大坤伶”),是三十年代天津《北洋畫報》主辦人馮武越發起選舉產生的。當選之四位女伶,今已其說不一。《中國京劇史》中卷,在介紹章遏雲條文中,說是章遏雲、雪艷琴、新艷秋、金友琴;《京劇談往錄續編》中《四十年的藝術道路》一文,說是章遏雲、新艷秋、金友琴、胡碧蘭;《京劇二百年概況》說是雪艷琴、新艷秋、章遏雲、杜麗雲;《六十年京劇見聞》說是雪艷琴、新艷秋、章遏雲、胡碧蘭(並說因胡碧蘭後來離開舞台,以杜麗雲充數);《藝海無涯》說是章遏雲、雪艷琴、新艷秋、陸素娟(或胡碧蘭);《章遏雲自傳》則說是章遏雲、雪艷琴、新艷秋、胡碧蘭;另有報文刊載《話四大坤旦》說公布的名單為雪艷琴、章遏雲、新艷秋、胡碧蘭;《關於“四大坤旦”》一文說選舉結果是雪艷琴、新艷秋、章遏雲、胡碧蘭。僅從上述八篇文中所說,且不論“四後”次第順序,僅就四伶之名就有五種說法,共出現了七位坤旦之名,卻惟獨沒有盂麗君。究竟實為哪四位?筆者為核實此事,特意查閱了《北洋畫報》,終於在1930年6月21日(第488期)版面上,查到了當年選舉的情況和結果,當選的“四後”依次為胡碧蘭、孟麗君、雪艷琴、章遏雲。

女伶四大皇后的介紹

女伶四大皇后選舉
女,京劇旦角。北京人。小名鳳屏。原名鳳屏,字珠塵,別號“珠塵館主”,乳名萍兒。原籍廣東。
自幼由養母鄧氏撫養成人,養母妹夫即名武生張德俊。在養母教養下,七歲開始拜師學戲。
十一歲在北京新明劇團首次登台。最初向老藝人江順仙學戲。
十二歲從名票王庾生習老生,於上海首次登台演出《武家坡》,後改學青衣、花旦,於天津演出《汾河灣》。後遷居北京西城舊帘子胡同,經議員佘子立取藝名“遏雲女士”,曾於北京“城南遊藝園”邊學藝邊演出。幾乎北京名伶如梅蘭芳、尚小雲、李寶琴、榮蝶仙等人,她均先後拜門求藝。又從李壽山、張彩林、江順仙、律佩芳、陶玉芝等名師學藝。
十六歲時她帶藝投師,拜在通天教主王瑤卿門下,精研劇藝,《雁門關》、《乾坤福壽鏡》、《金猛關》等戲,頗得王派神髓,被王瑤卿譽為“女伶中的梅蘭芳”。後又向梅蘭芳學了《霸王別姬》,曾先後與楊小樓、金少山、袁世海合作演出。當她最走紅之時,與當年新艷秋、金友琴、胡碧蘭合稱為四大坤旦,馳名南北。
1932年間,她不惜以每月三百銀元高價,聘請程硯秋的琴師穆鐵芬操琴,隨穆專攻程派戲路,一學就通,《荒山淚》、《碧玉簪》、《文姬歸漢》為常演劇目。
1948年去香港,曾一度息影舞台。
1954年到台灣演出《六月雪》,十分轟動。
1958年定居台灣,被大鵬劇校聘請任教。曾赴香港、泰國等地演出,極受讚譽。
尤其《得意緣》,曾得余玉琴、江順仙、李寶琴等名家指教。她多才多藝能戲頗多,曾在《群英會》中反串魯肅,從不與女演員配戲的程繼先,竟破例與其合作扮演周瑜,茹富蕙飾演蔣乾,程繼先並向其傳授了周瑜,她亦曾登場反串演出,並留有所飾周瑜劇照。她還向朱素雲學了《轅門射戟》。亦曾在《八蜡廟》戲中反串黃天霸,充分說明她有著深厚的功底。她初搭雪艷琴班,後自行組班,曾與諸如香、李壽山、王又宸、馬連良、高慶奎、侯喜瑞、王又荃、周瑞安、一斗醜、葉盛蘭、馬富祿、王士英、陳少霖等眾多名家合作演出。
她聰慧穎悟且練功刻苦,其水袖功、園場功及蹺功均佳。她博採眾長,青衣、花旦、刀馬旦皆精。其扮相秀麗、颱風端莊,嗓音甜潤響亮,唱腔流利酣暢。
章遏雲拿手劇目《虹霓關》、《牧羊圈》、《杏元和番》、《雙姣奇緣》、《四郎探母》、《寶蓮燈》、《芙蓉劍》、《天河配》、《燕子箋》、《女起解》、《金鎖記》等頗受讚譽。
1989年獲美國“亞洲傑出藝人獎”。

背景

在近代以前,也有類似於此活動的菊選,其與有長久傳統的妓女花榜一脈相承,方式是由文人之間私下聚會,選出心目中的好演員來表彰,如在清代的北京,每逢科舉會試之年必菊選一次,選十或二十名,二十名則分文武(旦生二榜),放榜時選名勝之地,通知入選者師徒參加盛會,入選演員聲望增加生意也會變好。
而利用現代報刊采公開的方式來舉辦類似的選舉,則始於清末文人李伯元在上海辦《遊戲報》中的花榜,之後類似的妓女花榜選舉陸在續各種小報出現。演員的公開選舉也在民初開始出現,如北京的<順天時報>,於1917年即曾舉辦過票選名角名劇的活動。但一直要到了1930年代,即京劇發展的鼎盛時期,這類的選舉才更加風行熱絡,許多娛樂性報刊紛紛舉辦各種演員票選活動,而其中又以女伶四大皇后選舉最轟動,最受注目。

選舉經過

1930年5月3日,天津《北洋畫報》的戲劇專刊出刊滿百期,除了刊有一些紀念性的文章之外,並發布了四大女伶皇后選舉的公告。其大致內容是希望藉由所謂的“公意選舉”來解決戲劇界對於誰才是四個最佳女性旦角演員的爭論,其投票方式采不記名投票,每期的北洋畫報都會附選選票,將所選的四個人寫上寄至報社即可。期限為一個月。
但過了一個月之後,《北洋畫報》又“應讀者要求”延長選期半個月,並且每天公布各演員的票數。開始公布票數之後,各演員的支持者開始緊張,拚命追趕競爭,票數突然開始快速增加,甚至到最後兩天,各主要女演員的票數都增加了一倍之多。當時參選者之一的章遏雲回憶到當時演員和捧角者都努力互相競爭,造成《北洋畫報》銷路大為增加。

選舉結果

最後經過激烈的競爭,票數依序為胡碧蘭、孟麗君、雪艷琴、章遏雲獲選為四大女伶皇后,而其中在當時受重視的女演員之一新艷秋則落選為第五名。前幾名得票數都在兩萬票上下,以當時全國最大報紙上海<申報>的銷售量約數萬份來比較,《北洋畫報》以一個小報,能達成此的票數是相當可觀的,也是在當時各報刊所辦演員選舉中少見的。
還舉結束後,在當期的《北洋畫報》刊登了四人的照片上面畫了后冠。並撰文強調四個當選人在演技、武功、唱腔等方面各有優點,因此無分先後,盼望平息支持者們可能的爭端,根據章遏雲回憶,當時有不少落選者的支持者認為有作弊偽造選票等,在各個報刊上引發很多爭論攻訐。
《北洋畫報》並進一步徵求各演員的當選賀詞,于是之後幾期的戲劇專刊上出現了讀者的各種賀表文書,如給胡碧蘭的賀表中,作者自稱臣,模仿古代皇后登基的賀表文字形式,並用古雅的文字把演員的種種好處吹捧一番,而其中一個章遏雲的支持者,甚至因為她只得到第四名,非常難過,在賀詞寫道“臣甯蹈東海死耳,豈能於小朝廷求活耶?”表現出支持者的“忠心”。

事件的歷史分析

捧角文化的發展
隨著京劇在清末民國時期的發展,一種演員與觀眾之間捧角文化逐漸產生,參與的“捧角家”來自於有錢商人、文人、學生、清代遺老等,他們用贈詩、寫劇評、捧場、經濟援助等方式與演員們建立私下的關係,並進一步一起認同其所支持的演員,並希望所支持的演員能有好的形象和地位。
四大坤伶選舉的參與,即反映了捧角家們的這種心態和作法。選舉這種看似較有公信力的競爭方式(相較而言,劇評或贈詩里的吹捧比較像是一家之言),使他們甚為在意勝負,用盡各種方式希望所支持的演員能夠獲勝,以提高所支持者其在戲劇界的形象,選後賀表的內容中的吹捧和落敗者的失望,更鮮明反映他們對演員的認同感。
女演員地位的改變
在近代以前,京劇的舞台上僅有男性演員,一直到清同治年間才有女演員開始在上海出現,並逐漸影響到天津武漢,最後是北京。但早期的女演員地位低下,被視同於妓女,而她們演的戲,也被一般看戲人士評為“不入流”,捧場的觀眾也大多是喜好女演員的外貌或為私下結識女演員而來。
但到了1930年代,隨著女演員人數的增加以及技藝上的進步,雖然對她們輕視仍然存在,且女性旦角在京劇藝術上的地位仍不能與“四大名旦”為首的男性演員相提並論,但已經有不少劇評開始對她們另眼相待,認為頂尖的女性演員已足以匹敵男性演員。
在這場選舉中即可以看到這種對京劇女演員看法的改變,首先“四大皇后”即是因為先有“四大名旦”而出現的頭銜,即表示雖然認為男女演員之間仍有差距,因此要以性別作區分來選舉,但也認為女性演員中,足以選出各方面表現優異的演員,而不再完全是“不入流”的。其次,在選舉的過程及結果里,她們被支持者的文字們形塑成具有很崇高的地位形象,而雖然許多投票的人不一定是因藝而是因色才支持某位女演員,但《北洋畫報》卻更強調她們唱腔、身段、武功表現等方面的優異,來展示這各選舉結果的合理性。
新式媒體與“公意”的展現
新式的媒體報刊在清代後期開始出現,逐漸成為城市居民獲取資訊的重要管道,並在市民心中取得了較高的地位權,重要的報紙如上海的《申報》開始成為具有公信力的訊息來源,並借著讀者投書成為市民發抒討論看法的媒介,但儘管如此,仍然只能是少數精英人物參與其中。
娛樂性質的小報則改變了這種情形,其輕鬆娛樂的性質讓更多人能參與投稿,而類似選舉的舉辦則讓在民國時期現實政治混亂之下,無從表達民意的市民,有了一種抒發意見的管道。《北洋畫報》即為小報性質的刊物,其所舉辦的這次選舉即發揮這種展現“公意”的作用,各派的捧角家雖然平常也會自己替支持的演員奉上種種響亮的稱號,但其遠不及這種以“公意”為號召的選舉所得到的頭銜來的重要,因此這次選舉能受到大家的歡迎重視。而報刊則藉菊選的方式,也可看出其企圖在廣大的戲劇觀眾之中,掌握“公意”的力量,藉此來增加其刊物的權威性及發售量。

外部連結

[1] 華夏經緯
[2] 中國京劇戲考
[3] 玲瓏戲曲藝術網
[4] 新民網
[5] 老魯的blo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