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鄉(黑龍江省蘭西縣下轄鄉)

奮鬥鄉(黑龍江省蘭西縣下轄鄉)

黑龍江省蘭西縣奮鬥鄉,距縣城15公里。轄區共有8個行政村、61個自然屯,85個村民小組,。現有耕地面積14.9萬畝,草原面積3.8萬畝,林地面積2.0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3%,人均占有耕地6.3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奮鬥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蘭西縣西部
  • 面積:176平方公里
  • 人口:23741人
  • 車牌代碼:黑M
  • 戶數:5341戶
名稱來歷,經濟發展,

名稱來歷

奮鬥鄉一帶,清代,屬呼蘭城鑲紅旗。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劃歸蘭西縣,隸屬西鄉二區。中華民國時期,隸屬三保。東北淪陷時期,設康榮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康榮區,1949年改隸第三區。1956年6月,撤區劃鄉,設定泰康鄉。1958年8月,成立奮鬥人民公社。1983年5月,政社分開,改為奮鬥鄉。

經濟發展

奮鬥鄉綜合經濟穩中攀升。2001年全鄉實現總產值2,149萬元,比2000年增長10%,其中二、三產業收入實現6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68元,全口徑實現稅金149萬元,本級財政收入128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在全縣位次前移。
奮鬥鄉企業基礎由弱到強。並且有一定的規模。全鄉現有2家市級集團企業,集體、個體、合營企業246家,其中全鄉產值超過500萬元的企業有2家。全鄉已建立起奶牛、鮮乳製品、肉牛、獺兔、麻棉、建材等6個行業。鄉鎮企業總產值占全鄉社會總產值的比例達25%,而且吸納了部分勞動力。2001年,全鄉已有3000餘名農業勞動力轉移到鄉內外企業,加快了農民致富的步伐。
奮鬥鄉資源優勢比較雄厚。有廣闊的草原,充足的秸稈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各種資源優勢明顯。 “三晚蔬菜”成為鄉重要的支柱產業。晚茄子、晚柿子、晚青椒等蔬菜種植面積近2萬餘畝,每年向市場提供商品菜2000萬公斤,是陸地蔬菜的主要產區。近年來,由於堅持種植業打綠色品牌,重點發展無公害和特色蔬菜,農產品品質結構不斷最佳化,設施農業發展潛力和空間極大,特色生產已具規模,市場走勢看好。“三晚蔬菜”等特色品種已打開外埠市場,有望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畜牧生產已成主導產業。全鄉著眼於產業建設走效益農業之路。以藍天綠源乳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專業村奶牛的發展。奶牛存欄1200頭,年產免疫奶2000噸。建立肉牛飼養聯合體,引進優良品種肉牛890頭,並實現過腹增值綜合育肥技術,增加效益。建立改良肉羊、肉鵝發展基地兩處,存欄肉羊2500隻,創辦養鵝專業村2個,發展本地雞養殖40萬隻,形成系列化、集約化生產。
全鄉在大力發展肉牛、肉羊、民豬、大鵝、獺兔的同時,建立和發展了三個養殖區,即肉牛、肉羊、民豬養殖區,並帶動肉鵝、肉雞、蛋雞、本地雞等相關養殖業的發展。全鄉有三個養殖專業屯,150個養殖專業戶,年可出欄生豬1.2萬頭,出欄本地雞30萬隻,草原鵝20萬隻,肉牛存欄800頭。
奮鬥鄉的小城鎮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同步運行、同步發展。幾年來用於村鎮建設的資金達2,586萬元,修建砂石路150公里,建設磚瓦結構民房16.8萬平方米,鄉村人均居住面積達15平方米,電話普及率達20%,有線電視普及率達40%。
奮鬥鄉社會福利事業進步較快,近年來,對教育投資500萬元,90%以上的學校達到標準化,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為100%,村衛生所、鄉衛生院、敬老院都逐步向標準化方向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