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飛之夢

奮飛之夢

胡大白編寫的《奮飛之夢》採用人物通訊文體形式,記錄黃河科技學院建校30年來各時期60名教職工的故事。該書旨在謳歌學校建立以來不同時期、不同崗位、不同身份的黃科大人的精神風貌,記錄或反映他們的思想、作為與貢獻,從多側面多角度描繪了黃科大歷史,歌頌黃科大人的豐功偉績,反映學校輝煌辦學歷史,展現黃科大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價值觀。

基本介紹

  • 書名:奮飛之夢
  • 作者:胡大白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外文名:A Flying Dream
  • 出版社:黃河水利出版社
  • 頁數:341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奮鬥在路上——記招生辦公室主任張林朝》;《兩度蝶變創輝煌勇攀高峰向未來——記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董峰》;《檔案春秋蓮自華——記檔案館副研究館員、原館長劉華蓮》;《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記校長辦公室主任李喜強》;《至真至誠追夢人——記教務科研處副處長李高申》……胡大白編寫的《奮飛之夢》採用人物通訊文體形式,記錄黃河科技學院建校30年來各時期60名教職工(60篇文章)的故事。

圖書目錄

自序
沃野拓荒耕耘者碧海遠航掌舵人
——記黃河科技學院創辦人、董事長、原校長鬍大白教授
風範有聲若黃鐘襟懷無價是瓊瑤
——追記黃河科技學院創辦人、原常務副校長楊鐘瑤
傲雪寒梅迎春開
——記黃河科技學院校長、河南省學術帶頭人、第十二屆
全國人大代表楊雪梅教授
風雨同行俯首奉獻
——記黃河科技學院總顧問、原黨委書記程宏
終身堅持學習 書寫人生傳奇
——記黃河科技學院原副校長張惠民
勇者無畏奉獻為民
——記黃河科技學院副校長、紀委書記陳勇民
長於真誠安在淡泊
——記黃河科技學院副校長馮長安
半生的追求一世的行走
——記黃河科技學院顧問、原校長助理胡翔
二十年夢想二十年堅守
——記黃河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會利
夢想需要一點時間
——記黃河科技學院副校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
計畫入選者楊保成博士
靜思則智力行乃成
——記黃河科技學院工會主席、教務科研處處長羅煜
美麗的校園執著的夢想
——記黃河科技學院建設指揮部指揮長郭磊
胸懷大愛擔重任睿智進取創一流
——記黃河科技學院圖書館館長岑少起
丹青入畫丹心育人
——記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院長陳慶奎
征途修遠勇開拓老驥伏櫪猶創新
——記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院長張仲良
志高行遠業精望尊
——記外國語學院教授、原院長徐有志
躬耕杏壇譜華章護花春泥永留芳
——追記工學院教授、原院長鄒景超
學化春風育桃李勇過雄關顯崢嶸
——記社科部教授、主任李學勇
胸懷黃河波濤激情書寫青春無悔人生
——記醫學院教授、院長黃濤一
“失敗只有一種,就是放棄”
——記工學院教授、院長張洛明博士
凌雲壯志攀高峰蹈海雄心拓新天
——記套用技術學院教授、院長孔令雲博士
無悔的選擇傾情的奉獻
——記附屬中專校長李萍一
沉穩質樸映照雲霞燦務實奉獻低吟科大歌
——記民族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國柱
桃李不言天下曉月華無聲耀春林
——記附屬中學校長程曉林
實幹出成效信念鑄特色
——記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張笑非
魚躍黃河鍵擊金鐘
——記音樂學院副教授、副院長於艦一
做“吃得苦耐得煩”的教師
——記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副院長、河南省教學標兵張軍
為體育教育事業躬身奉獻
——記體育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王生有
樸實無華躬親實幹
——記信息工程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龐保堂
琴韻連歐亞愛誠貫中西
——記音樂學院外籍教授、黃河友誼獎獲得者達吉亞娜
從教一生清如淥言傳身教育英才
——記校教學督導員、教授李淥岩
三尺講台木蘭花香
——記工學院教授、河南省民辦教育師德標兵吳雁平
肩負科研使命胸懷育人大業
——記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河南省高校教學名師柴遠波博士
心懷感恩情系科大
——記社科部副教授、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曉紅
讓生命化作那朵迎春花
——記商貿學院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訪問學者武迎春
愛在教育心向科大
——記信息工程學院講師、清華大學訪問學者李利平
執著堅守育才路無悔奉獻素青心
——記工學院副教授、實驗教學中心主任路素青
摯愛教育勤者無華
——記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實驗教學中心主任蔣華勤
曉吟百花輝映科大
——記工學院黨總支書記董曉輝
拳拳良師義悠悠科大情
——記醫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偉
不忘初衷奮力育才
——記外國語學院黨總支書記張曉兵
從鄭州到濟源的綻放
——記套用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丕萬
開拓拼搏立根基實幹奉獻創未來
——記體育學院黨總支書記白雲慶
秋風雖蘊寒菊開正當時
——記藝術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曾秋菊
平凡中的偉大
——記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趙景昌
心在哪裡,精彩就在哪裡
——記附屬中專黨支部副書記王威
奮鬥在路上
——記招生辦公室主任張林朝
兩度蝶變創輝煌勇攀高峰向未來
——記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董峰
檔案春秋蓮自華
——記檔案館副研究館員、原館長劉華蓮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記校長辦公室主任李喜強
至真至誠追夢人
——記教務科研處副處長李高申
為黨建工作奉獻餘熱的人
——記黨辦原主任、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金國澤
鐵肩擔重任俠骨慰柔情
——記建設指揮部綜合辦公室主任郭晗
自甘寂寞獻青春引得春風度玉門
——記檔案館副館長韓捷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記民辦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張錫侯
民辦教育天地里縱情馳騁
——記新聞中心博士、副主任王軍勝
鏗鏘玫瑰的執著
——記學生工作處副處長馬丹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記校長辦公室副主任湯保梅
無聲守護默默奉獻
——記保衛處處長宋同先
軍人情懷入教育忙碌半生只為國
——記黨委辦公室主任崔國傑
後記

文摘

具有革新意識的父親是胡大白人生的啟蒙者。1949年,生活舉步維艱,父親拒絕親戚們的勸說,咬牙堅持,甚至去乾搬石修路的苦力活,一天收入七角錢,只為了送女兒進學堂。剛滿六歲的胡大白,懂事勤勞,每天放學後去火車站撿橘子皮,清洗、曬乾,一個冬天撿的橘皮能賣二三元錢,用來買文具和補貼家用。她喜愛看書,但買不起書,放學後有空就到鄭州火車站附近的新華書店蹭書看,常常忘了吃飯時間。
大白,這個名字貌似直白,面對小同學的嘲諷,胡大白央求老師改名。老師說:“誰的名字改,你的名字都不可以改!”繼而解釋:“大白,大白,大白於天下,明明白白,多氣派,叫千遍萬遍都不俗不煩。”老師的一番話在她年幼的心靈里播下一粒種子——“做人就要氣派,做事就要明明白白”。這粒信念的種子,為胡大白日後起伏的人生結下許多意想不到的生命果實。這個寓意深刻的名字,在新世紀,與中國民辦教育緊密相連,“胡大白”真的成了千人萬人“叫千遍萬遍都不俗不煩”的名字。
苦難環境中長大的姑娘,宛如胡楊樹,根植於烈陽驕縱、風沙暴烈的沙漠中,身姿卓立、樹冠昂揚,留下一抹翠綠。
1960年,正在讀高二的胡大白被學校選進“躍進班”,提前一年考進了鄭州大學中文系。17歲的花樣年華,她從不講究穿戴打扮,一襲布衣往來於學校,一床褥子由5個面布袋做成。艱苦的環境,從小造就她對物質生活的淡然,養成了她一生樸素、不求奢侈的本質。質樸的她心地善良,知恩感恩,周末總會節省一些飯票,買幾個饅頭帶給父親,一個學期積攢六角錢,買點心孝敬母親。
1964年,21歲的胡大白即將大學畢業,她積極回響“支持邊疆建設,到祖國最需要地方去”的號召,滿懷熱情地一口氣報了三個志願:一去新疆,二去西藏,三去內蒙古。她自認成績優異,偏遠艱苦的地區最需要自己,組織上也會同意。為此,她和同學打賭押注——一個存放書籍的木箱。名單揭曉,胡大白輸了自己的箱子,也輸了自己的夢想,被分配到鄭州市第十三中學任教。
第十三中學位於二七區佛崗村,距市區十幾里地。佛崗,這個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偏僻農村,在命運之神的眷顧下,胡大白同這片沃土和善良的民眾結下不解之緣。後來的半個世紀裡,在這裡她青年勵志、中年創業、老年抒懷;有歡樂,也有痛苦;有過程,也有結果,演繹出許多精彩的人生故事。
初登講台的胡大白意氣風發,課講得好,深受學生們的愛戴;記憶力好,一天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引來學生們的崇拜。關愛學生的她,也曾招來學生們的困惑。她經常用學校發的白面饅頭調換學生自帶的黑窩窩頭,看著學生困惑而香甜地吃著白面饅頭,她感覺非常欣慰。
日子靜如流水,常常暗藏旋渦。1966年“文化大革命”來臨,胡大白被戴上“修正主義的苗子”的高帽。批鬥會上,口才極佳的胡大白在“文斗”中沒有被擊倒,但在武鬥中卻栽了大跟頭,雨點般的拳頭打來,22歲如花似玉的姑娘不堪重擊,倒下了。一天夜裡,好心人悄悄地把胡大白送出學校,藏在親戚家。幾天后,她還是被發現了,先是遭受一陣毒打,又被架子車拉回學校關了起來。
在胡大白第二次被揪斗審查的時候,她遇到一個同伴——楊鐘瑤,一位身材修長、清瘦英俊的男教師,被批鬥的理由是“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同為天涯淪落人,風雨漂泊的年代將兩顆飽受摧殘又孤獨的心漸漸拉近,不知不覺間進發出愛情的火花。1968年3月,楊鐘瑤與胡大白喜結連理。
兩人的姓氏恰巧結合為“胡楊”,那種沙漠中傲然佇立的生命之樹,每當陣陣大漠雄風挾裹著渾黃沙塵肆虐林梢時,蒼勁的枝條頑強而又倔強地搖曳、反彈和搏擊,仿佛一群英勇無懼的戰士在同殘酷的敵人抗爭。胡楊樹堅韌的精神和攜手進退的氣韻融於這對夫妻身上,在37年的婚姻中,兩人相隨相伴,相濡以沫。P2-3

後記

校對完書稿的最後一行文字,我們的心裡如釋重負,抬眼望望窗外已是夜色籠罩。本書即將付梓,我們特別想說幾句感謝的話。
這本書的產生過程,伴隨著我們對黃科大的認知過程。曾經的我們在採訪中喜歡問老師們“為什麼你們這么熱愛黃科大”,幾乎每個人都會被這個“莫名其妙”的問題愣住。慢慢地,我們理解了這幾秒的大腦空白,這是一種自覺的愛,一種不想緣由的愛,一種甘願奉獻的愛。今天,作為黃科大的一份子,我們被這種愛震撼著,也被這種愛感染者,它驅動著我們內心澎湃的情感,並勉勵自己無論多難,一定要完成書稿。這似乎是一種報答,一種自勵。
這本持續近一年的書,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此刻沒有什麼比“感謝”更能代表我們的心情。
感謝胡大白董事長的充分信任和悉心指導。採訪組的老師都為年輕老師,大多沒有受過專業的採訪訓練,但董事長給予充分的信任,鼓勵和支持我們創造發揮。她還對本書的定位、主題、思想、內容等方面給予具體的指導性意見,並親自審閱稿件。
感謝楊雪梅校長的關懷和支持。楊校長工作繁忙,但她仍然抽出寶貴時間,從專業角度指導採訪、撰稿等工作,對稿件進行審核,並向我們提供有價值的素材,保障了書稿的順利進行。
感謝羅煜主席的默默幫助。寫書的過程中,他常說自己願意當個“後勤部長”。或許,只有我們才知道這個“稱號”的不易。這本書涉及60名被採訪者和30名採訪者,是個不小的工程。期間,從採訪任務的分配安排,到採訪雙方的溝通協調,再到後來每一篇稿件的修改加工,他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當然,更多時候,他還要充當“加油隊長”。每當我們採訪遇阻時,他總是不急不躁,不僅多次鼓勵,還默默為我們提供指導和方便。
感謝我們的採訪對象。正是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股開拓、拼搏、實幹、奉獻的黃科大精神。無論是創業路上不懼艱難的人,還是放棄優越條件留校的人,抑或從無到有成就輝煌的人,這股黃科大精神像內化的習慣一樣在他們靈魂最深處。更慶幸的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也成了這股精神的傳遞者,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完成了這本書。
感謝為了這本書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師們。可以說,這本書的背後永遠閃耀著他們頂著壓力、加班加點、無私奉獻的身影。他們敢拼,採訪對象白天沒時間就約晚上,工作日沒時間就約雙休日;他們敢幹,最後衝刺階段經常創作到深夜、改稿到天亮。那時候,他們的手機總是24小時QQ線上,常常凌晨兩三點還會有“新信箱”的提醒;那時候,“早點休息”是最大的奢侈,也是最無足輕重的話語,因為書稿一天不出版,大家的心都懸著。此外,審稿組的李振邦教授也不顧身體年邁,認真地修改每一篇稿件,給予了幫助和指導。
看稿過程中,我們讀到一句話“一個人的心在哪裡,精彩就在哪裡”,頓覺醍醐灌頂。用心的專注才有獨享的精彩。書中的人物也是如此,我們也是如此。他們用心三十年走出了精彩,我們用心三千字寫出了精彩。很想說一句:致敬三十年的人,也致敬那時的我們。
在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同時,我們也留下了很多遺憾。因為專業局限和能力有限,我們對採訪寫作不甚精通,很多細節挖掘不夠深入,語言上也缺乏足夠的錘鍊。在此,我們真誠希望各位讀者見諒,並多提寶貴意見,激勵我們下一步完善提高。
本書編委會
2014年5月

序言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2014年,黃河科技學院迎來了三十歲華誕。這不僅是黃科大的盛事,也是所有黃科大人的榮耀。值此佳際,為回顧黃科大艱苦創業、改革創新的輝煌歷程,頌揚黃科大人奉獻社會、竭誠育人的豐功偉績,謳歌黃科大開拓、拼搏、實幹、奉獻的精神品格,學校特別編纂出版了《奮飛之夢》一書。
三十年春華秋實,三十年鑄就榮光。1984年,我和先生楊鐘瑤艱難起步,創辦“鄭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班”,後經過全體黃科大人30年的不懈努力,已發展成全國第一所民辦本科高校。期間,不管辦學條件多么艱難,不管遭遇外界多大的非議,不管發展路上遇到多大的阻礙,我們始終沒有放棄興教育人、強國利民的夢想,始終沒有放棄敢於追夢、勇於圓夢的信念。三十年來,黃河科技學院創造了很多全國第一:第一個經國家教委批准實施專科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第一個經教育部批准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第一所把人才市場引入大學校園的高校;第一所成立黨委的民辦高校;第一所教育部批准的少數民族預科培訓基地的民辦高校;第一所國家批准正式招收留學生的民辦高校,首批教育部套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單位……這些榮譽的獲得是對黃河科技學院前三十年辦學歷史最好的肯定。
三十年披荊斬棘,三十年凝心聚力。三十年,黃河科技學院的發展令人矚目。“你們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成就”,這是很多來校參觀的人都會拋給我的問題。答案其實很明了,是一批具有開拓、拼搏、實幹、奉獻精神的黃科大人成就了今天的黃科大。他們中有早期創業、不計較個人利益的開拓者,也有早年留校、將青春揮灑校園的拼搏者,也有從名牌大學畢業、執著民辦教育夢的實幹者,也有從公辦學校退休返聘、自願發揮餘熱的奉獻者。辦學路上,他們不計較沒有豐厚的報酬,在學校最困難的時候自願捐款集資;他們不埋怨沒有像樣的辦公室,在學校最需要的時候充當搬家工;他們亦不後悔犧牲個人時間,在學校最緊要的關頭加班加點。可以說,學校每一次進步都離開不他們以校為家的嘔心瀝血,學校每一步發展都少不了他們以校為家的全力拚搏。
古人云,三十而立。三十歲,對於一個學校來說,雖顯年輕,卻也是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較成熟的重要時期。今天,無論是外部大環境,還是學校小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許我們不需要再像三十年前那樣搬家租房,但我們仍需要三十年來鑄就的“開拓、拼搏、實幹、奉獻”的黃科大精神。一個人要有精氣神兒,一個學校也要有自己的“魂”。這八個字就是我們的黃科大魂。無論何時,我們都要謹記這樣一股精神,走好下一個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回味了三十年走過的路。書中人物涉及建校以來不同時期、不同崗位、不同身份的黃科大人,他們身上都秉承了清醒敏銳的開拓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堅韌不拔的實幹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是全體黃科大人學習的楷模。成書後,它將作為校史教科書,激勵一批批黃科大人,凝聚一股力,齊心協力鑄就黃科大夢。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各位采寫撰稿和審稿校稿的老師們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由於篇幅有限、人手有限,本書只挑選出60位具有代表性的教職工,未盡之處,實屬遺憾,敬請見諒。
再次,對所有默默無聞的教職工表示感謝,對各個時期支持黃科大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
黃河科技學院董事長鬍大白
2014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