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茨瑪

奧茨瑪

本世紀60年代,人們終於開始嘗試接收地外文明世界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地點設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西部綠岸鎮附近的國家射電天文台。當時的工作由美國射電天文學家德雷克負責組織,並於1960年4月l1日正式開始實行,命名為“奧茨瑪計畫”(又作奧茲瑪)。這是一個被動式收聽地外文明之音 的計畫,“奧茲”是神話故事中的一個地名,那是一個非常奇異、非常遙遠和難以到達的地方,在那裡居住著一位名叫“奧茲瑪”的公主。該計畫的含義是“尋找遙遠的地外文明”,目的是搜尋“外星人“的來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茨瑪
  • 時間:1960年4月l1日
  • 屬於:奧茨瑪計畫
  • 地點:美國西維吉尼亞州西部
計畫簡介,使用設備,影響作用,探索星空,

計畫簡介

SETI研究院的艾倫望遠鏡陣列,通過艾倫望遠鏡群,天文學家希望在對遠離我們星球的生命研究中獲得數以千計的信息。1960年美國天文學家德雷克在西維吉尼亞州的綠岸天文台開始實施一項名為“奧茨瑪”又作奧茲瑪(ozma)的聽聽外星人信號計畫。 德雷克使用直徑85英尺(26米)的電波望遠鏡,以頻率1.420G赫茲的電波觀察天苑四和天倉五,這兩顆都是在太陽系附近,並且似乎是有適於生物居住的行星。掃描的頻寬是40萬赫茲,而每一台接收機單頻寬是100赫茲,獲得的資料以磁帶保存以供事後的分析。在四個月斷斷續續的觀測,累積了超過150小時的訊息,但沒有發現可供辨識的訊號。在1960年4月8日曾經偵測到一個假信號,事後被確認是來自在高空飛過的飛機。
接收器的波長調整在21厘米的附近,這是星際空間中的氫自然發射出的波長;這種波長被認為是試圖跨越星際進行無線電通訊的生物所熟悉的,並被作為一種宇宙通訊的標準。
第二次的實驗稱為奧茲瑪二代計畫,由班傑明·薩克曼和派翠克·帕默共同執行的,在同一個天文台,花了四年(1973-1976)的時間,斷斷續續的觀測了650顆恆星。

使用設備

設在波多黎各的美國阿雷西博天文台,使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直徑305米的射電望遠鏡,向銀河系的武仙座球狀星團傳送了人類向地外文明傳遞的第一次信息。

影響作用

外星生命自從奧茲瑪計畫執行以後,世界上已提出過多項搜尋地外智慧生命珠計畫。他們的共同認識是:
(l)就像人類的情況一樣,生命很有可能產生在地外“太陽系”,因此,探索目標應放在類似太陽的星球上;
(2)射電望遠鏡能“聽到”的最好頻率範圍在1000到10000兆赫之間,這時的本底噪聲最低。因此,想同外界建立聯繫的外星人,可能會選擇這一被稱作“微波視窗”的波段進行星際對話;
(3)如果我們想同其他星球建立聯繫,應利用電磁波(譬如無線電波),因為它以光速進行傳播。遺憾的是,以上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結果,即沒有接收到任何可確認為來自外星人的信號。

探索星空

1972年,天文學家又實行“奧茲瑪Ⅱ計畫”對外星進行搜尋,結果於1977年收到一個“WOW”信號。不過這個信號後來再未出現過。1974年11月,美國利用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向外星人發了一份用二進制數碼編制的電報,傳達了地球人類的信息,但至今仍無“知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