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思想體系

奧林匹克思想體系

在現代社會中,各種思潮風起雲湧,引發出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其中不少風行一時,繼而銷聲匿跡。而奧林匹克運動經歷百年而愈加彭勃興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奧林匹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體系,使奧林匹克運動有了一個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使各種奧林匹克活動有了明確的指導方針。從某種意義上講,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體系構成了這一運動的靈魂,這一運動的一切活動都是由奧林匹克思想體系產生出來的,一切特徵也都是基於奧林匹克思想體系而逐漸具備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林匹克思想體系
  • 外文名:Olympic ideology
簡介,內容,《奧林匹克憲章》,奧林匹克主義,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理想,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奧林匹克主義的含義,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奧林匹克教育,目標一致性,道德教育目標,素質教育實踐理念,推進素質教育相統一,

簡介

離開了對奧林匹克思想體系的了解,我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認識就會流於表淺。在現代社會中,各種思潮風起雲湧,引發出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其中不少風行一時,繼而銷聲匿跡。而奧林匹克運動經歷百年而愈加彭勃興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奧林匹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體系,使奧林匹克運動有了一個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使各種奧林匹克活動有了明確的指導方針。從某種意義上講,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體系構成了這一運動的靈魂,這一運動的一切活動都是由奧林匹克思想體系產生出來的,一切特徵也都是基於奧林匹克思想體系而逐漸具備的。離開了對奧林匹克思想體系的了解,我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認識就會流於表淺。

內容

(一)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體系包括奧林匹克主義、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理想及其宗旨和格言等,他們都屬於一個統一的範疇,包含在《奧林匹克憲章》中。

《奧林匹克憲章》

第一部《奧林匹克憲章》是由皮埃爾德·顧拜旦親自製定的,於1891年6月在巴黎召開的國際體育會議上正式通過。近百年來,隨著人類社會和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重要貢獻憲章曾多次修改和補充,但其基本原則和精神未變。其主要內容包括奧林匹克運動、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和奧林匹克運動會五個部分。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為發展奧林匹克運動所制定的總章或總規則,為國際籌委會所承認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各國(地區)奧委會所應遵循的總的活動規範。在奧林匹克憲章中,對奧林匹克運動宗旨、格言、標誌等都有明確說明。
奧林匹克運動主要宗旨是通過體育活動,增進青少年身心健康,促進世界相互了解和建設一個更美好和平的世界。這一宗旨具體的體現為:使體育運動為人類的和諧發展服務,以提高人類尊嚴;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競賽的精神,促進青年更好地相互了解,從而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使世界運動員在每4年一次的盛大節日--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聯歡聚會在一起。一句話,"和平、友誼、進步"是奧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內容。
奧林匹克格言
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的朋友狄東於1895年提出的體育教育口號。顧拜旦對此十分贊同,並經他提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1913年將這一口號定為正式的奧林匹克格言。此外,也有人把"體育就是和平"、"重要的是參與,不是取勝"作為奧林匹克的格言;但是,《奧林匹克憲章》中所規定的正式格言則只有一個,即"更快、更高、更強"。
奧林匹克標誌
奧林匹克標誌是由五個奧林匹克環組成,五環自左至右互相套接,顏色分別為藍、黃、黑、綠、紅。上面三環是藍、黑、紅,下面二環為黃、綠;在使用中也可以五環均為單色。開始的含義是象徵五大國,後來改成是象徵五大洲的團結和全世界的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聚一堂。奧林匹克標誌是顧拜旦提出的,1913年為國際奧委會所批准,正式圖樣存放在國際奧委會總部。奧林匹克標誌也是奧林匹克徽記、旗及各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徽、會旗的必要部分。各屆奧運會的會標也都以奧林匹克標誌為必要內容。奧林匹克憲章禁止把奧林匹克標誌用一般的廣告和其他商業目的。
奧林匹克徽記
奧林匹克徽記是由奧林匹克標誌加上其他特殊部分組成的圖樣,必須經過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的批准。最多見的奧林匹克徽記為各國奧委會的會徽和各屆奧運會的會標以及歷屆奧林匹克代表大會和國際奧委會全會的會標。
奧林匹克旗
奧林匹克是國際奧委會於1913年根據顧拜旦的構思和建議而製作的。1914年為慶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0周年而在巴黎召開的第6屆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首次使用。1920年在安特衛普舉行的第7屆奧運會開幕式上,比利時奧委會繡了一面同樣的錦旗升在主體育場,之後贈給國際奧委會並成為夏季奧運會正式會旗。旗為白底,無邊,中央是五色的奧林匹克標誌。
奧林匹克會歌
奧林匹克會歌是希臘著名作曲家薩馬拉斯於1896年創作的。原是獻給第一屆奧運會的讚歌,後由希臘詩人帕拉馬斯配詞而成《奧林匹克頌歌》。1958年國際奧委會在東京舉行的第55屆全會,正式決定將雅典奧運會演奏的讚歌作為奧林匹克會歌。會歌的歌詞內容如下:
古代不朽之神,美麗偉大而正直的聖潔之父,祈求降臨塵世以彰顯自己,讓受人矚目的英雄在這大地穹蒼中,做為你榮耀的見證。
請照亮跑道角力投擲項目,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競賽,把長青樹編成的花冠頒贈給優勝者,塑造出鋼鐵般的軀幹。
溪谷、山嶽、海洋與你相應生輝,猶如一塊色彩斑斕的岩石建成這巨大的神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趕到這裡,膜拜你,啊,永遠不朽的古代之神。

奧林匹克主義

奧林匹克主義是奧林匹克運動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指導思想,是一種增強人的體質、意志並使之全面發展的生活哲學。體育不僅是一種健身方法,而且是一種反映人類理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奧林匹克主義謀求把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合起來,創造一種在努力中求歡樂、發揮良好榜樣的教育價值並尊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奧林匹克運動,是從現代奧林匹克主義中誕生的一種社會運動,其目的是通過組織沒有任何歧視和符合奧林匹克精神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更加和平和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
奧林匹克主義是由顧拜旦通過對古希臘競技體育和英國近代教育的研究而提出來的。顧拜旦對古希臘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觀有很深刻的印象,他認為古奧運會,藝術和品德高尚的公民是支撐古希臘文明的三大支柱。通過對英國近代教育的研究,顧拜旦認為英國人的自信心和活力,來源於當時英國教育所推行的古典教材、競技運動和倫理道德綜合培養體制。在這一體制中,競技體育運動充當了主要角色,其價值在於可以同時得到身體訓練、道德教育和社會活動能力培養的功效。古希臘的體育和近代英國體育為顧拜旦國際體育運動的構想奠定了理論基礎,並形成了"奧林匹克主義"的哲學觀。
顧拜旦稱奧林匹克主義是"一種精神形態--對奮鬥、和諧的狂熱崇拜,即表現為對自我超越和自我節制的追求。"一位加拿大學者把奧林匹克主義概括為對教育、國際理解、機會均等、公平競爭、體育運動獨立、文化和美等7個方面的追求。他們的闡述,被認為是清楚地表達了奧林匹克主義的實質。奧林匹克主義是一種源於體育的生活哲學,但它所宣揚的友愛、平等、尊重、理解、寬容、無私和奉獻等,超越了體育本身的範圍,而是對人類生活準則和道德規範的追求。這一本質,使奧林匹克主義得到作為一種觀念形態傳向全球,使奧林匹克運動和奧林匹克運動會得到發揮促進人類和社會進步的工具的作用,這是其它任何一種體育現象所不可企及的。

奧林匹克精神

奧林匹克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實質內容,《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通常它包括參與原則、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友誼原則和奮鬥原則。"參與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項原則,參與是基礎,沒有參與,就談不上奧林匹克的理想、原則和宗旨等等。"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句格言最早是美國一位主教提出來的。1908年倫敦舉行第4屆奧運會時,顧拜旦引用了這句話。後來,顧拜旦在1936年奧運會演講時也說過:"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生活的本質不是索取,而是奮鬥。"這一原則已被世界各國運動員和廣大民眾所廣泛接受。競爭原則表明奧林匹克運動是一項倡導挑戰與競爭的社會活動。競爭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形式之一。人類在競爭中,勇於向世界強手和先進水平挑戰,不斷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有所前進。公正原則是參與奧林匹克競爭的行為規範。奧林匹克精神蘊含了公正、平等、正義的內容,承認一切符合公正原則的優勝,唾棄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公正原則使奧林匹克精神具有了極大魅力。友誼原則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目的。奧林匹克運動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體育活動,其最高目標,是要通過體育活動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進了解和友誼,進而達到世界的團結、和平、進步的目的。奮鬥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靈魂。奮鬥精神是人類得以繁衍生息、繁榮昌盛的重要品質,是人類最偉大、最可稱頌的內在力量。賽場的奮鬥是人類奮鬥的一個縮影。奧林匹克精神要求人們具有堅忍不拔的進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
體育運動是人類文化現象之一。薩馬蘭奇主席說奧林匹克運動就是文化加體育。奧林匹克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文化意識形態的本質內容。人類的各項競技運動成績和運動記錄,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在這部分社會文化的積累、更新和創造過程中,奧林匹克運動起了重要作用,眾多凝聚著人類智慧和體能的歷史記載,多半是經過奧運會確立的。奧林匹克運動屬於全人類,只有真正了解奧林匹克精神,人類才能真正擁有它。

奧林匹克理想

奧林匹克理想是奧林匹克主義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綜合,是人們對奧林匹克運動未來和前景的嚮往和希望。奧林匹克運動提倡人的全面發展,提倡人類社會的和諧和公正,提倡建立一個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這些都是人類中的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理想和願望。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包含了這些樸素的思想,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從一開始就予以肯定和讚揚。正是因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提出了符合人類社會所追求的崇高目標,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奧林匹克運動從歐洲走向了全球,形成了包括地區組織和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在內的大家庭。大家庭的所有成員遵循奧林匹克主義和基本原則,以奧林匹克理想為追求目標,從而使奧林匹克運動成為一個世界影響的社會文化現象。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在其經歷的近100年中,它的理想曾經受多次的衝擊和"危機",兩次世界大戰打斷奧運會的正常進程,長期政治干擾使奧運會處於糾葛之中。過度的商業化問題、業餘和職業化問題、興奮劑問題、奧運會規模過大和暴力事件都是與"團結、友誼、和平、進步"為宗旨的奧林匹克理想相違背的。儘管存在著這些與奧林匹克理想相背離的現象,奧林匹克運動仍是在自己宗旨所規定的軌道上運行著。這是因為奧林匹克運動把人自身的力量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人類面前,人可以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變得更強;人類可以舉辦超級規模的奧林匹克運動大會;人可以創造出盡善盡美、高度發達的運動場地設施;人可以使全球觀眾同時觀看奧林匹克比賽;這一切的一切,充分展示了人的強大,人的威力,奧林匹克運動可以使人感到自豪,感到滿足,鼓舞人們去戰勝人生征途上的困難。奧林匹克運動可能滿足人類對自身崇拜的精神需要。在此基礎上,人類一切美好的願望與理想也同時賦予"奧林匹克"形成了奧林匹克理想。古代奧運會是人們一種對神的崇拜。而現代奧運會是人們一種對人的崇拜,也是一種願望的寄託,希望人類自己去求得團結、友誼、進步,求得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這正是維繫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精神力量。
奧林匹克主義、奧林匹克精神、理想、宗旨和格言,共同構成了奧林匹克運動完整的思想體系。

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

促進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
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體系是沿著由個體到社會,由微觀到巨觀的邏輯順序構建的。首先是個人的全面發展,進而擴大到社會,最後擴大到國際社會。奧林匹克運動是在奧林匹克主義指導下的一種國際性的社會運動,它的目的並不限於促進這一運動的參加者個人的發展與完善。它擔負著更加重大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這就是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從而促進和維護世界和平。《奧林匹克憲章》以明確的語言表述了這一運動的宗旨是“通過沒有任何歧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
奧林匹克運動宗旨的重要意義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國家之間政治制度的矛盾、經濟利益的衝突、意識形態的差異、民族文化的隔閡、宗教信仰的不同等種種因素,曾經驅使各民族無數次在戰場上兵戎相見。戰爭曾經是人類社會中普通老百姓最大的會聚之地。百萬之眾的血肉之軀殘暴地互相殺戮,人們帶著仇恨奔赴戰場,懷著更深的仇恨而去。而奧林匹克運動以化干戈為玉帛為宗旨,人們為著和平的目的而來,懷著友誼的深情而去。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民族,不分膚色與種族,不分國家與地域,大家以誠相見,以情相娛。如果說出於仇恨,人類最大的聚會是戰爭,那么為了和平,最大的聚會就是奧運會,就是正在全世界普及的奧林匹克運動。
當然,人類的和平不是一個奧林匹克運動所能維護的。和平的實現,離不開政治、經濟、軍事等一系列複雜因素的作用。但是和平,是世界上各國人民共同的願望和追求的目標。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軍事武器的破壞性力量大大增強,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核戰巨大威脅,這就使得世界和平的局面尤為寶貴,世界人民需要和平、反對戰爭的要求愈加迫切。奧林匹克運動力圖通過溝通各國人民之間的互相了解,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建立起友誼的橋樑,來促進世界和平,減少戰爭的威脅。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與人類社會正義事業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現代國際社會的需要,對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的人類有直接的現實意義。奧林匹克運動的這個宗旨,使它成為世界和平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就確定了它在當代國際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奧林匹克主義的含義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體系:奧林匹克主義的含義】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從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辦第一屆至今,逐漸形成了以奧林匹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奧林匹克主義是現代奧運的靈魂,其核心思想是實現人的身心的和諧發展,通過體育運動來發展人、完善人、提升人。“奧林匹克主義”一詞最早是由現代奧運創始人、法國男爵皮埃爾·德·顧拜坦(1863年-1937年)提出來的,他在《致全國青少年運動員書》中希望“奧林匹克主義能建立一所培養情操高尚與心靈純潔的學校,也是發展身體耐力和力量的學校。”他想以“奧林匹克主義”為現代奧運確立高尚的目標和哲學基礎,但他並沒有為這一概念下一個精確的、完整的定義。
對於什麼是“奧林匹克主義”這一問題,眾說紛紜。有人說奧林匹克主義是“現代的、真正的、激動人心的、強有力的、動態的20世紀的宗教”;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完全獨立,不受任何民族的、政治的、經濟的或其他因素限制的國際機制,其最終目的是人的協調發展與完善”;也有人認為“奧林匹克主義是一個以確定奧林匹克運動內容的,由哲學、道德、倫理和組織原則構成的綜合體,它是以競技運動普遍的、文化的和人道主義的價值為基礎的,而奧運會是它的集中體現,奧林匹克主義不僅是使人和諧發展的工具,也是加強和平、友誼和相互了解的工具。”
國際奧委會新修訂的、自2000年9月11日起生效的《奧林匹克憲章》在“基本原則”第2條中明確將“奧林匹克主義”表述為:“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並使之全面均衡發展的一種生活哲學。奧林匹克主義謀求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的融合,創造一種以奮鬥為樂,發揮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並尊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
奧林匹克思想體系與文化、教育密切結合,促進人的和諧發展,對當代大學生有很強的教育性。對高校開展奧林匹克思想體系教育的目的、作用、內容進行探討,強調讓奧林匹克思想體系進教材,對廣大高校體育教師進行奧林匹克思想教育,利用校園文化網路等方式來推廣奧林匹克教育。

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

奧林匹克教育

奧林匹克教育是北京奧運會籌辦工作的任務之一。北京奧組委和教育部在全國4億青少年中開展的奧林匹克教育工作不斷深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人文奧運的一大亮點。這不僅因為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是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主辦國家的要求,更是因為奧林匹克運動所承載的教育價值與我國正在開展的素質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繫。

目標一致性

奧林匹克的教育價值與素質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奧林匹克運動倡導均衡發展的身體觀體現了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育人觀。“奧林匹克主義是一種生活哲學,整合身體、精神和意志等素質,並促進其均衡發展”。均衡發展的身體觀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理念,它強調了人的肉體與精神的結合,通過體育實現身體、精神、意志等素質均衡發展的運動目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身體、精神、意志等素質均衡發展”與“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兩種理念如此相似,體現了奧林匹克和素質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道德教育目標

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價值觀體現了素質教育所強調的道德教育目標。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始終帶給青年人拼搏、奮鬥、不斷進取的生活觀,成為青少年不斷奮鬥的座右銘。再如:
奧林匹克名言“重要的是參加,而不是取勝”,強調了體育和生活中奮鬥的過程,也體現了在奮鬥中分享快樂的精神。顧拜旦解釋為“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勝利,而是奮鬥;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拚搏”。《奧林匹克憲章》中將奧林匹克精神描述為“相互理解、團結、友誼,公平競賽”,體現了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平等尊重的社會觀,為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諧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奧林匹克思想體系用體育運動公平競賽的標準和一視同仁的裁決確定了它公平誠信的價值觀。總之,奧林匹克教育所要傳播的奮鬥進取、平等尊重、追求和平、公正誠信、保護環境等價值觀無疑也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德育工作的目標和內容。

素質教育實踐理念

奧林匹克運動以體育的形式實現教育價值,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踐理念。應該說,幾乎所有的奧林匹克運動所提倡的教育價值都是通過體育的形式得以表現的。體育源於遊戲,體育是人類從出生就樂於參與的生活形式,因此奧林匹克的教育價值有了一個令青少年樂於接受的平台。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強調“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在體育運動中青少年體驗並實踐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價值觀,如遵守規則的意識等。在體育活動中優秀運動員成為青少年效仿的偶像,他們奮鬥的經歷、愛國的言行、團隊的精神對青年人成長都有教育意義。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同樣是一次世界共同價值觀教育的契機,每次奧運會都會產生很多英雄,產生很多感人的事跡,產生很多藝術的創造,這既是青少年的舞台,更是相互學習的學校。
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的總體計畫始終與素質教育工作緊密結合。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的目標主要體現在:普及奧林匹克知識,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拓展國際視野,培養文明素養;推動體育運動,促進學生健身;開展系列活動,留下人文遺產。可以說,在中國開展奧林匹克教育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通過實施奧林匹克教育推動校園體育課程建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文明素養,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將是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收穫。北京奧組委聯合教育部在全國中國小校中評選出556所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這些學校不僅是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典範,更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典型,他們創造性地將奧林匹克教育與學校體育工作、德育工作、課程改革、學校發展相結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工作模式。

推進素質教育相統一

其次,奧林匹克教育實施體系與推進素質教育體系相統一。北京奧運會的奧林匹克教育工作是通過國家教育行政系統實施的,這與素質教育的組織體系相統一。在實施奧林匹克教育的過程中,奧組委和教育部都強調以“不增加學生負擔,不另闢新徑”為原則,充分發揮學校教育教學主渠道作用,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發展。在這樣的原則指導下,奧林匹克教育有效納入了學校常規教育教學工作,與體育課程相整合,與德育活動相結合,與各學科教學相滲透,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模式。
奧林匹克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使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工作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歷史上最大規模、最有實效、最具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受到了包括國際奧委會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筆者相信,在全國教育系統的共同努力下,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工作必將為北京奧運會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留下豐厚的人文遺產,成為人文奧運的實踐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