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威辛之後

奧斯威辛之後

高速運轉的電影工業正給我們生產著記憶,它的產品可以按照集成塊的方式任意組合我們的過去,記憶的時間性被抽離了。我們有的只是影像化的、超現實的、不可置疑的空間化的過去。人們不必再費神追憶似水年華,也不必再爭論歷史的真相與再現的可能,更不必思考自己的身份與家族和民族史的關係,超大的銀幕“供應”給我們所需的一切,它告訴你是誰,應該如何思考,該如何回憶。 銀幕不是一扇透明的窗戶,但光影會讓我們產生“窺視”歷史的幻覺。好萊塢電影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文化消費的中心話題,大量的歷史影片以衝擊力很強的史詩性敘事塑造著觀眾的歷史意識。特別是“二戰”屠猶題材,這個當代西方政治意識形態中的核心話語,已成為美國學院體系中發展成熟的龐大學科,而影像再現“大屠殺”更隱含著複雜的價值判斷。本書以跨學科的視角分析“歷史見證”影片銀幕背後的意識形態。

基本介紹

  • 書名:奧斯威辛之後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198頁
  • ISBN:7108026058, 9787108026057
  • 作者:王炎
  • 出版日期:2007年2月1日
  • 開本:32開
  • 品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高速運轉的電影工業正給我們生產著記憶,它的產品可以按照集成塊的方式任意組合我們的過去,記憶的時間性被抽離了。我們有的只是影像化的、超現實的、不可置疑的空間化的過去。人們不必再費神追憶似水年華,也不必再爭論歷史的真相與再現的可能,更不必思考自己的身份與家族和民族史的關係,超大的銀幕“供應”給我們所需的一切,它告訴你是誰,應該如何思考,該如何回憶。

銀幕不是一扇透明的窗戶,但光影會讓我們產生“窺視”歷史的幻覺。好萊塢電影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文化消費的中心話題,大量的歷史影片以衝擊力很強的史詩性敘事塑造著觀眾的歷史意識。特別是“二戰”屠猶題材,這個當代西方政治意識形態中的核心話語,已成為美國學院體系中發展成熟的龐大學科,而影像再現“大屠殺”更隱含著複雜的價值判斷。本書以跨學科的視角分析“歷史見證”影片銀幕背後的意識形態。

作者簡介

王炎,1963年生於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畢業,美國Seton Hall大學碩士,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職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英語系(兼)副教授,美國Seton Hall大學客座教授。
在《讀書》、《天涯》、《書城》、《文藝評論》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多篇,曾出席香港浸會大學“二十世紀中國國際研討會”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國際研究生會議”等國際會議,並發表學術論文。主持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空間與文化記憶”學術研討會。2003年7月曾主持中央電視台的“中國網路媒體論壇”,並多次在北京大學“博士開講論壇”上就不同問題做學術講座。

圖書目錄

序:幽靈之境 戴錦華
引言:一個古老民族的影像寓言

上編:影像生產與屠猶記憶
《出埃及記》:現代的“摩西”神話
出埃及記
大屠殺後的猶太復國
口述復原的“浩劫”
何處才是許諾的家園
《浩劫》:口述再現的“屠猶”記憶
當口述超越了畫面
讓歷史“在場”
寬恕在集中營死亡
逝者已逝,追者安
《紐倫堡審判》:一個猶太軍官眼中的世紀審判
紐倫堡的旁觀者
法律背後的政治角逐
儀式化的司法公正
以國際法的名義
《慕尼黑》:“猶”疑的“反恐”行動
敗走奧斯卡
1972年的慕尼黑事件
從《辛德勒名單》到《慕尼黑》
“屠猶”給“反恐”一個理由?
難以逃脫的“人類狀況”

下編:歷史敘述與重構“真實”
一個國家的誕生:驅逐與復國
驅逐猶太人的歷史
以色列建國
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1949年)
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
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1967年)
第四次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1973-1974年)
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
對話:納粹屠猶與南京大屠殺之比較

附錄
結束語
西文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