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喪(漢語詞語)

奔喪(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奔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 bēn sāng。意思是指從外地急忙趕回去處理長輩親屬的喪事。出自朱自清《背影》:“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奔喪
  • 出自:背影
  • 釋義:料理長輩或親屬的喪事
  • 類型:漢語辭彙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解釋,擴展連結,

詞目

奔喪

拼音

bēn sāng

基本解釋

從外地急忙趕回去處理長輩親屬的喪事
背影》(朱自清):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

引證解釋

1、《禮記》有《奔喪》篇, 孔穎達 疏:“案 鄭 《目録》雲,名曰《奔喪》者,以其居他國,聞喪奔歸之禮。”古代凡聞君、親、尊長之喪,從外地趕往弔唁或料理喪事均稱“奔喪”。
《左傳·襄公十五年》:“冬, 晉悼公 卒,遂不克會。 鄭 公孫夏 如 晉 奔喪。”
漢 班固 《白虎通·喪服》:“諸侯有親喪,聞天子崩奔喪者何?”
後漢書·桓榮傳》:“﹝ 桓榮 ﹞事博士 九江 朱普 ……會 朱普 卒, 榮 奔喪 九江 ,負土成墳。”
2、多用於親喪。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回:次日辰牌時分,全伙都到。燕順、石勇接著,備細說宋江哥哥奔喪去了。
《明史·劉宗周傳》:“母卒於家。 宗周 奔喪,為堊室中門外,日哭泣其中。”
清 陳夢雷 《絕交書》:“不孝身淪廝養,跡遠邊庭,老母見背,不能奔喪。”
郭沫若 《殘春》:“他因為死了父親,要回去奔喪。”

擴展連結

奔喪是漢族喪禮儀式之一,即居他處聞喪歸,並服喪。後指奔親喪。
周化禮儀規定,子女在外,如父母死,聞喪即應以哭答使者,然後詳問父母死因,哭畢即著深衣戴素冠急歸故鄉,途中素食,凡過一處皆哀哭過境,到家則自門外號哭於堂上。如因殘病、臨產、生育等原因不能奔喪,則寄物以吊。歷代,官員如遇父母大喪,一般皆須去職赴喪,朝廷重臣或身在軍中者,皇帝有權詔令不奔。天子崩逝,自東漢始,往往對諸侯、守臣奔喪加以限制,以防止地方動亂。
在封建社會,不奔父母喪,是屬於大不孝的行為。戰國時,軍事家吳起貪戀權位,母喪不奔,曾子與其絕交。漢代陳湯在等待升官調任之時,父死不奔喪,司隸奏告,也被獄論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