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贈蕭十二使君

奉贈蕭十二使君

《奉贈蕭十二使君》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杜甫,精彩詩句:昔在嚴公幕,俱為蜀使臣。艱危參大府,前後間清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奉贈蕭十二使君
  • 外文名稱:奉贈蕭十二使君
  • 作品別名:奉贈蕭十二使君
  • 文學體裁:五排
  • 作者:杜甫
作品背景,作品簡介,作者簡介,作品賞析,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品成就,作品現實意義,

作品背景

杜甫生於唐睿宗太極元年(712),卒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他的 一生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三個皇帝的統治。也就是說,杜甫的一生正好 與唐帝國由盛轉衰的急劇變化的時代相終始。
人們談到杜甫的時代背景時,往往單單強調唐帝國轉向衰敗的時代,尤其是安史之亂以後那個萬方多難的大動亂時代。其實,對於詩人的成長來說, 唐帝國衰落以前的時代也同樣重要。杜甫的青少年時代是在開元年間度過 的,親身經歷了開元盛世對詩人的成長有兩方面的影響。

作品簡介

奉贈蕭二十使君
昔在嚴公幕,俱為蜀使臣。艱危參大府,前後間清塵。
起草鳴先路,乘槎動要津。王鳧聊暫出,蕭雉只相馴。
終始任安義,荒蕪孟母鄰。聯翩匍匐禮,意氣死生親。
張老存家事,嵇康有故人。食恩慚鹵莽,鏤骨抱酸辛。
巢許山林志,夔龍廊廟珍。鵬圖仍矯翼,熊軾且移輪。
磊落衣冠地,蒼茫土木身。塤篪鳴自合,金石瑩逾新。
重憶羅江外,同游錦水濱。結歡隨過隙,懷舊益沾巾。
曠絕含香舍,稽留伏枕辰。停驂雙闕早,回雁五湖春。
不達長卿病,從來原憲貧。監河受貸粟,一起轍中鱗。

作者簡介

作者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遊齊趙。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誌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訊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作品賞析

該詩採用了五排!
五排這種詩 體既要求聲韻、對偶的整齊合律,又要求詞藻、典故的富麗精工,寫作的難 度要超過其他詩體,同時也就最適宜於表現作者的才學。而且五排形式嚴整, 風格也隨之較為莊嚴雄麗,①最適宜於用來歌功頌德。所以當杜甫要想以投獻 詩篇的方式得到達官貴人的賞識、汲引時,長篇的五排顯然是最合適的詩體。 杜甫早期的五排如《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奉 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上韋左相二十韻》等就是在這種動機下寫成的, 所以詩中多有諛詞,我們不必為賢者諱。然而這並不是杜甫愛寫五排的全部 原因。讓我們先考察一下杜甫寫作五排的過程:在安史之亂之前,杜甫所作 的五排多數為投贈之作,但同時也有非投贈之作,例如作於天寶八載(749) 的《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到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的整個詩歌創作 傾向發生了轉變,他的五排也不再以投贈為主要內容。肅宗至德二載(757), 杜甫被拘於淪陷的長安,作《遣興》以抒與家人離散思念幼子之情,作《鄭 駙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以寫亂離中邂逅舊友悲喜交集之情景,詩人逃歸 鳳翔後又作《得家書》寫初得家書後既欣慰又惆悵的心緒,這些五排的內容 都與同時所作的其他詩體無甚區別。安史亂後杜甫一共作五排一百十首,其 中投贈之作只有三十多首,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而且其時的投贈之作也不 再如早期作品那樣以歌功頌德、祈求汲引為主要內容,例如《寄李十二白二 十韻》寫李白才高命蹇的悲劇及自己的思念之情,《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 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寫對遠謫的朋友之關懷,中間還映帶著國家的危難 等社會現實。還有一些投贈之作其實就是詠懷之作,不過寫成之後寄給別人 看看而已,所以詩題不是簡單的“奉贈某某”之類,例如《遣悶奉呈嚴公二 十韻》、《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審李賓客之芳一百韻》等。這種情況告訴 我們,除了安史之亂以前的一個階段之外,杜甫寫作五排的主要目的並不是 以之為乾謁權貴的工具。
我們認為,杜甫之所以喜愛五排這種詩體,其主要原因不應到文學之外 去找。也就是說,杜甫喜愛的是五排這種詩體自身而不是它的非文學功用。 排律這種詩體,除了首尾兩聯之外,其餘均須對仗,平仄粘對之格律則一如 律詩,就格律而言,排律即擴大了的律詩,五排即擴大了的五律。眾所周知, 律詩由於格律嚴整,對於詩人的表情述意有較多的束縛,有相當的寫作難度, 所以南宋專攻五律的趙師秀說:“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 何矣。”(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四《野谷集序》)

作品影響

不是我們常稱的杜詩的代表作,但也可見杜詩之風格。

作品評價

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

作品成就

杜詩總體成就:
第一個藝術成就:沉鬱頓挫的總體風貌,千匯萬狀的多樣風格
“沉鬱頓挫”是杜甫在《進表》中自述創作甘苦之語,自宋嚴羽之後成為杜詩藝術風格定評。它包括以下幾層涵義:一、它表現了杜詩思想內容的博大深厚,生活體驗的真切豐富,感情的飽滿有力;二、它經過了較長時期的積累、醞釀、消化、觸發的過程;三、它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錘鍊精確的語言,鏗鏘瀏亮的音調,頓挫變化的節奏表現出來。陳廷焯云:“所謂沉鬱者,意在筆先,神余言外,寫怨夫思婦之懷,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飄零,皆可於一草一木發之。而發之又必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覆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匪獨體格之高,亦見性情之厚。 ”(《白雨齋詞話》卷一)
第二個藝術成就:大氣磅礴的藝術概括,細緻入微的寫實本領。
杜甫是偉大的寫實詩人,他的作品中既有深刻的現實生活的內容,大氣磅礴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和社會面貌,同時也以大量的抒情詩塑造了一個憂國憂民、深沉執著、百折不回的積極入世的老儒形象,這就是杜甫自己,但他不是迂闊的腐儒,而是具有多面的性格。以其長安時期的作品為例,他說“憑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廬”(《今夕行》),詩人赤膊光腳,繞床大呼大叫,這裡所表現的是一個瘋狂的賭徒的形象;“儒術於我有何哉,孔丘盜跖俱塵埃”(《醉時歌》),這是杜甫酒後狂言的形象;“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病後過王倚飲贈歌》),這是貧病交加、幾成餓殍的杜甫形象;“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同諸公登慈恩寺塔》),這是杜甫登高臨遠憂國憂民的形象。通讀杜甫全部詩作後,我們更能感受到一個有性格、有感情、血肉豐滿的杜甫形象。
杜甫詩歌擅長於敘事,常常通過富有個性的細節描寫和人物對話的客觀敘述,展示詩人的感情取向,因而這樣作品的藝術效果效果往往使人感到“峻奪人魄”,力透紙背。如《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他回到羌村之後,在兵荒馬亂之中,連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很驚訝,原來你還活著,在驚訝之餘禁不住再抹去眼中的淚水、“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深夜和妻子秉燭而坐的那些情事,在夢中一樣不敢相信,竟然還能夠活著見面、“鄰人滿牆頭,感嘆亦唏噓”左鄰右舍爬在他們家的院牆邊,看著杜甫回家後和親人的相聚,不由唏噓感嘆,這些細節都表現了在戰爭年代家人團聚的獨特的景象。《北征》中的“平生所驕兒,顏色白勝雪。見耶背而啼,垢膩腳不襪”對自己特別可愛的孩子的那種描寫很生動,又寫它的女孩子“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籍畫眉闊”等等,都是以細節描寫見長的傳神之筆。
除了寫人,杜甫在寫景詩中也善於摹寫,體物工細。
第三個藝術成就:興象渾融的詩歌意境,議論風生的感慨胸臆
杜甫的抒情詩往往寄情於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興象渾融。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情景同時出現,如他的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後游》) 。另一種是只見景,不見情,如“秦川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 《登慈恩寺塔》 ),但其中蘊含著詩人憂國憂民的心情。再如,“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閣夜》),“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白帝》),其中也同樣有著詩人跳動的激情和那個混亂時代的陰影。最為典型的是上一講學過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首句如狂飆來自天外,使全詩為悲哀激盪的氣氛所籠罩,“渚清”一句語勢平緩,仿佛閒筆,實際上借寫望中所見而逼出第三四句。“無邊”一句,給人以萬景紛馳、百感交集之感。可是緊接著就是“不盡長江滾滾來”一句,不僅展現出開闊遼遠,無比壯觀的境界,而且突出了詩人壯心不已的激情。
杜甫和其他盛唐詩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在詩歌中好發議論。
第四個藝術成就:嚴謹整栗的詩律之美,曲折拗救的兀傲之氣。
杜詩眾體俱佳,都有創新發展,五七言律成就尤高。現存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詩中,五言律有六百三十餘首,五排一百二十餘首,七律一百五十一首。杜甫律詩不僅數量多,而且在思想與藝術上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作品現實意義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