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大白鵝

大白鵝是奉化的特產,以形體大、肉質嫩、滋味美著稱,特別是清明時節的清明鵝,肉質更是鮮美。它可以烹調成扣鵝、烤鵝、香酥鵝、花椒鵝、塊鵝、筍炒鵝塊等菜,成為宴席上的佳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奉化大白鵝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榮譽奉化的特產
  • 特點:肉質更是鮮美
來歷,

來歷

傳說奉化大白鵝的來歷,與晉代書聖王羲之有關。王羲之(321-379年),我國著名大書法家,曾任右軍將軍,故稱王右軍。東晉永和十年(355年),三十五歲的王羲之辭官隱居奉化晚香嶺。王羲之平時愛鵝如命,他家養有幾對白鵝,生下蛋來孵小鵝,鵝養到老死就叫人去山裡葬掉。村里一老人問他:“先生,養了介許多鵝,為啥自己從來勿吃一隻?”王羲之回答:“鵝是百禽之首,一身潔白,頭頂殷紅,好似一顆丹心,行路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腳踏實地,它一生清白、忠誠、踏實,我不忍心吃鵝。”其實王羲之以鵝示我,一生清正廉潔,忠誠無私,剛正不阿。王羲之喜鵝養鵝,每天練字總要寫“鵝”字,把“鵝”字的左右結構變成上下配對,喻“鵝”為百禽之首。
有一天,王羲之出門趕集,見到一位瘦骨伶仃的老婆婆在賣白摺扇,衣衫襤褸,無人問津,著實可憐,上前問了價格,老婆婆說每把十文錢。王羲之拿過扇子,取出隨身帶著的墨盒毛筆,在每把扇子上寫了一個“鵝”字,還給老婆婆,老婆婆為難地說:“先生,扇子上寫了字,還能賣出去嗎?”王羲之笑笑:“你去賣五十文一把,如果賣不掉,我來賠錢。”老婆婆似信非信,只好沿街去賣,人家看到老婆婆出賣的扇子上這個鵝字,都說是王羲之寫的,一下子扇子全賣光了。如今天台山國清寺以及紹興蘭亭的獨筆鵝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傳說都是王羲之在奉化晚香嶺寫的。
王羲之隱居的晚香嶺,兩峰青山,一澗清流,既是頤養天年的佳處,又是養鵝的好地方。晉朝皇帝非常賞識王羲之的才能,六次下詔書要他上京做官,但他避而不見,皇帝命人帶一萬人馬在晚香嶺尋找他的下落,邊尋邊喊王右軍,始終不見王羲之。因此,後來晚香嶺又稱萬響嶺,六下詔書之地稱為六詔,一直沿襲至今。其實王羲之為躲避皇上召喚,去了剡縣,臨走時把家裡的白鵝全送給了一位鄰里老人,並再三叮囑,要精心飼養。這位老人不負王右軍的託付,由幾對發展到幾群,傳宗接代,一直傳到現在,發展到奉化各地,這就是有名的奉化大白鵝。現在外地人戲稱奉化人為“奉化鵝”,此固然因為奉化口音中的“我”字與“鵝”字相同,也是奉化鵝名聞遐邇的緣故。至今在六詔村里還留存紀念王羲之的王右軍祠(廟),鵝池、硯石等遺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