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奉是一個漢字,讀作fèng,本意是指植物已長高,接近高度極限,也指恭敬地用手捧著。該文字在《禮記·檀弓下》和《漢書·蒯通傳》等文獻均有記載。中國姓氏之一,由秦朝秦姓,改變而來。

基本介紹

  • 漢字:奉
  • 拼音:fèng 
  • 部首:大
  • 部外筆畫:5
  • 總筆畫:8
  • 五筆86:dwfh
  • 五筆98:dwgj
  • 倉頡:qkq
  • 筆順編號:11134112
  • 四角號碼:50508
  • 鄭碼:cobi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949
基本釋義,詳細解釋,動詞,名詞,副詞,詞組,古籍解釋,古姓奉,簡介,詳細介紹,方言,

基本釋義

1.恭敬地用手捧著:~觴(舉杯祝酒)。~獻。~祀。~承(恭維,討好。“承”讀輕聲)。
奉
2.尊重,遵守:~公守法。~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3.敬辭,用於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告。~還(huán)。~陪。~勸。~迎(a.敬辭,迎接;b.奉承)。~贈。
4.信仰:信~。素~佛教。
5.供養,伺候:~養。供~。侍~。
6.姓。
7.古同“俸”,薪金。
①供奉,給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②遵從。《靈樞·終始》:“謹奉天道,請言終始。”

詳細解釋

動詞

  1. (形聲。字從豐從豐省,豐亦聲。“豐”意為“植物在春季生長了三個月”。“豐省”字形從二從丨,意為植物在夏季又長了兩個月。“豐”與“豐省”聯合起來表示:“在春生夏長”這一為期6個月的生長期中,植物已經連續生長了5個月。
    本義:植物已長高,接近高度極限。
    引申義:最後階段的長高、提升高度到極限。
    說明:奉字的常用義是“提升高度到極限”。例如:“奉書”、“奉圖”,是用手把書和圖抬升到和眉毛齊平處(古人以眉毛的高度為高度極限,金文有所謂的“眉壽”,指極度的高壽)。“奉手”是指年輕人低頭彎腰,把老人的手握捧到眉毛的高度。“奉獻”是指把貢品抬升到眉毛的高度獻給君主)
  2. 同本義 [hold in both hands with respect]
    奉,承也。――《說文
    黔敖左奉食,右執飲。――《禮記·檀弓下》
    常山王奉頭鼠竄。――《漢書·蒯通傳》
    項伯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史記·項羽本紀
    臣願奉璧往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戰國策·燕策》
  3. 又如:奉書;奉地圖;奉手(捧握長者之手)
  4. 恭敬地接受 [receive with respect]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資治通鑑
  5. 又如:奉教(接受教導);奉委(接受委任);奉制(接受天子的命令);奉玄(信奉道教)
  6. 進獻,下對上送東西 [offer;present]
    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奉上新書一冊;奉納(交納);奉呈(奉獻,獻上);雙手奉上;奉贄(進獻見面禮品)
  7. 送;給予,賜予 [give;grant]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莊子·說劍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宋·蘇洵六國論
    奉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之虜者,歲以百萬計。――宋·蘇軾《教戰守》
  8. 為…效勞,侍候 [serve]
    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而為之。――《孟子
  9. 又如:奉執箕帚(給你料理家務;許配於你);奉從(奉陪侍侯);奉巾櫛(伺候洗沐梳發);奉問(侍奉問候);奉候(恭候)
  10. 奉承 [flatter]
    雖則他神通廣大,卻好奉承。――《西遊記
    又如:陽奉陰違奉附(奉承依附);奉喜(奉承而討人喜歡);奉順(奉承順應);奉循(奉承遵循)
  11. 貫徹,執行 [carry out]
    謹奉法令。――《史記》
    又如:奉天(奉行天命);奉元(遵奉天道);奉修(奉行);奉憲(奉行法令);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
  12. 尊奉 [respect and worship]
    子奉君命以會大事,而背宋盟,無乃不可乎?――《左傳·昭公十一年》
    如:奉辭(奉命);奉天承運(尊奉上天的命令,承受興盛的時運);奉遵(遵守;遵從)
  13. 供奉,供養 [supply]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
    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清·黃宗羲《原君
    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14. 持,拿 [hold]
    奉甲執兵。――《墨子·非攻中》
  15. 輔助,擁戴 [assist;support]
    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左傳·隱公十一年》

名詞

  1. 通“俸”。俸祿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戰國策·秦策》
    吏皆送奉錢三。——《史記·蕭相國世家》
    列侯幸得賜餐錢奉邑。——《漢書·高后紀》
    其令公奉舍人賞賜皆倍故。——《漢書·王莽傳上》
    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祿簿。——《漢書·宣帝紀》
  2. 又如:無勞之奉;奉粟;奉稍;奉餉;奉祿(俸祿)
  3. 待遇,事奉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孟子》
  4. 奉天的省稱 。1929年改名瀋陽市

副詞

奉 fèng〈副〉
[敬詞] ――用於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 [I beg to,I have the honor to]。如:奉款(款待。敬詞);奉懇(謙詞。拜託);奉揖(作揖;拱手為禮);奉屈(屈尊。奉:敬辭

詞組

  • 奉承fèngcheng
    [flatter;toady] 逢迎,諛媚,用好聽的話恭維人
    奉承話 
  • 奉告fènggào
    [let sb.know;inform] 敬辭。說明;奉勸正告
    奉告那些幫凶們:法西斯終究會垮台的 
  • 奉公fènggōng
    [pursue public affairs] 奉行公事
    克己奉公奉公守法
  • 奉公守法 fènggōng-shǒufǎ
    [civility;be lawnabiding;carry out official duties and observe the law] 遵守國家規定的各項規章法令
    體面的人不僅自己奉公守法,而且懲罰那些違法亂紀的人 
  • 奉還fènghuán
    [return sth.with thanks] 敬辭。送還
    暫借一時,定當奉還 
  • 奉命fèngmìng
    (1)[be supposed to]∶被命令,被要求
    那個士兵奉命應在上午返回
    (2)[receive orders;act urder orders;follow the cues of sb.]∶接受命令,遵守命令
    奉命出發
    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資治通鑑
    嘗奉命至金陵。――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 奉陪fèngpéi
    [keep sb.company] 陪伴的敬辭 
  • 奉勸fèngquàn
    [may I offer a piece of advice] 敬辭。鄭重勸說
    奉勸你放規矩些 
  • 奉若神明fèngruò-shénmíng
    [worship sb.or sth.;make a fetish of sth.] 當神一樣敬奉。形容對某些人和事的極端崇敬
    他們對他恭恭敬敬,奉若神明 
  • 奉申賀敬fèngshēn-hèjìng
    [exchange of polite greetings written on the present list to congratulate] 送禮單上的套語,以表達敬賀之意
    若不得已,則割三頭兩省之土地,奉申賀敬,以換我幾個衙門。――清·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 奉送fèngsòng
    [offer as a gift;give away free] 敬辭。相送;白送
    情願奉送 
  • 奉天大鼓fèngtiān dàgǔ
    [dagu in northeast China] 起源於瀋陽(奉天)的一種東北鼓書藝術 
  • 奉獻fèngxiàn
    [offer as a tribute;present with all respect] 恭敬地交付;獻出
    決心將他的錢財奉獻給祖國 
  • 奉行fèngxíng
    (1)[pursue;follow] 履行
    奉行諾言
    (2)執行
    部中老胥,家藏偽章,文書下行直省,多潛易之,增減要語,奉行者莫辨也。――清·方苞獄中雜記》 
  • 奉養fèngyǎng
    [support and wait upon] 侍候贍養
    奉養父母 
  • 奉迎fèngyíng
    (1)[greet]∶敬辭,出迎貴人
    (2)[flatter]∶奉承;逢迎
    他不會奉迎上級,落落寡合
  • 奉贈fèngzèng
    [present as a gift] 敬辭。贈與
  • 奉召fèngzhào
    [receive orders] 接受召喚
    奉召進京 
  • 奉旨fèngzhǐ
    [on imperial's order] 舊時臣下承順上意稱奉旨。即遵從旨意
    奉旨查辦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大字部】奉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古文〕𠬻𢱵《唐韻》扶壟切《集韻》《韻會》父勇切,𠀤音唪。《說文》承也。《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
又與也,獻也。《史記·藺相如傳》奉璧西入秦。
又《集韻》房用切,音俸。養也,秩祿也。《史記·蕭何世家》高祖以吏䌛鹹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前漢·宣帝紀》帝詔小吏,勤事而奉薄,其益百石以上奉十五。別作俸。
又姓。漢馬軍使奉揮,明奉科。

古姓奉

簡介

1072年,宋神宗使懷柔之策,置梅山新化安化兩縣,隨即在宋、元、明幾個朝代,大量從江、浙、閩、豫向新化移民,迫使梅山地域的苗、瑤和當地土著人,向雲、貴、川、桂和周邊山地遷徙,到1953年人口普查,“新化無瑤民”的結論似乎為時過早。筆者在隆回虎形山瑤族鄉調查時,瑤民奉才寶(系銀行退休幹部)提供一份資料,是一手抄本“聖令”,言“有瑤民奉姓添順、萬曆元年逃新化奉家山大坪落業,改變為漢家,恐後有人欺害,概行立案保護,永為萬古存照。”

詳細介紹

對於一個一般的逃民,因為瑤轉漢,而得到聖令保護,幾乎是不可信,但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因為瑤轉漢,而得到某級官府的一紙文書作為保護傘,在情理上是說得通的。
漵浦縣人大常委楊福生(瑤族)致信奉家山奉衡州,奉衡州又致信給原新化縣文聯主席田希鳳,信中都對此事予以認定,並說“奉姓瑤轉漢就由此時”。
那么,奉家山的奉姓人是否是瑤轉漢呢?
也有人舉出許多證據:其一,奉家山奉姓和虎形山瑤族鄉的奉姓人同出一宗,他們都承認祖籍是廣西桂林,後遷江西吉安,再西遷湖南,只是遷徙的年代及原因不同。一個是南宋紹熙年間奉旨征蠻平亂後定居,一個是明洪武時逃難落擔。其二,奉家山奉姓始遷祖奉朝瑞,12歲賜進士,21歲襲武略將軍,任邵州招討使,因平蠻有功,加封鎮國上將軍,其後裔孫師廣、曾孫文奇、玄孫宗正及他們的家屬均受皇封,宗正死後享御葬,這些事,有南宋進士主事柳申在嘉熙三年(1240年)為宗正御葬撰寫的碑銘中都有記載,此時離奉朝瑞去世僅45年,所撰內容應為事實。朝廷對奉氏家族如此厚加封賜,是宋、元兩朝為平息蠻夷之亂而採取“以夷制夷”方略的結果。其三,奉家山虎形山奉姓人都證明,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修奉氏十一修譜諜時,大地主奉仕卿親自騎高頭大馬到虎形山奉姓族長奉才碌家,住了3天,協商聯譜之事,終因虎形山奉姓人害怕他們以強欺弱,而且奉家山人又都已不通瑤語而不果。其四,奉家山人至今保持許多瑤族人的風俗習慣。儘管如此,如今奉家山的奉姓人已不再承認自己曾經是瑤族。但筆者認為,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瑤轉漢或者是苗轉漢,是一個不爭的歷史事實,轉為漢族的也不只是奉姓,也許還有楊姓、劉姓、扶姓等等。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梅山地域仍然生活著苗、瑤等兄弟民族的後裔,而從梅山地域徙居外地乃至客居海外的苗、瑤後裔,應當認定梅山是他們的發祥地。
不久前在湖南省新化縣邊遠山區奉家山村寨考察時,發現清道光年間修撰的族譜,《序》中有這樣一段神奇的記載:“……遞傳獻公生二子,長名渠梁,即秦孝公也,次名季昌,乃吾易姓之鼻祖也。因秦孝公用商鞅,壞古制,開阡陌,私智自矜,刑及公族。我祖睹權臣之亂政,痛舊典之淪亡,逆鱗累批,爰鞅犯禁,效採藥遺蹤,潛隱於濠,易姓為奉,更名吉”。這簡直是天作之合!當地族老奉友興、奉孝玫及奉姓成年人都可解釋:這是歷屆族譜必載的內容,因季昌公是奉族的祖先,秦獻公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名贏渠梁,次子名贏季昌,渠梁於公元前361年(庚申)繼承了王位,稱秦孝公,當年下令求賢,公孫鞅入秦,公元356年(乙丑秦孝公重用公孫鞅,開始變法,其弟季昌極力反對,招致其兄渠梁的追殺,其弟只好斂跡韜光,以避其難,借外出採藥經廣西桂林向江西吉安永豐逃離而隱藏於護城河,由於此地形及生存條件不足以避難,於公元前355年沿雪峰山脈進入古梅山溪峒定居。贏季昌怕引人注意而招禍,改自家姓贏秦為奉姓,(易“秦”字之二點)是不忘鼻祖之意,把名“”字改為“吉”字,是逢凶化吉之意。現奉姓人數排居湖南省新化縣110個姓氏的第26位,他們的祖源不容有人異論,湖南祁陽縣奉文熊先生在修譜時欲把新化縣奉姓於一譜,遭到新化縣奉姓的抵制,理直氣壯地說不與其他奉姓同祖。由此可見,“邑人”就是秦季昌家鄉同姓的保衛服務人員了。

方言

潮汕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