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生活

失衡生活

本片為《生命三部曲》的續章。片名在印第安赫必族語的原意為“移轉中的生命”。影片的內容關注摩登的生活方式及全球化概念,纏繞其中的是極為不同的古文明及第三世界。

基本介紹

  • 導演:高佛雷·雷吉奧
  • 編劇: Ron Fricke/Michael Hoenig
  • 出品公司:Island Alive
  • 對白語言:無對白
  • imdb編碼: tt0085809
  • 中文名:失衡生活
  • 外文名:Koyaanisqatsi; Life out of balance
  • 其它譯名:機械世界
  • 出品時間:1983
  • 製片地區:美國
  • 拍攝地點:美國
  • 拍攝日期:1983年
  • 類型:紀錄片 / 音樂
  • 片長:86分鐘
  • 上映時間:1982-4-24(美國)
  • 票房:$1.7 million
  • 色彩:彩色
  • 線上播放平台:土豆網
  • 語言:英語,霍皮語
  • 看點:美國紀錄片 攝影 環境 
劇情簡介,影片信息,演員表,職員表,製作發行,製作公司,發行公司,其它公司,上映日期,其他,幕後製作,

劇情簡介

1983年,受IRS(Institute of Regional Study)委託,導演雷吉奧拍出了一部非敘事性的電視片,在這基礎上,Qatsi系列第一部驚世之作《失衡生活》(Koyaanisqatsi)應運而生。在得到了包括盧卡斯、科波拉等人的大力支持與推廣之後,《失衡生活》在當時形成了轟動性的效果。

"KOYAANISQATSI"是美國印第安族霍皮人的方言,意指失去平衡的生活。導演高夫瑞·雷吉奧在這部歷時八年製作的記錄片中採用了創新的電影語言,全片沒有情節、角色及對白,完全依靠影像及配樂。


這就是耗時7年的驚世之作,在當年轟動一時的記錄片《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的片名出自印第安語,有瘋狂、混亂、失去平衡、崩潰和另類生活的含義。此片的誕生歷經波折,曾經遭遇嚴重的資金危機,幸而得到包括盧卡斯、科波拉等著名電影人的大力支持,為完成影片的拍攝工作,身為導演的天主教牧師雷吉奧還親自兼職計程車司機長達5年之久。這部非敘事性記錄片以全新的手法,將優美的自然影像、都市風景和快慢動作處理、雙重曝光以及人類破壞環境的鏡頭並置剪接在一起,以純粹畫面蒙太奇的形式,自然的景物與工業社會所創造的人工景物進行鮮明的對比。導演以宗教式的關懷,控訴了工業文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表達對人類現代社會工業化進程的憂慮。影片沒有對主題進行任何說教而是,採取了舒緩的方式進行表達,鏡頭和音樂開始在表達自然景象時都很緩慢,後來速度逐漸加快,畫面出現汽車、飛機和忙碌得像螞蟻一樣到處亂闖的人群,巧妙地組成一首由動態影像和交響音樂構成的敘事詩。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影片信息

失衡生活》(英語Koyaanisqatsi: Life Out of Balance),上映於1982年,由戈弗雷·雷吉奧(Godfrey Reggio)執導,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配樂,羅恩·福瑞克(Godfrey Reggio)攝影。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LouLou DobbsHimself 
TedTed KoppelHimself

職員表

編劇
Ron Fricke
Michael Hoenig
Godfrey Reggio
Alton Walpole
製作人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executive producer
Mel Lawrence .....associate producer
Roger McNew .....associate producer
T. Michael Powers .....associate producer
Godfrey Reggio .....producer
Lawrence Taub .....associate producer (as Lawrence S. Taub)
Alton Walpole .....associate produce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Institute for Regional Education, Santa Fe

發行公司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20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巴西] ..... (Brazil) (DVD)
Arsenal [德國] ..... (2001) (re-release)
Creative Exposure [加拿大] ..... (Canada)
Island Alive [美國] ..... (Canada)
Look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 (2002) (Germany) (DVD)
New Cinema ..... (2002) (Germany) (DVD)
Van Blad [巴西] ..... (Brazil) (DVD)

其它公司

Gamma Research ..... optical effects
Goldwyn Sound Facility [美國] ..... music re-recorded at
Greenstreet Studios, NYC ..... additional recording
Pacific Title [美國] ..... titles and opticals
The Western Wind Vocal Ensemble ..... vocals

上映日期

西德 1983年11月11日
丹麥 1984年11月9日
瑞典 1984年12月26日
芬蘭 1986年2月21日
澳大利亞 1998年7月16日 ..... (re-release)
英國 1999年7月23日 ..... (re-release)
德國 2000年12月21日 ..... (re-release)
以色列 2001年9月27日 ..... (re-release)
波蘭 2003年10月10日 ..... (re-release)

其他

混音
Dolby
評級
Australia:PG Singapore:PG Australia:G Canada:G UK:U USA:Unrated Finland:S Sweden:7 Germany:6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MCMLXXXIII by the Institute of Regional Education (on print)

幕後製作

一部沒有慣常的劇情、但由一組組高超意象組成的純感性影片。影片用高速攝影的方法,展示了美國的自然風光和社會的發展,主題可理解為人類文明的突飛猛進或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但片名似乎更傾向於後者。庫布里克曾經說:“在《2001環遊太空》這部電影裡,我想盡力去創造一種純粹的視覺感受。”從某種層面上說,《生命三部曲》系列的出現將大師的追求實現了。
花絮
·整部影片的音樂是一首沒有歌詞的歌。有些音樂段落是合唱隊的作品,其中有些預言被唱到了,但這還不能算是歌曲。貫穿全片的音樂名字是“赫必族人的預言”(The Hopi Prophecies),歌詞是用赫必族方言寫下的。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我們從地里挖掘珍貴的東西,我們就是邀請了災難。在淨化之日來臨的時候,天空中交織起一道道蜘蛛網。裝著灰燼的容器有一天會從天空中傾瀉而出,將燒毀大地而且煮沸海洋。”
·影片接近結尾的交火段落,以及應急供電工人上街遊行的場景,來自於1977年7月的紐約實施兩天燈火管制之後發生的暴亂、搶劫和放火錄像。
·高弗雷·雷吉奧原來是想用一個無法解釋的符號作為片名,後來還是定下用“Koyaanisqatsi”,這是一門生僻的語言(赫必),他說由於這個單詞的晦澀難懂,沒有任何的感情包袱和它有牽連。
·電影花了6年時間才完成。
·格拉斯把電影劃分成12個不同的段落,為每一段創作了音樂。然而,雷吉奧每一次聽到音樂,他都要把電影重新編排過,不是按照它本身的結構而完全是靠著對音樂的感覺來剪輯。
·電影音樂的創作花了超過3年的時間,成為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
·影片中有一個向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表示敬意的地方,同樣有一段長長的公路的鏡頭,出現在這位俄羅斯導演的飛向太空 Solyaris (1972)中。
·錄像帶和DVD的著作權有些複雜。電影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出品,最初的著作權是歸美國西洋鏡(American Zoetrope)。公司倒閉後,被寶麗金收購。當它們也破產時,著作權由米高梅買下。
·三部曲之一是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贊助下完成。第二部"Powaqqatsi",是在喬治·盧卡斯的支持下問世。而這第三部,功臣就是史蒂芬·索德伯格。
·在電影的第1小時9分鐘的時候,可以看到紙片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正準備走進電梯。
穿幫鏡頭
·工作人員可見:影片大約一個小時,拍攝到自動電梯的場景中,就在電梯穿過兩個樓層之間的時候,可以在電梯的窗戶玻璃上看到攝影師。
部分劇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