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邑彝族鄉

太邑彝族鄉

太邑鄉地處大理市西南部,東接下關鎮,南與巍山縣相連,西與漾濞縣接壤,北與漾濞縣毗鄰,是大理市唯一的山區民族鄉,距大理市下關鎮13公里,居住白、彝、傈僳、漢等民族,其中以彝族和白族居多,分別占總人口的54.88%和42.0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邑彝族鄉
  • 別名: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電話區號:0872
  • 地理位置:大理市西南部
  • 面積:106.5平方公里
  • 人口:8602
  • 方言:西南官話、白語
  • 氣候條件: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
  • 機場: 
  • 火車站:大理站
  • 車牌代碼:雲L
鄉情概況,經濟發展,農村經濟,特色產業,基礎建設,社會事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新農村建設,人文地理,基層組織,地理位置,

鄉情概況

雲南省大理市太邑彝族鄉境內群山疊翠,風光秀麗,屬高山峽谷地形,由於山高地廣,氣候覆雜多樣,具有立體氣候特徵。民俗風情保持十分完整。太邑彝族鄉大力發展以優質核桃種植為主的經濟林果業,經濟林果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成為全鄉特色經濟的主導產業。在實施以“土雞”養殖為重點的家庭特色養殖業,打造養殖品牌,使畜牧業產出效應不斷提高。全鄉農業經濟形成了以長期發展經濟林果業為主,特色養殖作為補充的“以短養長、長短結合”良性發展機制,農業經濟穩步增長,民眾生活日益改善。按照“引得進、留得住、大發展”的思路,形成以中川化工為基點,多種化工為補充的化工產業鏈,工業經濟成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

經濟發展

太邑彝族鄉大力發展以優質核桃種植為主的經濟林果業,經濟林果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成為全鄉特色經濟的主導產業。在實施以“土雞”養殖為重點的家庭特色養殖業,打造養殖品牌,使畜牧業產出效應不斷提高。全鄉農業經濟形成了以長期發展經濟林果業為主,特色養殖作為補充的“以短養長、長短結合”良性發展機制,農業經濟穩步增長,民眾生活日益改善。按照“引得進、留得住、大發展”的思路,形成以中川化工為基點,多種化工為補充的化工產業鏈,工業經濟成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
太邑彝族鄉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按照“山區鄉.工業鎮”的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山區資源和區位優勢,著眼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發展要求,提出“特色經濟富民、工業經濟富鄉”的發展思路,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6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506萬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2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05元。

農村經濟

太邑彝族鄉是大理市唯一的山區民族鄉,經濟發展滯後。轄區面積106.5平方公里,下設5個村委會,41個自然村,60個村民小組, 全鄉農業人口8467人,勞動力有4753人,耕地面積5055畝,人均耕地0.59畝,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40元,由於太邑鄉地理位置特殊,農民經濟收入多樣化,2007年底全鄉財政收入506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632萬元,其中農業收入580萬元,林業收入1630萬元,牧業收入510萬元,工資性收入145萬元。

特色產業

該鄉屬山區民族鄉,地廣人稀,資源豐富,適宜種植核桃。主要發展核桃特色產業,到2007年底,全鄉經濟林果面積為55425畝,發展核桃18000畝,人均擁有核桃面積2.11畝。全鄉共鞏固和發展土雞特色養殖戶12戶,牛、豬、羊分別存欄1490頭、4883頭和5353隻,土雞存欄15287羽,全年肉類總產量1391噸,實現畜牧業現價總產值139.12萬元。同時,繼續加大科技“三上山”扶持力度,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共投入10.8萬元,用於對種植戶籽種、化肥、地膜等方面的扶持和補助。並加大對坦底么蘆薈種植項目產銷流通體系的最佳化和協調力度。全年糧食總產達4017噸,單產462公斤,人均占有糧食475公斤。完成地膜包穀種植4000畝。

基礎建設

到2007年底,全鄉5個村委會,41個自然村已全部通電,通電話,32個自然村通水,還有9個自然村存在飲水困難,30個自然村通路,11個自然村交通不便,有5個自然村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94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132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1326戶。全鄉共擁有汽車31輛,農用車34輛,拖拉機3輛,機車51輛。
到2007年底,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36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0戶,建有小水窖5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224戶.全鄉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4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79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社會事業

人口衛生

太邑彝族鄉總人口8602人,農戶1955戶,其中農業人口8501人,勞動力4755人。居住著彝族、白族、僳傈族和漢族等民族,以彝族、白族為主,其中彝族5738人,白族2857人。到2007年底全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122人,參合率達94.4%。
太邑彝族鄉按照"三為主"的要求,狠抓基層計生信息服務網路建設,全力營造人口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的氛圍。2007年,全鄉無計畫外生育;人口出生86人,出生率為9%;農業人口獨生子證辦證人數31人,完成任務的100%;切實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完成血防該廁、新農合責任目標和防愛滋病責任目標,醫療衛生事業全面進步。

文化教育

建有5個完全國小,擁有教師68人,在校學生656人;轄區內有一所市民族中學,擁有教師38人,在校學生439人;全鄉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95人。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投資400萬元實施太烏公路彈石化工程項目建設,此項工程建成後,將解決沿線4個村委會4000多山區民眾出行難的問題,對加快太邑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烏棲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整合336.67萬元,項目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項目、社會公益事業和科技培訓等二十二個項目建設,通過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組的辛勤努力,烏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烏棲村初步呈現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景象。

人文地理

太邑彝族鄉屬少數民族聚居地,有彝族、白族、傈僳族等,有豐厚的民族風情。太邑彝族屬趙州古民,史稱‘盧鹿’,俗訛為‘邏羅’,九隆五族牟苴篤之後裔。多居西南山,刀耕火種薪為業,善畜牧,喜射獵。紅河源位於太邑烏棲村委會,是羊子江的源頭,資源豐富,風光秀麗。
太邑彝族鄉是大理市唯一的山區彝族鄉,有濃厚的民族特點,正月初九為己早朝雲靈山廟會,正月十二為太邑、桃樹大王廟會,正月十四為太邑珠街子太保靈山廟會,烏棲正乙靈山廟會等,廟會上有彝族打歌、對歌等精彩的娛樂活動。

基層組織

全鄉有黨總支5個,下設2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462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452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384人,女黨員78人。於2006年被評為大理市先進基層黨委。
全鄉有團總支5個,基層團委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900人。2006年在大理市開展的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中榮獲先進集體。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