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斷塊

太行斷塊

太行斷塊於1974年提出,是指鄂爾多斯斷塊以東至太行山邊緣一帶的斷塊。基底為古元古代太行期形成,絕對年齡為18億~25億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行斷塊
  • 外文名:Taihang fault block
  • 提出時間:1974年
  • 絕對年齡:18億~25億年
學科,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氣候特徵,礦產資源,旅遊資源,

學科

斷塊構造說
詞目:太行斷塊
英文:Taihang fault block

  

地形地貌

地處山區,山巒起伏,高峰突兀,溝壑縱橫,總地勢為西高東低。太行山山脈,最高海拔1632米。太行斷塊中山,山勢異常陡峻,具有斷塊山地特徵。東側受林州大斷層影響,沿斷層面形成高約1000米的山峰。組成山地的岩石主要是燧石條帶白雲岩和白雲質石灰岩,呈陡壁狀,其間夾有易風化的砂質頁岩和粉砂岩,常形成緩坡,二者交替造成階梯狀絕壁,每級高約50~200 米,山地頂部較平坦,為古剝面。溝谷和河流橫切山地,形成千山萬壑的地貌。斷塊中山山高溝深,耕地很少,土薄石厚,水源缺乏,大部分是光山禿嶺和陡壁。

地質構造

位於槐板快的南部,晉豫陝三聯裂谷系北支東沿。以林州大斷裂為界,分屬山西斷隆的太行拱斷束和鶴壁斷陷兩個次級構造單元。不同的構造單元,其地質特徵表現各異,前者地層產狀平緩,有輕微的波狀褶曲;後者斷裂發育。
地層分布。魯班壑下及石板岩鄉溝底兩側的緩坡地帶為太古界。下部為角閃斜長片麻岩、黑雲斜長片麻岩;上部為黑雲(二雲)變粒岩、斜長角閃(片)岩。有不同程度的混合
岩化,出現眼球狀、條帶狀混合片麻岩。厚度大於1140米。
魯班壑兩側及石板岩溝兩側半坡上分布有中元古界汝陽群,不整合於太古界之上。下部為中厚層石英岩,中部為紅色薄層石英岩夾頁岩,上部為中厚層石英岩,地形上構成兩個陡崖中夾緩坡,厚度從數十米至200多米,隨沉積條件不同而變化。
寒武系分布在太行山區的上半坡和市境廣大丘陵、低山區,平行不整合於汝陽群之上。 奧陶系分布於太行山山頂和林州大斷裂以東的低山丘陵區。石炭系分布於橫水鎮斷陷帶內,出露面積較小。平行不整合於奧陶系之上。
二疊紀分為下石盒子組。由砂岩、灰色頁岩、黑色炭質頁岩夾煤層(線)組成,上部層位出露不全。
第四系分布於城關和臨淇兩個山間盆地,並廣泛分布於境內平坦地帶。底部為砂礫石層,其上為黃土,城關盆地內夾有腐植土一層,厚度隨處而異。
褶皺。任村復背斜為一寬緩的大型背斜,是當地的主導褶皺,西翼在太行山區延入山西;東翼展布於市境低山丘陵區。褶皺軸向近於南北(NE10——15°),向北延入河北省境內。次級褶皺發育,形成小型短軸背、向斜和穹窿構造。
斷裂。境內林州大斷裂為內主導斷裂,其走向近乎南北,控制著區內兩個三級構造單元的邊界,被第四系覆蓋。人頭山——清沙斷層、盤金腦斷層、田家咀——武家水斷層、硯花水——教場斷層、北郊垴——東馬鞍斷層等均屬壓扭性斷層。

氣候特徵

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但因受當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影響,構成了獨特的山區氣候特徵。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總的特點是: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在各氣象要素中,表現最突出的是寒暑變化差距大,春季十年九旱,夏季暴雨成災,秋季天高氣爽,冬季雨少雪稀。
2003~2004年總日照時數平均分別為1665.4小時、2330.4小時,2003年較歷史同期偏少586.2小時。全年春夏日照時數最多,秋季日照時數最少。
2003~2004年平均氣溫分別為12.7℃、13.9℃,較歷年平均值12.8℃分別偏低0.1℃、偏高11℃,年最高溫度分別為38.2℃、36.4℃,年最低氣溫分別為?-13.1℃?、-12.6℃。2003年、2004年總降水量分別為816.3mm、635.9mm,較歷年平均值672.1mm分別偏多144.2mm、偏少36.2mm。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建國以來,經眾多地勘單位勘查,已發現能源、金屬、非金屬、稀有礦產、水氣礦產等5大系列32個品種的礦產資源,其中能源礦產1種(煤)、金屬礦產4種(鐵、鉛、鈷、鎂)、稀有分散元素礦產2種(鈮、鉭)、水氣礦產1種(地下水),各種非金屬礦產25種(主要有石灰石、矽線石、含鉀岩石、白雲岩、耐火黏土、花崗岩、熒晶石板、石英岩、磚瓦粘土、鋁土、鉀長石、鈉長石、河沙等)。這些礦產中,探明儲量的有煤、鐵、白雲石、含鉀岩石、石英砂等,潛在價值約1000億元。現開發利用的礦產有鐵、石灰石、水泥灰岩、石英岩、花崗岩、耐火粘土、鈉長石、白雲岩、河沙等10餘種。探明儲量3600餘萬噸,現保有儲量約800萬噸。非金屬礦產中,石灰石、白雲岩、含鉀岩石、花崗石、石英岩儲量十分豐富,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石灰石遍布全市境內,總儲量約365684萬噸,經過勘探的礦區有安家坡和二龍山兩個礦區,其中安家坡儲量為4645.51萬噸、二龍山儲量為1400萬噸;白雲岩主要分布在橫水西溝、河順上坡、東里等地,儲量為8777.46萬噸;含鉀岩主要公布在任村牛嶺山、盤龍山、白家莊、合澗、東姚大南溝等地,儲量約61.2億噸,僅牛嶺山地區探明儲量就達1.6億噸;石英砂主要分布在林州大斷裂以西的八疙瘩至牛嶺山一帶,呈南北走向,長約45公里,其厚度一般大於10米,經過勘探為766.28萬噸,牛嶺山儲量約為8972萬噸,遠景儲量上億噸;耐火粘土分布在橫水鎮喬家屯、馬店、寒鎮、晉家莊一帶,儲量約2300萬噸;大理石分布在二龍山、黃華等地;銀晶石板分布在城郊黃華、廟荒、止坊和桑園一帶。河沙砂石主要分布在漳、洹、淅、淇4個大水系中下游的河漫灘,河床沖積層中,保有儲量約為400萬立方米。

旅遊資源

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豐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境內的林慮山正是北雄風光的最勝處,素有“太行最秀林慮峰”之美稱。這裡高峰突兀,姿態萬千,重崖疊嶂,挺拔雄壯,具有“雄、奇、險、秀”之特點。南北朝時期,林慮山已成為眾所矚目的風景名勝遊覽勝地。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荀況、趙武靈王、漢高祖劉邦、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五代著名畫家荊浩、金代書畫家王庭筠、著名詩人元好問等歷代名人騷客或在林慮留有足跡,或著有不朽篇章。林慮山經歷代開發,新建或重建的城、寺、廟、觀、亭、塔、壇及雕、繪、詩、書、文等豐富的人文景觀,給這裡的峰、谷、岩、崖、洞、瀑、泉、溪、池、鳥、獸、林、花、草等自然景觀增添了瑰麗色彩,被稱為中州典型的旅遊勝地。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戰10年,在太行山腰修建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90年代,林州市委、市政府對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進行了全面規劃和開發建設,形成了以紅旗渠遊覽區、太行大峽谷、黃華神苑、洪谷金燈、天平北雄、龍鳳園林、五龍洞、萬泉湖等主要景區為主體,柏尖奇境、白雲古觀、弓上塘魚、萬寶雙龍等景觀為補充的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名勝區。同時,利用景區內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摳了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1990年11月,林慮山風景區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紅旗渠遊覽區和太行大峽谷風景名勝區先後於2002年和2003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遊覽區。林慮山風景名勝區於200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紅旗渠風景名勝區以內涵豐富的人文資源、風格獨特的旅遊資源和極高的知名度入選中國旅遊知名品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