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英

太行八英

在解放戰爭最艱難時期,活躍在焦作北部山區的八位青年女共產黨員:連啟英(1921~1984)、郜小妞(1930~1949)、林發英(1928~1984)、趙桂英(1930~)、靳祿英(1931~)、趙蘭英(1931~)、郜明英(1928~)、靳子榮(1926~)。1947年5月,焦作二區成立女民兵隊,八英分別擔任民兵隊長和正、副班長。不久,靳祿英、郜明英、趙蘭英、郜小妞、趙桂英、林發英、靳子榮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們刻苦進行投彈、射擊等訓練,並採取“敵強我走,敵弱我打”的游擊戰術,白天上山隱蔽,晚上下山襲擊,炸碉堡、割電線。她們因地制宜,造雷管、打石雷,開展地雷戰。她們用踏雷、群雷、定向雷、真假雷等把附近的山澗河谷、交通要道封鎖起來,敵人被炸得血肉橫飛。1947年,焦作一區和焦作市先後召開殺敵鬥爭表模大會,連啟英等8人全部被評為“殺敵英雄”、“爆破英雄”、“支前模範”,並被譽為“太行山上的八盤雄鷹”,也稱“太行八英”。 1948年10月,焦作再次解放後,趙桂英先後任焦作李封區婦女主任、市幼稚園支部書記等。靳祿英歷任博愛縣委委員、縣婦聯主任、縣法院副院長、縣總工會副主席、縣紀委副書記等,多次出席省、地區先進工作者代表會,出席中國工會第九次代表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並出席全國婦聯召開的茶話會,與鄧穎超合影留念。連啟英1950年調到焦作婦女委員會工作,後歷任許河鄉黨委委員、婦女主席等,曾被選為新鄉地區先進工作者,1981年當選為焦作市第六屆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行八英
電影《地雷戰》和焦作“太行八英”,太行八英之一郜明英口述實錄,

電影《地雷戰》和焦作“太行八英”

電影《地雷戰》想必許多朋友都看到過,那是和河北冉莊的《地道戰》交相輝映的抗日戰爭的宏偉篇章。《地雷戰》中的英雄人物大多是我市中站區龍洞鄉趙莊村的民兵,其中的“馬家河”就是麥秸河自然村。因此,趙莊村堪稱“抗日名村”。
趙莊村里不但有美景勝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而且還有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張盤溝。山溝兩側重巒疊翠,溝內滿目蒼翠。山迴路轉,狹窄的山谷豁然開朗,一座廢棄的小村莊——趙莊映入眼帘:石磨、石碾、石桌、石凳比比皆是,青石小院設計精巧,房屋雕刻技藝精湛。
1937年,這裡曾住著4戶人家,蓋有50間房子。抗戰開始後,日寇要逼迫當時的懷府文壇名士、從教數十年的焦作定和村人許邦彥擔任敵偽維持會會長。許老先生斷然拒絕後,便隱居此處教書育人。1947年,許老先生去世。其學生劉觀臣等人為紀念保持民族氣節的恩師,便在山石上刻下了“中華魂”三個大字和一段碑文。
1944年抗日戰爭後期,雷戰隊等革命武裝組織在焦作市中站區(原屬博愛縣管)栗井村成立(雷戰隊和區乾隊分別駐紮在現在栗井村村民王來合和王忠財的院內)。靳六道(龍洞鄉龍洞村人)任雷戰隊隊長,他們用地雷戰術阻擊和消滅敵人。地雷是用當地的青石在中間鑿成深坑,填上炸藥,安上信子,導出拉線,埋在敵人必經之地。這種石雷就地取材,威力也比較大。一般是晚上埋雷,早上起出來,這樣敵人就不敢在夜裡輕易進入解放區搞偷襲了。地雷在抗戰時期有效地打擊了日本鬼子,保護了人民,為抗戰勝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此外,中站區北部深山中的十二會村,是中站區管轄的三個深山村之一。1944年2月,中共沁博縣工作委員會、沁博縣抗日民主政府、沁博縣獨立營在十二會村分別組建了區委、區公所、區乾隊,並建立了兒童團、農會、自衛隊等組織,開展焦作地區的抗日救國運動,打土豪、分田地,與敵人開展游擊戰和地雷戰,多次打退了敵人對區政府的進攻。
據中共焦作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資料可知:著名的“太行八英”是指在戰爭年代活躍在焦作一帶的八位青年女共產黨員,他們是連啟英(1921~1984)、郜小妞(1930~1949)、林發英(1928~1984)、趙桂英(1930~)、靳祿英(1931~)、趙蘭英(1931~)、郜文英(1928~)、靳子榮(1926~),被當地民眾譽為“南太行山上的八盤雄鷹”。1943年,八英的家鄉解放,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在民主政府的教育下,她們懂得只有跟著共產黨幹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積極參加了送軍糧、做軍鞋、抗日宣傳和支前活動。她們刻苦進行投彈、射擊等訓練,採取“敵強我走,敵弱我打”的游擊戰術,消滅敵人,保護自己。白天上山隱蔽,晚上下山襲擊,炸碉堡、割電線,聲東擊西,拖得敵人精疲力竭。為了更好地打擊敵人,區委決定因地制宜,造雷管、打石雷,全民皆兵,開展地雷戰。“八英” 用踏雷、群雷、定向雷、真假雷等把方圓10多公里的山澗河谷、交通要道全部封鎖起來,敵人幾次進山,都被炸得血肉橫飛。電影《地雷戰》中的一些鏡頭,再現了當年“八英”的豐功偉績。
連啟英是太行八英之首,乳名九花,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里。她8歲的時候被送給一個聾啞人當童養媳。1943年,連啟英拖著在山西大同煤礦砸傷的腿回到了家鄉,在抗日民主政府的領導下,開展對惡霸地主的鬥爭。她很快地發動了50多名民眾骨幹,一次,敵人把連啟英的丈夫抓起來,裝到用鐵絲編制的“刺籠”(一種土製刑具)里,搖晃著,讓鐵刺扎她的丈夫,以此威逼她,讓她脫離革命隊伍。敵人的暴行更激起了他的仇恨。
趙桂英是博愛縣下嶺後村人。在打地雷競賽中,一天能打20個地雷,被譽為“石雷英雄”。《新華日報·太行版》曾專門刊登介紹了她和戰友們打石雷的事跡。
太行八英
靳祿英是龍洞鄉北業村人,是一位苦大仇深的孤兒。父母和妹妹都被餓死,剩下她孤獨一人討飯為生。在黨的教育下,成為一位英勇機智的女民兵。她時而化裝成賣小鹽的,深入敵人據點偵查敵情,時而帶領女民兵開展地雷戰,打擊敵人。一次她們得知敵人要進山搶糧,就在村南頭的梨樹下埋設3個地雷,敵人一見熟透的梨,不顧一切的跑去摘梨,只聽轟隆一聲巨響,炸傷6個敵人。她帶領女民兵經常神出鬼沒活動在敵人的鼻子尖下,夜裡埋地雷,白日打埋伏。她們曾多次被敵人包圍,憑著對地形的熟悉和英勇機智,化險為夷。一次,她們下山打游擊,遭到敵人包圍。她們一邊向敵人投手榴彈,一面往山上撤退,憑藉彎曲的山路與敵人周旋,終於突出敵人包圍圈。
地雷戰》這個電影原來計畫是在龍洞鄉拍攝,由於當時的交通不太方便,就改在別處拍攝。如果有心的朋友們還可以從電影裡聽到偽軍司令要偷襲“趙莊、高家莊、馬家河子”之類的地名,其實原型就是現在的“趙莊、高窯河、麥秸河”,從這些地名里可以折射出《地雷戰》就是由我市雷戰隊的事跡演化過來的。

太行八英之一郜明英口述實錄

我叫郜明英,女,今年78歲。1925年出生在焦作市北部的一個小山村,全家二十二口人荒年餓死一半。地處深山區,生活極度貧困,男的常年在外打工,出苦力,下小煤窯,荒年到處討飯,我曾幾次被賣給人家,自己都偷偷跑掉。到了1944年參加由楊聚和領導的地方武工隊——民兵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
在當時那兵荒馬亂的年代,作為一個封建傳統小腳婦女,能自願參加民兵,拿起槍桿子鬧革命,在當時當地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不僅自己參加民兵隊伍,還走村串戶動員,發動受壓迫、受剝削的青年婦女參加革命。“太行八英”郜小英就是我多次家訪,苦口婆心多次做工作,才使她走上革命道路的。我們那時的主要任務是:白天做軍鞋、自製火藥、石雷,做支前慰問袋。晚上埋地雷,散傳單,到敵占區踩點,站崗放哨。
在那戰爭年代,自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方圓幾十里的山區同國民黨還鄉團作頑強堅決不懈的鬥爭。自己不畏槍林彈雨,衝鋒陷陣。1947年9月份的一天下午,我和郜小妞奉常定國(當時武委會幹部)命令去嶺南送信。在途中我倆發現一人走路東張西望,行跡詭異,我倆快步跑上抓住盤問,經盤問該女人是敵占區派來了一名女特務,從她身上搜出一包白石灰,她上山查看準備進山搶糧食路線的,還不斷在進山的路上撒石灰做標記。我倆非常氣憤,把她押上山,準備向部隊繼續審問。走著走著,她突然掉頭往山下拚命跑,我和郜小妞同時開槍,擊斃了那個女特務。回去後把情況立即向部隊領導常定國、連啟英做了匯報。並採取了相應措施。這次行動,受到揚楊聚和、常定國等領導的高度讚揚。由於自己工作出色、勇敢機智,不久被任命為女民兵隊長。
1947年10月份深秋,我和趙蘭英、劉全忠到李封后地踩點,發現一家大戶院內放有一台織布機和很多蜂蜜。當時的月光很強,無法下手,一直等到夜深人靜,我們才翻牆跳進院內,輕輕打開院門,抬走了那台織布機和幾桶蜂蜜。後來那台織布機在後方為前線織布做衣做出了一定貢獻。
自己身為邊村婦聯主席,又擔任民兵隊長,深知自己責任重大,處處都跑在別人前頭。在支援劉鄧大軍過黃河時,根據地方後掀起了做軍鞋、做慰問袋、送軍糧支前運動,我和林發英、靳子榮、趙蘭英做軍鞋和繡花慰問袋,不僅做得數量多,也非常注重質量,還到各家登記收回做好的軍鞋和慰問袋。當時的粗布多,要求儘量用好布,就是當時的洋布斜紋布。由於家庭貧苦,從小縫縫補補,練就一手好針線活,做鞋繡花不在話下,我做的軍鞋、慰問袋都一流的,是大家一致公認的,就因為針線活好,多次受到楊聚和、王澤民、常定國等領導的表揚,當地民眾還給我編了個順口溜:“不能文,光能武,秀花做鞋是能手。”這於我後來到人民服裝廠工作有很大關係。
為了更有效地打擊敵人、消滅敵人,我們在太行山區開展了空間的石雷戰。我在連啟英的帶領下,打石雷、制火藥。從一開始單一的踏雷,發展成串雷,吊雷、連花雷等,效果很好,殺傷力很大。記得有一次我和趙蘭英在磨玉米面,忽聽到南嶺有槍聲,在石磨上的糧食還未來得及收,郜小妞就急急忙忙跑來說:“隊長,有情況!”當時我想:糧食不收走,肯定被敵人搶走。我和趙蘭英、郜小妞就在磨房門口地下埋下兩個串雷,土石蒙上尖土,再在上面輕輕按上鞋印。磨房門大開,能看到糧食,我們趕快上山。不多時,就聽“咚咚”兩聲響。敵人中彈後,鬼哭狼嚎,匆匆逃跑,當時有五六個敵人掛彩,狠狠地打擊了敵人。還記得初秋的一個晚上,我和林發英、郜小妞,出發到獅澗村,夜間將雷掛在還鄉團住地的院內,門裡炸的還鄉團心驚膽顫,連自己的門也不敢進。為了阻止敵人進山搶糧,我們在所有的進山口、進村口都埋上地雷,敵人幾次進山搶糧,都被炸得血肉橫飛。當時記得《新華日報》還專題報導,高度讚揚我們的英雄事跡。
經過艱苦的戰爭考驗和自己的不懈努力,1947年5月20日,我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著革命形勢的變化,我人民解放軍主力轉入外線作戰,剩餘的地方武裝和民兵開展游擊戰爭,與國民黨還鄉團進行迂迴周旋。為了爭取民眾,瓦解敵人,我和靳錄英、林發英、郜小妞擔石灰,和楊聚和派的工作人員夜到李封、老牛河,在牆上書寫標語,散發傳單,宣傳我黨的方針政策。記得在焦口一家的牲口圈發現了一頭牛,我們幾個還把傳單貼在牛身上、牛角上、餵牛用的石槽上,牽著牛到處轉,宣傳效果很好。通過宣傳,散發傳單,使敵內部起了很大變化,人心惶惶,身曹心漢者日益增多,有的還主動提供情報,甚至往北山根據地偷送武器彈藥,一些出身貧苦的人放下武器回到了人民的一邊,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宣傳我黨方針政策的結果。因革命形勢和鬥爭需要,我被推薦為黨內小組長,組織考慮到鬥爭需要,為我們幾個人都起個化名,我的化名叫“老周”,解放後多年,很多同志還叫我老周,聽起來很可笑。
1949年2月,區委派我到新鄉地區幹校學習,結業後調李封鎮當工作員,參加土改肅反工作。1952年至1954年,調市新華街辦事處任總支委員兼新生街黨支部書記。1956年到1965年,調市新華街營管區支部書記。1966年,調市人民服裝廠。1979年,退休至今。
革命形勢發展很快,隨著革命的節節勝利,不斷鼓舞根據地民眾和民兵的鬥志。1947年7月,焦作區委在太行山革命根據地中圍村召開隆重“殺敵鬥爭表模”大會,原市委書記張文岑在會上高度讚揚了南太行山上的八位女共產黨員,稱我們不僅是支前模範,而且是殺敵英雄,敵聞喪膽,稱我們是南太行山的“八盤雄鷹”。同年12月,焦作市委又在武陟且小董召開“殺敵鬥爭表模”大會,再一次以“八鷹”為主的“東聯防”頒發了錦旗。兩次大會,不僅給予我們極高榮譽和高度評價,這些也使為解放焦作而做出貢獻的“焦作太行八鷹”載入史冊,這是我一生的驕傲和自豪。
當我回憶起當年的戰鬥歷程,和在黨的懷抱成長已55年,時值七一,正是我黨生日,我受黨教育幾十年,經過艱苦奮鬥和戰爭年代,經過解放後一日千里的社會主義建設年代,經過改革開放,特別是以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走向興旺發達,此時我的心情特別激動,更感到我黨的偉大光榮、正確。郜明英2002.6.2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