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庵

太平庵

太平庵位於安徽桐城市青草鎮街道東北邊的大沙河埂腳,屬青草鎮同興村。始建時間未查出文字記載。現庵宇坐北朝南,有大殿2進,前進為韋馱殿,後進大殿供三尊大佛、觀音、藥王等菩薩。東邊是齋堂、西邊是寮房,共有房屋20餘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庵
  • 位於安徽桐城市青草鎮街道
  • :青草鎮同興村
  • 始建時間:未知
江蘇常州太平庵,煙臺太平庵,

江蘇常州太平庵

太平庵,坐落在武進區漕橋鎮運村西南楊橋村。始建於明朝,清嘉慶十一年(1806)由僧妙峰翻修。
1949年前,西面有城隍殿3間,東面有土地堂3間,中間娘娘殿2間,另有宿舍8間,廚房、齋堂4間和側廂4間。
1949年後,大部分拆除改建學校。
1995年批准開放後,由朱春海等居士發起重建太平庵。
計建殿堂、廂房等22間,塑佛像10餘尊,建築面積520平方米,占地5畝。
福德廟,坐落在武進區遙觀鎮前楊村
相傳前楊村楊姓從湖南遷徙而來,福德老爺跟隨,初時棲身柏樹上,亮一盞燈籠。為安頓福德老爺,楊姓民眾建廟供福德菩薩。
始建年代無考。
1949年前,僅有房屋3間,上世紀60年代拆毀。1995年批准恢復開放,相繼建造大殿、觀音殿、福德殿、齋堂、寮房。
建築面積1060平方米,占地3畝。
農曆十月十五為福德菩薩生日,常州、無錫、江陰等地逾千信眾趕來進香、用齋,尤以戚機廠職工居多。
廟務由常潔法師主持,常住僧人2名。

煙臺太平庵

太平庵,坐落在芝罘區塔山主峰峰頂附近,座北朝南,是一座集“儒、釋、道”三教為一體的全真道庵。據考證距今大約已有七百年以上的歷史。
庵內正殿同堂供奉“儒、釋、道”三教教主。
此種供奉格局在國內極為罕見。1993年修復開光後,被確定為煙臺市區最早的宗教活動場所,有數名道人常年住庵主持。
現可以獨立開展“祈福延壽”道場等大型宗教活動。
龍王殿
位於塔山主峰太平庵南側。
殿內供奉著民間頂禮膜拜的旱龍王和水龍王。
面南而坐的旱龍王,據稱可保佑農業生產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面北而坐的水龍王則可保佑出海作業的漁民海不揚波,魚蝦滿倉。自年修復後,殿內香火日益旺盛。
因其山腰有一巨石極似送子觀音而得名,是塔山遊覽區內的一處自然景觀,位於塔山主峰北側,與主峰遙相呼應。其山體雖不高,但山上奇松怪石,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別有一番景色。峰頂建有一處觀光亭,名為“觀音亭”,在亭內憑欄遠眺,可盡覽市區山光水色。
三月三山
是塔山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俗稱“趕山”。相傳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故又稱“王母千秋節”。芝罘民間舊俗是“逛塔山賞梨花”。
據說舊時每到這一天,塔山上遊客雲集,道路兩旁商販雲集,太平庵內更是法磬陣陣,香火旺盛。
塔山遊樂城自1994年恢復這一中斷46年之久的傳統活動之後,現已舉辦了五屆塔山山會,在保持其原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同時,還面向市民推出了“塔山杯”民眾登山比賽活動等一系列富有時代特色的活動內容,使這一民俗盛會充滿了時代氣息。
三合塔
位於海拔397米高的塔山主峰上,據考證始建於元朝至元三十年(即公元1293年),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以前稱“黑牯塔”,後毀於近代戰火之中。傳說塔下埋有“儒、釋、道”三教信徒的遺骨,傳頌著許多美好的民間故事,富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和歷史意義。
“三合塔”設計高度31米,共分七層,古今特色相結合,造型別具一格。塔內設有天宮和地宮。天宮用來珍藏建塔有功及捐贈人員名冊,地宮用來儲藏煙臺市當今的名、優、特產品,記載建塔的歷史狀況。在三合塔的觀光台上,煙臺五區風光可盡收眼底。
該塔將成為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塔山標誌,同時也將是煙臺市的第二標誌物。
太平晨鐘鐘樓
於1998年由眾多香客居士捐資鑄成的太平晨鐘,重達1.35噸,造型古樸,聲音渾厚。鐘上銘文說明其作用是“喚醒古人,知會擅樾,普沾靈惠霄澤”。現每日清晨六點準時敲鐘,喚醒市區民眾開始新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太平晨鐘鐘樓位於觀音峰西側,面向煙臺市區,除安放太平晨鐘外,也將以其古樸的建築造型和極佳的地理位置,成為太平庵風景區的一個新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