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浙江省安吉縣太平寺)

太平寺位於安吉昆銅鄉,錢坑橋左側兩公里,隱將村中,朱墓嶺下。原名隱龍庵,明初改為太平庵,歷滄桑,遷釋道,具有規模。鼎盛時每屆節期,遊人香客竟達數萬人之眾,遠及湖蘇上海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寺
  • 位於:湖州市安吉縣昆銅鄉隱將村
  • 原為:隱龍庵
  • 占地面積:3520平方米
位置,歷史,建築,景觀,地圖信息,

位置

太平寺位於湖州市安吉縣昆銅鄉隱將村境內,離縣城30公里,湖州市56公里,杭州市80公里,上海市206公里,與德清縣交界。

歷史

太平寺原為隱龍庵,素以歷史悠久,受中國傳統教道教文化影響深遠而聞名遐邇,歷滄桑,遷釋道,頗具規模,香火經久不息,鼎盛時期遊人香客達數萬人之眾,曾在民國時期,有龍燈、舞獅、長大人、高蹺、台架、拋車架集會。
太平寺坐落地隱將原為隱塢,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曾有東吳安國將軍朱治之子,武騎校尉朱才棄官隱此,卒世葬於嶺,朱氏嶺因而得名。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晉梁時期,曾有陶宏景,字通明,丹陽株嶺人《梁書本傳》,精闢谷導引之法,隱此數十年《安吉志》,“年逾八十,面壯容”,卒謚貞白先生,常居州之銅山鄉,名曰隱塢。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十國時期,曾有茶神陸龜蒙,字魯望,吳江人《湖府志》,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嗜好品茶,精闢醫道,不喜與俗流交往,喜蓬席書茶,謂江湖散人,以高士召不至,後往來桃城東南,得貞白先生隱塢而居,供奉道教三清尊神,香火旺盛,傳之於後,“焉及率韋莊表,贈佐補闕”。在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時期,隱塢俞塢地方,是塊風水寶地,明朝國師劉伯溫為保朱元璋江山,將俞塢山劈斬龍壕,溪架鎖龍橋,由此隱龍庵隱化為太平庵。

建築

太平庵曾有廟宇群落,四進三天井。有韋陀、普賢、觀音、純陽四殿,東側有香客房、齋堂、聖紙庵,西有土地廟及戲台,北有堂子廟。計有廟屋三十餘間。民國期間由汪道士(於民國二十七年二月十七日,正值汪道士持劍作法,日本鬼子到廟欲毀,被鬼子殘酷殺害)主持數十年。期間,重修純陽正殿,民國二十四年曾有莫乾山施主施少卿,山門前獨資建造觀音橋一座。汪道士死後,由其三弟及老林和尚、諦峰和尚三人相繼主持。民國三十三年由諦峰主持,將原觀音殿等二進拆除,擴建樓房,正中三間二弄作觀音殿,兩邊14間樓屋,設定其它神像殿堂,直至1949年,諦峰和尚離廟。後燒飯和尚老林管理,至上世紀60年代卒世,廟宇基本保留完整。文革期間破舊立新,廟內的一切全毀。改革開放,政通人和,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助。於1996年5月17日由安吉縣人民政府批准為合法道教場所(太平寺),委施發坤為法人代表,率全體寺管會教職員工和各位居士,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下,蒙十方各界善男信女,隨緣樂助,建造起天降殿,觀音閣,念佛堂,塑造純陽、觀音、天降等神像,購置寶鼎二座,鐘、鼓、香爐等設施,寺廟占地面積3520平方米,總投資365萬人民幣。在2001年由安吉縣計畫發展委員會批准立項,按照縣委統戰部民族宗教局要求,一次立項,分步實施,太平寺管委會按宗教政策,完善完成立項要求。

景觀

太平寺地處群山懷抱,漫山蒼松翠竹,野生雲霧茶芳香爽口,隨手可采,花香鳥語,景色迷人,氣候適宜,有世外桃源之感,真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太平寺位於安吉昆銅鄉,錢坑橋左側兩公里,隱將村中,朱墓嶺下。原名隱龍庵,明初改為太平庵,歷滄桑,遷釋道,具有規模。鼎盛時每屆節期,遊人香客竟達數萬人之眾,遠及湖蘇上海等地。前於十年浩劫,破壞幾乎殆盡。近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十方善士,集資修建,並塑呂祖觀音,以及茶神陸翁龜蒙。於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七日,由安吉縣人民政府批准註冊,為宗教活動場所,委施發坤為法人代表,蒙十方善士樂助建成前殿山門,太平寺匾額由錢塘書畫社社長、九旬秦老天孫書寫。現擬重建三清、玉皇、呂祖、觀音、東皇五殿,及其他輔房,敬希各界,仁人善士,慷慨樂助,玉成善舉,芳名勒石,永垂千古。
隱將亦名隱塢,三國時,東吳安國將軍朱治之子,武騎校尉,朱才棄官隱此,卒葬於嶺,因而得名。
進塢口,為青獅白象,二山聳立,中為將台,前為朝芴,左為俞塢真龍山,右為繞寺青龍山,憑臨四面山,面呈筆架山,以堪輿而論,實乃風水寶地,曾云:"浙江無大帝,小小俞塢出真龍",因而明初劉伯溫破風水於此。在俞塢,山劈斬龍壕,溪架鎖龍橋,隱龍庵易名太平庵,尚有神化以及奇景多處,峭壁嶙峋,更勝者塢外銅山,傳音倒影,堪稱一絕,因而招致歷代名人高士,來此隱居。如齊梁時有山中宰相之稱陶弘景,唐代高人陸龜蒙先後隱此。又如:詩僧皎然、茶聖陸羽曾到此,對隱將細芽、梓房毛尖,做過高度評價,列為貢茶。

地圖信息

地址:曉於線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