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屯鎮

太師屯鎮

北京市密雲區太師屯鎮,坐落在碧波萬頃的密雲水庫之濱,京承101國道穿境而過,距密雲區城30公里,距首都機場90公里,京密高速路開通後,全程只需50分鐘;太師屯鎮擁有202平方公里的“綠色田園”,林木和植被覆蓋率達70%;潮河、清水河、安達木河在此交匯,注入華北最大的人工湖—密雲水庫,優美的山水組合,構造了“清山為體,碧水為魂”的綠山淨水太師屯。1994年江澤民總書記在視察密雲時,在雲湖之濱欣然提寫了“綠山、淨水、富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師屯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密雲區
  • 政府駐地:葡萄園村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1500
  • 面積:202平方公里
  • 人口:3.39萬人(2006年末)
  • 方言:北京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首都國際機場
  • 火車站:北京西站
  • 車牌代碼:京A
建制沿革,基本概況,環境建設,經濟發展,民心工程,文化建設,農業發展,主導產業,休閒旅遊,醫療衛生,密雲區行政,

建制沿革

1960年設太師屯公社,1983年改鄉,1990年建鎮。

基本概況

太師屯鎮東倚臥佛山,西臨密雲水庫的太師屯,風景優美,人文景觀眾多,鎮域位於通往承德的“古御道”上。著名的白龍潭風景區有“四殿十八亭台”的古建築群,其中的龍泉寺始建於元代,存有乾隆皇帝及蘇轍康有為戚繼光李鴻章等名人題寫的碑刻。
太師屯鎮太師屯鎮
199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99年9月,太師屯鎮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鎮”,鎮黨委、政府提出了“以國家級小城鎮建設為龍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地區繁榮為目的,逐步建立蘊含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以小城鎮建設拉動二、三產業快速崛起,促進農業產業化的基本形成,把太師屯建設為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社會文明、人民富裕並具有獨特建築風格和經濟特色的精品小城鎮”的發展理念。並制定了高標準的小城鎮規劃。小城鎮的功能以綠色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定位,適當發展能容納人口就業的工業企業。小城鎮建設規劃區以實現八通一平。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實業家來太師屯置業,共謀發展,基本形成了綠色農業、服裝、機械、電子製造、旅遊休閒等五大主導產業。
北京市密雲縣太師屯鎮

環境建設

健全村級環境整治領導體系、獎勵約束辦法和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嚴格實行包片、包村、包戶制度,責任到人。
太師屯鎮太師屯鎮
通過廣播、標語、入戶等形式,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村民環境保護意識。
治理清水河河道3公里,健全台帳制度和進度日報制度,確保工程按時、按質完成。
加大污染源清理力度,年底前完成水庫一級圈內12個村莊改造任務,開展太師莊村循環農業工程。
完成小漕村土地復墾1455.3畝。

經濟發展

一是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進服務功能,加大農產品加工及新品種的引進力度,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二是鼓勵企業對能耗低、無污染、附加值高的產業進行自主創新技術研發,發展以企業為核心,政府引導與監督,產、學、研共同發展的環境友好型工業,服裝特色產業基地被定為生態環保農民就業基地。
三是加大對休閒旅遊業的扶持力度,加快國道沿線經濟發展,101國道兩側已初步形成以民俗旅店、飯店、採摘觀光園為主體的休閒經濟帶。

民心工程

爭取市殘聯扶持資金25萬元,新建“薯秧大棚扶貧助殘基地”,5年內可為50位殘疾人及其親屬提供就業崗位。
為二道河、學各莊、後南台等7個村打井8眼,建水塔1座,配供水設備5台套。
在上金山、太師莊、東田各莊等村建老年活動中心7所,內設老年維權中心、棋牌室、圖書室等活動場所。
為7戶優撫、社救對象改造危房。5.完成公路大修工程1.3公里,修補路面1600平方米,修築養路護坡9600平方米。

文化建設

一是舉辦讀書節活動。以讀書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的意識,打造“做人求正,尚信尚忠;做事求真,尚實尚勇”的校園文化觀念。
太師屯鎮太師屯鎮
二是建立步步高小記者廣播站。學校為小記者配備小型攝像機,讓小記者圍繞學校開展的活動和周圍發生的新鮮或典型事件進行實地採訪,採訪稿件由學生廣播員向全校師生播報。
三是成立文明禮貌小禮儀隊。每日清晨,小禮儀員身披禮儀綬帶,在校門口迎接全校師生並微笑問候,增強學生知禮儀、懂禮貌的自覺意識。
四是搭建學生心靈小屋。專門成立心理諮詢室,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人際交流等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五是充分展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各班以建立文學書社為切入點,積極尋找自己的特色,形成展示自己班級的獨特文化氛圍。

農業發展

太師屯鎮以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為龍頭,積極推進生態農業發展:
一是進一步作好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的扶持建設,依託龍頭企業,實現丘比特葡萄酒廠的就地加工銷售,推動恆裕達食品廠與四川省農機公司合作,實施紅薯深度加工,提早準備,按照契約實現8200畝的葡萄、紅薯回收。
太師屯鎮太師屯鎮
二是加強養殖小區的建設。發展集約化契約肉雞和養殖小區的飼養規模,提高養殖小區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推廣秸桿綜合利用。年內小區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率和秸桿綜合利用率達到創建標準。確保全年出欄家禽370萬隻,存欄奶牛2500頭,肉牛3000頭,出欄肉羊3.5萬隻。
三是建立大型觀光採摘園、標準化果品生產基地1.5萬畝,推廣農林病蟲害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提高有機肥使用量,降低化肥使用強度。
四是加強農業領域的招商引資,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融合,年內新建3個標準化水產養殖小區,治理小流域10平方公里,水利配套3000畝。
五是推進現代農民素質教育,推進經濟組織和經濟制度創新。帶動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向資本優勢和發展優勢的轉化,創建農產品中有機及綠色產品品牌。太師屯鎮有成規模奶牛養殖小區兩個,存欄2500頭,鮮奶產量8000噸。

主導產業

領導高度重視科技工作,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鎮黨委、政府把科技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畫,成立科技領導小組,積極開展科技工作。全年召開三至四次工作會議,專題研究科技工作,科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以保證科學研究與實驗發展。
太師屯鎮太師屯鎮
認真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法,建立和不斷健全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我鎮農業產業結構,鞏固農業結構調整成果,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和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新建了車道峪安禾有機雜糧合作社、上莊子有機板栗合作社;新建了許莊子蘋果標準化基地、松樹峪仁用杏標準化基地、龍潭溝核桃標準化基地。
車道峪是以賣薯秧聞名的小山村,全村406戶,1100畝地,春季300畝用來培育薯秧,年收入可達500萬元,以前薯秧賣完後,村民們秋季都種玉米,每畝收入也就500塊錢,如今全村1000畝地都種上了雜糧,有白薯、紅豆、綠豆、芝麻等十幾品種,4月份該村聯合臨近的南溝村(540畝地)、石岩井村(460畝地)共同成立了雜糧種植合作社,合作社加強對農民的種植管理,一律改施有機肥,該村的雜糧已通過有機認證。該合作社又與互潤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收購契約,高於市場價20%回收,農民們不但雜糧不愁銷路,而且價格還有了保證,2000畝雜糧如今增收到三、四十萬元。
上莊子村有機板栗1000畝,涉及483戶,在合作社的管理下,全部統一施用有機肥,並通過有機認證,該合作社與密雲縣家田食品公司簽訂收購協定,轉換期3年內高於市場收購價8—12%,三年後高於市場收購價20%,農民的收入大大提高。
許莊子蘋果標準化基地占地600畝,增加套袋40萬個,增施有機肥2000噸,果品價格增加15%;龍潭溝核桃標準化基地共涉及166戶,試點嫁接薄皮核桃,成活後三年結果;松樹峪仁用杏標準化基地500畝,涉及164戶,每斤收購價5—5.5元,增大了農民的收入。
以實施首都水源保護區戰略為指導,努力實現生態環境建設與農民增收的和諧統一。許莊子村生態示範工程是一位留洋歸來的博士——鄭百岩所建設,該示範工程將純生態理念與生態縣建設相結合,將生態試驗成果與新農村產業發展相結合。基地占地500多畝,溫室大棚面積200多平米,裡面培育了200多種有開發價值的野生植物幼苗,而且這些幼苗都是在水庫周邊採集到的,基地內還建設了具有小溪和潮地性質的人工濕地,金銀花、中草藥、野山菜、野生獼猴桃等植物遍布了山坡的個個角落。在談到基地的發展時,鄭百岩表示,它的作用首先是保護這盆淨水、在保水的同時,通過這些種子產生的經濟效益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
積極創造改善技術創新環境,推動科技合作交流與引進工作的發展。恆裕達食品有限公司占地25畝,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該公司與鎮政府、縣科委、農機局等多家部門協作,針對庫北山區、半山區比較適宜種植紅薯的實際情況,通過市場調查,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聘請高級技術人員對紅薯食品生產進行指導,確保產品從品質上滿足市場的需求,通過與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委託式加工方便冬粉,成品運回四川銷售,供求穩定。如今,該食品公司與太師屯、不老屯、巨各莊、西田各莊、東邵渠、河南寨等6個鎮31個自然村1600戶農民簽訂了紅薯種植協定,每畝可增收400至600元。
依靠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生產,抓好科學技術普及與宣傳教育活動。為使廣大農民掌握一項或多項農業專業技能知識,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素質和農產品質量,達到農民增收致富的目的,我鎮大力宣傳富民政策到村到戶,將縣、鎮扶持獎勵政策材料發放到民眾手中,無償為農民提供農業產品技術信息、經營管理信息,聘請市、縣專家為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及時解答農民提出的難點、熱點問題,使農民專業知識增強,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效益,加快了綠色環保農業進程,將農業生產推向市場經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加強我鎮科技工作,提高科技能力,推動我鎮科學進步任重而道遠。

休閒旅遊

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
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位於太師屯鎮葡萄園村,地處半山腰,地勢險要,是密雲潮河東岸的抗日中心,有“小井崗”之稱。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展室面積308平方米,內有展櫃12個,展板28塊,有在戰鬥中遺留下的紡車、煤油燈、油印機和日本鬼子使用過的軍刀等50餘件抗戰文物。
太師屯鎮太師屯鎮
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的來歷
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冀、熱、遼二十二個縣抗日鬥爭的交通樞紐,是承、興、密三縣抗日指揮中心,是冀東大暴動的中心地帶,也是東三省抗日軍用物資供應所在地。抗大學生北上東北三省抗日,都是在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的幫助下,通過敵人的封鎖線順利到達抗日前線。是冀東《救國報》西分社的所在地。冀東十三軍分區三支隊在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的積極配合縣英勇作戰,隊伍不斷壯大,整編為第十三旅,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抗戰初期,冀東三支隊以大嶺為中心,冀東三支隊以大嶺為中心,堅持三年游擊戰爭,部隊壯大到600人,1940年與冀東的十三團合併,成為冀東抗日主力。1942年底,盤山根據地被敵人摧毀,冀東西部地分委機關,十三團主力,救國報灤西分社、灤西皮影社等單位,先後轉移到大嶺。1943年至1944年,以大嶺為中心的密雲潮河東根據地就成了冀東西部地分委機關部隊主要活動區。1943年7月,為了加強對敵鬥爭的領導,在平密興聯合縣三區基礎上擴組承興密聯合縣政府,辦公地址就選在了大嶺,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6年6月恢復密雲縣名稱和建制,縣委和縣政府離開了大嶺。
加大投入,重在建設
如今,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不斷加大投入,基地的人文景觀和教育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教育作用日益顯現。使承興密成為集教育、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個性化和現代化相兼容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注重環境治理,基地有專人負責日常維護、管理等工作,有效的保護了文物。
挖掘革命史料內涵,提高講解員素質
在抓好硬體的同時,不斷加強提高講解員的素質。通過參加培訓班、聘請老革命講解、外出學習等形式多方面學習,制定講解員學習制度,切實提高了講解水平。講解員能夠深入挖掘革命史料所蘊含的歷史內涵、文化內涵、精神內涵和思想內涵,提取精華。注重把承興密自然風光與革命先烈事跡相融合,使觀眾耳目一新,同時又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講解介紹中,突出的精神,注重闡述、弘揚愛國主義內涵。
開展對外宣傳,擴大基地影響
大力宣傳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的歷史文化,被縣委縣政府做為東線紅色旅遊的重點。承興密精心組織,與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發揮優勢,拓寬思路,開展教育活動。近幾年來,到這裡參觀的人很多,有過去曾經在這裡戰鬥過的老戰士,也有打扮入時的年輕人。小到縣裡的村黨支部、大到北京單位的黨支部都來這裡參觀,重溫入黨誓詞。突出重點,與中央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相結合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創新教育內容。來這裡舉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單位更多了,組織有聲勢、有特色、有影響的慶祝和紀念活動,共接待教育21000餘人次,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

醫療衛生

密雲縣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前身為密雲縣第二人民醫院,於2007年7月改制為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太師屯鎮太師屯鎮
中心占地面積140000㎡,建有門診(急診)部、住院部、綜合辦公部。現有職工173人,衛技人員130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任職資格人員30人。核定床位20張。
中心設有:全科門診(內科、外科)、口腔科、五官科、中醫科、婦科及婦兒保、預防保健科、放射科、化驗室、心電圖B超室等臨床科室。急診24小時開放。承擔著太師屯鎮域內3.7萬人口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計畫生育、健康教育等六位一體的醫療衛生工作。
為方便患者就診,中心下設:太師莊、塔寺會、東莊禾、大漕村、小漕村、松樹峪、前南台、車道峪八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密雲區行政

密雲區轄2個街道、17個鎮、1個地區(民族鄉)。
街道:鼓樓街道果園街道、檀營地區(檀營滿族蒙古族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