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賢謀逆案

太子李賢謀逆案

太子李賢謀逆案,發生在上元二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子李賢謀逆案
  • 發生時間:675年
  • 案發時期:上元二年
  • 事件人物:李賢
案件記載
李賢為高宗第六子,母為皇后武則天。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封為潞王。李賢儀容端雅,喜讀詩書,深為高宗所愛。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太子李弘死後,立李賢為太子,隨即令其監國。李賢處事明審求喇盼,為時論所稱道。時有宮人私下議論說太子賢乃是武后的姐姐、韓國夫人所生。李賢得知後心生疑懼。正諫大夫明崇儼以厭勝之術為武則天寵信,他曾密稱:“太子不堪承繼,英王貌類太宗”,又稱“相王之相最貴。”武后曾命人撰寫《少陽正范》(少陽指東宮)及《孝子傳》以賜太子;又數作書信責備他;李賢愈發不安。調露元年(公元679年)五月,明崇儼被刺客所殺,搜捕刺客不獲,武后便懷疑是太子賢所為,於是便堡組地尋找他的過失。李賢平素頗好聲色,與戶奴趙道生等相親近,多賜給他們金帛。司議郎韋承慶上書勸諫,太子不聽。武后便使人上告其事,高宗命薛元超、裴炎與御史大夫高智周等共審其事。他們派人搜查了東宮,從馬廄中搜到皂甲數百副,以此作為李賢謀反的證據。戶奴去台拜說趙道生在審問中又謊稱是太子指使他們刺殺了明崇儼。朵慨拳疊至此,已得到了“充足”的證據證明太子李賢圖謀不軌。高宗素愛太子賢,想寬宥他,武則天說:“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於是高宗下詔廢太子李賢為庶人,遣右監門中郎將令狐智通等送李賢去西京幽於別宅。其黨羽皆被誅殺。搜出的甲冑在洛陽天津橋南焚希霸挨己燥毀,以示士民。次日,立英王李哲為太子。太子洗馬劉納言,曾撰寫了一本《俳諧集》,進獻給太子賢,此時被搜得,高宗怒道:“以六經教人,猶恐不能教化,豈能進獻俳諧鄙說!”於是將他流放振州。左衛將軍高真行之子高政為太子典膳丞,因與李賢有牽連,高宗將他交給高真行,讓他自己加以訓責。高政入家糊去疊門,其父高真行以佩劍刺其喉,其兄又刺其腹,其堂兄斬其首,棄屍於道中。高宗聽說後,很不高興,貶高真行為睦州刺史。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張大安,坐阿附太子,貶為普州刺史。其餘有牽連的官員,皆釋其罪。永淳二年(公元683年),遷李賢於巴州。不久,高宗去世,武則天臨朝聽政。她命左金吾將軍丘神勣前往巴州檢查李賢的住宅,密令處死李賢。丘神勣到巴州後,關李賢於別室,逼令他自殺身亡,時年三十二歲。中宗神龍初年(公元705年),昭雪李賢,復追贈為皇太子,謚曰章懷太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