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拳

太乙拳

太乙拳,中國傳統武術套路之一。它是禪、武、醫、藝的交融。為鄭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乙拳
  • 詞性:名詞
  • 性質:非物質文化遺產
  • 概念:中國傳統武術套路之一
太乙拳簡介,太乙拳淵源,套路特點,遺產價值,

太乙拳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太乙拳,民族的DNA!古稱“太醫拳”,一種被遺忘的養生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拳術之一,其理念可追溯到道家《老子》之“道”。“太乙”在《老子》“道法自然”、“萬法歸一”、“無為而大為”等哲理思想影響下,以拳法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體現 “天人合一”在運動中的自如套用,達到性命雙修,自衛之效,成為“以人為本”的練功方法。   太乙拳,相傳為道教宗師張三豐所創,傳承人把儒道釋三教之中的修身養性理念三合為一;結合民族拳法和道家練氣、養生之法,以民族拳術為基礎,集禪宗修煉、道家養生於一身,創立了這套“內以養生,外以卻惡”的“太乙拳”。
太乙拳

太乙拳淵源

太乙拳蘊含了中國傳統武術的一些套路和基本招式,同時也容納了民族的太乙文化理念,其武術文化和太乙文化內容深厚豐富。
太乙拳,是中華傳統武術套路中針對祛病療傷的一種武術拳法,習練此拳,不僅可以增強自身力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健體、修身、養性;太乙拳強調以自我調節為主,也是練真炁之秘訣,通過靜心習拳,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讓身心表現出的各種不良反映和亞健康狀態,消失在萌芽之中。 太乙拳法是“禪理、道法、武術、醫學、藝術”的交融,由於它套路自成體系,具有傳承性和獨特性,2008年,被列入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又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太乙拳是中國目前唯一結合“禪、道、武、醫、藝”的一種拳術,在中國的武術界、中醫藥養生保健界、體育界都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差異化優勢明顯,可以號稱“養生文化的代表”,具有健身的功效,也有養生醫病的療效,具有醫學文化的價值,易學、易練,易推廣。
太乙拳

套路特點

太乙拳套路既符合武術招式、人體生理規律,又符合自然運行規律,具有獨特的三大特點。
太乙拳特點
太乙拳講求拳氣合一,以意引氣,以內氣隨拳勢之變化而運轉周身,變化無窮,可讓身心受益。太乙拳要求剛柔相濟,剛藏於內,柔現於表,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以柔韌之勁,連貫於整體套路之中。太乙拳在內氣運行時,有動有靜,靜中有動,動中含靜,以靜制動,動靜結合,心意相依,其套路和武術招式集拳術與養生為一體。 太乙拳有歷史、有內涵、有特色、有影響;可強身、可健體、可祛病、可療傷;作為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備受廣大民眾歡迎和習練;保護它、傳承它、研究它、弘揚它;讓它為全民建設運動做出應有的貢獻,釋放出新的光彩。
太乙拳推廣
太乙拳客群範圍很廣,所在社區為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和金水區,整個鄭州市有上萬在練習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鄭州太乙拳習練和愛好者在鄭州市區的傳習地、演練場所和輔導站有:商韻園、紫荊山、文博廣場、五一公園、鄭飛集團、東風站、淨馨公園、綠城廣場、人民公園、光大站、晨曦、火車頭、鐵路文化宮、鐵路後301、鄭大濱河公園、鄭東新區如意湖等50多個,傳承人每天在此進行義務傳授太乙拳套路及健身方法。 鄭州市周邊地區的傳承傳播地有:新鄭、新密、登封、滎陽、中牟、鞏義、淮陽、開封、林縣、南陽、鎮平縣、安陽等。 國內相關省區有長沙、廣州、上海、福建、杭州、南京、北京,並傳播到香港、澳門及國外等地,形成了一個個推廣傳承太乙拳的區域。 根據傳承者的追憶和追記,太乙拳在鄭州,備受人們的喜愛和演練。該拳已成為一種中原民間拳術,屬於內家拳。 自太乙拳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張勛華先生倡導的“提倡全民健身,練習太乙拳”的口號下,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到“學習太乙拳,健康中國人”的健身活動行列,成為弘揚、傳承中華醫學文化的典範。
太乙拳

遺產價值

1、太乙拳在歷史的傳承過程中形成了三十二招式,豐富了我國民族拳術的內涵和拳種。
2、太乙拳在歷史傳承過程中,其套路獨具特色,豐富了我國民族的拳譜文化。
3、太乙拳的相關器械、器具和其他拳種雖有共同之處,如沙包、沙袋等,但也獨創了具有特色的器械、器具,如太醫石球、太醫木球,太醫五行方磚等,豐富了我國拳術的器具、器械,這是具有一定文化價值的。
4、太乙拳的習練力求做到“禪、道、武、醫、藝”的結合,具有健身的功效,也有養生醫病的療效,使太乙拳具有了醫學文化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