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哲學術語)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公,至正,至明,不可分的宇宙全體總意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
  • 屬性:哲學術語
  • 有關人物:程顥
  • 解釋:不可分的宇宙全體總意識
殷周人指最高的人格神,宇宙的主宰。春秋之際社會動盪,天命觀發生動搖。孔子既承認主宰之天,以文之滅興決定於天,又指自然之天。墨子非命,卻提出“天志”以賞善罰惡。老莊以道生天地,否定了天的神學性,認為天即道之自然。荀子以天為自然,認為“天行有常”,主張“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反對“錯人而思天”。西漢董仲舒天人感應,又以天為最高的神靈,萬物的主宰。東漢王充則認為天是自然的物質實體。唐劉禹錫提出天人不相預,反對天命論。北宋張載認為天即太虛之氣。程顥提出“天者,理也,”否定了天的人格意義,代之以絕對精神。王守仁則以心規定天,“心即天,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之矣。”反映了對天的認識的分歧和思維的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