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寺(江西進賢天龍寺)

天龍寺(江西進賢天龍寺)

天龍寺 原名邢州玉山寺,始建於北宋崇寧年間(一一○二年至一一○六年),殿堂樓閣,古松典雅,佛像巍巍,清淨莊嚴,晨锺暮鼓,四眾雲集,歷代高僧輩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龍寺
  • 外文名:tian long shi
  • 寺址:河北省邢台市
  • 原名:玉山寺
  • 始建於:北宋崇寧年間
  • 城市:河北省邢台市
發展歷史,歷史傳說,

發展歷史

天龍寺原占地面積千餘平方米,地勢起伏雄偉,猶如龍盤虎伏之狀,風景優雅秀麗。
天龍寺內有大雄寶殿,大小菩薩百餘尊,千斤銅鐘,能聲震方圓三四十里之遠,有“天裡庵的鐘,愧里庵的鼓”之說,遠近聞名。解放前,庵內有兩名尼姑常住,主持庵內的正常活動。周圍有參天樹木及茂密的翠竹,門前傍臨清水塘,氣魄十分壯觀。解放後,來此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仍絡繹不絕。1968年天裡庵慘遭洗劫,並銷毀了部分菩薩,但仍有部分菩薩被民眾保存下來,現存放在寺中。
天龍寺
1982年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以後,當地民眾信仰熱情高漲,有修復天裡庵的願望,在張義興、羅金海、張同健、羅貴根、張水根和居士吳茶花、吳秀德、張星期、張金根、張新根、張金老、徐雪花等人帶頭捐資下,十方信眾紛紛解囊,至1991年天裡庵已具規模。
1997年初,釋聖松法師來到寺院當家住持,贏得了十方賢士的尊重和大力支持,又籌建兩棟四十餘間的樓房,做為客堂、齋堂、會議室等,院內設定雅致、優美的花園,翠綠的樹木,宏偉的殿堂,別致的龍池,相互映輝。目前,寺內常住僧人10餘名,日常誦經學法、進修禪坐的信士、遊客來往不斷。

歷史傳說

天龍寺一九九八年重建,昔日名剎,今日再現。為落實宗教政策,應廣大佛門弟子之請求,河北省邢台市橋東區人民政府、民族宗教局已恢復該寺為佛教活動場所,天龍寺座落在邢台市東郊,離市區兩公里處。這裡風景秀麗,兩面環水,是著名的水鄉,七里明河、七里暗河是這裡的奇境。一九七六年在此出土了恐龍骨架、石器、缽、殘碑等佛教用具。
天龍寺
在修復天裡庵建大雄寶殿挖基腳時,真是奇事巧出,在幾百年的古庵基礎上,四周無塘無水的乾泥土裡竟挖出18條活鮎魚,身長都有5寸左右,中間圍著一條紅顏色的小蛇,身長1尺左右,魚蛇圍在一起,在乾泥土裡生活,真是世上少有,人間奇蹟。據傳說:十八條鮎魚好比十八羅漢下凡,小蛇好比龍王大神下凡。原來,天庭七仙女下凡時,王母娘娘有一侍女,非常羨慕七仙姐,心起人間塵緣,不料,侍女的心事被王母知曉,侍女被貶,入庵為尼。(即天庭所建尼庵,專為犯錯仙女思過)。可憐小尼孤身守在撫河邊,清苦度日。當時此地水旱嚴重,上半年三天雨,水滿浸台階,下半年六日晴,天旱塘見底。小尼來此修行,一門心事行善積德,給當地百姓減少了不少苦難。畢竟小尼法力微小,還是災難不斷。不知過了多少歲月,忽一日,龍王小兒子戲游至撫河,甚是同情,竟化身潛在庵旁邊的池塘里,從此以後,池塘泉水不斷,供應著此地禾苗,哺育著一方百姓。年老的都說,本地應當出天子,後被地仙所害。不知何故,塘中的泉水眼,經常被浮泥遮蓋,白天,村民清除挑走浮泥,到晚上,浮泥又滿了,天天如此,村民沒法,後踫到地仙路過,村民問之,地仙說,浮泥不怕千人挑,就怕銅釘來釘腰。村民照此行事,湊錢製作了一枚8尺長的大銅釘釘在泉眼上,當即泉眼中冒出了許多鮮血,龍神腰部受傷,萎縮在庵底,此事後被觀音得知,遣十八羅漢護衛。由此原故,現“天裡庵”而更名為“天龍寺”。為了魚蛇古傳,現天龍寺門前已建造龍王殿,殿四周是池塘,將此魚存養在池塘之中,作為見證。題詞:龍進四海風調雨順,王道施政國泰民安,亭栽百花千秋香,池養神魚萬年春。寺內現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大型的鐘鼓樓禪房、客堂、齋堂等建築地面積約2000m2,計畫改建大雄寶殿,增加文殊殿、普賢殿、方丈室、貴賓接待處,修飾放生池及露天觀音等。
天龍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