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越藝社

1951年馬賽提出組團構想,由馬斐、章策、連波、張瑩、丁賽君鄭忠梅等醞釀籌建,因常聚在上海天鵝閣咖啡館商談,加上原定首演劇目是改編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故取名為天鵝越藝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鵝越藝社
  • 時間:1951年
  • 來自:《天鵝湖》
  • 首任團長:鄭忠梅
1952年2月23日(正月初一),經上海市文化局批准,該團正式掛牌首演於九星大戲院,首演劇目因故改為根據郭沫若話劇本《屈原》改編的《楚宮怨》。該團首任團長鄭忠梅,副團長馬斐、袁惠民,劇務部成員有馬賽、章策、馬斐、狄彌(孫了紅)、德甫(連波)、張瑩。台柱演員為丁賽君(小生)、筱月英(花旦)、鄭忠梅(老生)。1953年秋,因丁賽君、鄭忠梅離團,經團委會推選決定由章策繼任團長,筱月英為副團長。1954年,該團因去蕭山演出,改名為“天鵝越劇團”。此後,陸續有毛玉棠、丁苗芬、陳琦曹玉珍孟莉英、王玉春等先後加盟。該團成立時定下的宗旨是“改制、改人、改戲”。代表作有《嫦娥奔月》、《孔雀東南飛》、《釵頭鳳》、《蝴蝶杯》等。演出的基本劇場在卡爾登戲院(長江劇場)。1960年初,以該團為基礎,併入光明、合眾、出新越劇團的部分人員調往北京,改名為冶金工業部文工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