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山(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天馬山)

天馬山書院就建在青原區富田鎮的天馬山山頂上。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家文家村就在天馬山腳下,當年文天祥罷官回到家鄉,心煩意躁,便在天馬山對面建了一間房子,取名“文山舊隱”。文天祥在這裡隱居了好久,他憂國憂民,意圖東山再起,重上抗元戰場,救國救民。至今“文山舊隱”仍保存完好,成為富田一古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馬山
天馬山書院始建於唐朝的末代皇帝昭宗(李曄)年間,距今1100多年了。這裡寺廟與書院合一,大殿供奉神像,是頌經拜佛的地方,偏房辦學,樓上住學生。千百年來該書院數遇天災人禍,屢毀屢建。據史料記載,宋代大學問家文天祥、鄧光薦等名人曾在該書院讀過書。本地人王瑞麟老先生飽學多才,家道雖清貧,仍義教數年,堅守在天馬山上,終年和弟子們學習吃住在一起。王家村年近八旬的老人王世珍、王惟光、王惟祥等回憶:他們在這裡讀了四五年書,那時只有王瑞麟一個老師,幾十個學生住在偏房樓上,在樓下面讀書。每個學生自備學習和生活用品,家長定期往山上送吃送日用品,老師沒有報酬,學生不用繳學費。
天馬山像巨人一樣,突兀聳立在清澈如鏡,美如碧帶的富水河邊。其位於青原區富田鎮東面,距離鎮政府所在地一公里。原來這裡古樹參天,蔭翳蔽日,遠離塵世,是讀書研學的好地方。
到天馬山書院讀書的學生都是在山下村里啟過蒙的,有一定的基礎,相當於現在的初小學生。教學內容有《四書》、《五經》、《左傳》、還有天文地理歷史知識、珠算等;其教學方法大多是點讀、帶讀及開講;考查科目有背誦古文、毛筆字書寫、算學等。解放後,人民政府興辦新型學校,天馬山書院才結束了其歷史使命。
1953年一次山火,書院和寺廟又一次被毀。直到1991年才在原址上重建成今天的規模:一高兩低的三棟建築巍然屹立山頂,文天祥的墨寶“天馬名山”四個大字,被高高地嵌在廟門上方,成了鎮山之寶,寺廟內的“功德碑”上69個姓氏的1000多位捐資人赫然入目,還有文天祥後裔文純祥先生的《浣溪沙》,充分顯示出天馬名山文化底蘊之豐厚,文明傳承之悠久,“古紅綠”三色之聞名。正如詞曰:“歲月揚帆七百春,堂堂正氣愕鬼神。青山啼血淚珠頻,贛江碧水滔滔逝。天馬秀色茁茁新,晨光流彩報黎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