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生態城

天津濱海生態城,即中新天津生態城將把新加坡城市規劃建設的先進理念、技術與天津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在建設節能、環保、宜居住宅的同時,發展教育培訓、科技研發、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配套建設一流的學校、醫院、公園、文體設施和社區服務中心等公用建築。

兩國總理共同簽署了中新兩國政府關於在天津建設生態城的框架協定。中新天津生態城將把新加坡城市規劃建設的先進理念、技術與天津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在建設節能、環保、宜居住宅的同時,發展教育培訓、科技研發、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配套建設一流的學校、醫院、公園、文體設施和社區服務中心等公用建築。生態城具體選址在天津濱海新區的漢沽和塘沽兩區之間,距濱海新區核心區只有15分鐘車程,規劃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
沿著濱海新區中央大道跨過彩虹橋,遠遠便可望見一座色彩上生命力極強的建築:外部以橘紅色為主色調的生態城綜合服務中心矗立在一片平原之上顯得尤為醒目。在服務中心正對面數公里遠的空地上,無數挖掘機、運輸車穿梭來往,建設者揮汗如雨,眼前的生機勃勃與一年前的荒灘野土形成了強烈反差。
在濱海新區一片30平方公里“先天不足”的鹽鹼地上,正在崛起一座生態之城。中新天津生態城作為中新兩國政府繼蘇州工業園之後第二個合作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座國家間合作開發建設的生態城市。選擇在這種較差自然條件下建設高標準的生態新城,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樣板,更是濱海新區獨有的嶄新亮點。
5月的一天,記者來到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孟群正忙於一份向國家有關部委申報的“生態城污水廠氧化溝蓋上設施1100千瓦太陽光伏發電項目”檔案。據介紹,僅這一項目,每年將產生可再生能源量折合標準煤6244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5563噸。“我們不只是建一座試驗化的城市,更是著眼於可複製的城市生態解決方案。”孟群說:“要在3年內建成4平方公里起步區,提供能實行、能複製、能推廣的能源利用模式範本,就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走創新之路。”
市場化運作組建創業之師
註冊資本達30億元的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第一次股東大會在2007年12月24日召開。從那天起,生態城正式拉開建設序幕。
組建之初,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範企業各項經營管理,積極探索符合生態城發展實際的新型經營模式。同時邀請新加坡吉寶組合工程、津能、泰達股份等國內外優秀企業參股合作,相繼組建生態城能源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生態城市政景觀有限公司、生態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和生態城環保有限公司四個專業子公司。
在一年多時間裡,生態城投資開發公司相繼完成土地收購整理、服務中心建設、污水庫本底調查、污水處理廠開工、漢北路改造及周邊環境整治工程、彩虹大橋維修等項目,累計完成土地收購和工程項目投資近40億元,實現淨利潤4600餘萬元,獲得項目貸款24.5億元及綜合授信60億元。
敢為人先鹽鹼地上建新城
1/3鹽田,1/3水面,1/3荒灘,土壤鹽漬化程度高,屬水質性缺水地區。在這片荒灘野土上,有開發商曾試圖栽樹而無法成活。按照規劃,生態城將用10至15年完成整體開發建設,形成35萬人居住規模。其中,4平方公里起步區將在未來3到5年內建成。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哲人的感嘆,成了生態城人的自覺行動。人氣在凝聚,產業在聚集,生態城的建設者用行動踐行著科學發展觀。
中新雙方共同制定了全面的生態城指標,覆蓋空氣與水的質量、交通、能源使用、公共綠化覆蓋、廢品處理以及公共住房等方面。建設者們晝夜兼程,確保按期推進開發建設。生態城第一個公建項目——占地1.4萬平方米的生態城綜合服務中心是生態城管委會、中方公司以及合資公司的綜合辦公樓。從2008年2月開工,到8月底投入使用,僅用了半年時間,並在9月份接待中新兩國領導人舉行生態城奠基儀式,第一次讓世人見證了生態城速度。今年以來,生態城起步區新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生態住宅建設、環境建設三大重點齊頭並進,基礎設施、公共建築、環境治理等30項重點工程正在全力實施。
生態優先打好“環境牌”
生態城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形勢下應運而生的節約資源能源的示範工程,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項目。
在《中新天津生態城總體規劃》中,要求生態城中所有建築都要達到綠色建築標準,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為20%。“生態城綜合服務中心採用了大量節能環保裝置,包括雨水回收裝置、太陽能光伏電源、地源熱泵、污水循環利用管線等一大批先進設備”,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志強介紹說,“整個建築再生能源利用率達到了40%。”與此同時,生態城還啟動了污水庫治理、薊運河故道改造示範段和薊運河治理工程。營城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泵站也將開工建設,計畫明年中期投入使用。
先行先試堅持創新制勝
生態城本身就是解放思想、體制創新的產物,在生態城的建設過程中同樣離不開體制機制的創新。
生態城實行開發主體與管理主體分離。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是生態城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主體,按照生態城管委會的計畫要求負責相關設施的建設、運營和維護,並享有相應的投資權、經營權和收益權。市政公用設施配套費和土地出讓金政府淨收益,用於這些設施的建設與維護。在合資談判過程中將股權投入轉變成債權投入,有效解決了生態城建設初期現金流問題。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方面,變源頭公司各自為政為統一施工、管網租賃。落實市政府稅收“不予不取,自我平衡”的政策,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還積極爭取包括保險直投、公司債券等多種融資模式的嘗試,使創新真正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短短時間,滄海桑田。今年生態城將確保完成總投資80億元,起步區建設初見形象,產業促進初步發展,環境治理初顯成效。
根據規劃,中新生態城起步區居住面積290萬平方米,商業總建築面積31.4萬平方米,產業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規劃住戶2.65萬戶,人口約8.5萬。主要包括臨近輕軌的商業中心、生態環保大學、商業園、臨水居住區及青坨子特色保留區。整個起步區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建成。
生態城住房政策和主要居住人群也備受關注。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生態城會同時滿足不同收入、不同需要居民居住。建成之後,生態城將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這部分從業人員將構成城內主要居住人群。
生態城一期起步區4平方公里完成地面平整工作後,首先進行道路建設和地下管道鋪設等。生態城已和多家有投資意向的外資企業展開談判,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的投資者對項目表現出興趣。談判項目主要集中在環保、節能和教育培訓方面,教育培訓項目已和有關投資方簽訂了初步框架協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