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麥積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天水市麥積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由該政府部門在大會上所作出的政府工作的年度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水市麥積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性質:工作報告
  • 地點:天水市麥積區
  • 內容:2009年工作回顧
概述,2009年工作回顧,2010年工作任務,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概述

——2010年1月11日在天水市麥積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麥積區區長 張克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經受嚴峻考驗、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帶領全區人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兩個“提前一年”奮鬥目標,搶抓機遇,克難攻堅,真抓實幹,經濟社會提速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目標。預計全區實現生產總值70.31億元,增長12.1%;大口徑財政收入5.0368億元,增長30.49%;財政支出15.12億元,增長36.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1億元,增長15.9%。
項目工作成效顯著。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機遇,全力以赴爭取項目和資金,全區共向上申報爭取各類項目168個,涉及投資11.24億元,實際到位9.4億元,其中國家擴大內需項目36項75個,涉及投資2.77億元,完成投資1.72億元。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全區共落實招商引資項目132個,涉及投資74.9億元,實際到位10.37億元。投資33億元的華能2×350兆瓦熱電聯產、投資1.8億元的酒鋼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我區並啟動實施。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儲備重點項目110個,涉及投資80.2億元,重點推介項目60個,涉及投資60.61億元。把災後重建作為重點建設項目,按照“三年任務兩年完”的要求,多渠道籌措資金,全力加快建設進度,狠抓工程質量,災後重建總體進展較快。13650戶農村住房重建戶全部建成,入住10718戶,其中29村2200戶整村搬遷入住1698戶,3780戶維修戶竣工投入使用;全區313所受災中國小校共批覆實施項目84個,竣工70個,12個正在建設,2個即將啟動;9個鄉鎮衛生院援建項目主體工程全部完工,13箇中央災後重建基金項目全部啟動建設;城鄉受損公共基礎設施全面恢復正常。
基礎建設步伐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協調保障有力,寶天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累計完成征地7615畝、拆遷5.32萬平方米,妥善解決了工程建設遺留問題,城區過境段建設進展順利,天平鐵路全線開工,為寶天高速城區過境段、天平鐵路、甘泉現代物流中心、軍警民訓練基地、武警森林部隊等重點項目建設征地7260畝。交通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麥甘公路全線改造鋪油基本完成,散(岔)利(橋)通鄉油路全面完工,元(店)溫(泉)公路開工建設,天水郡至松樹灣麥積段、大營梁至鳳凰通鄉油路工程建設進展較快,建成農村通達通暢工程112條219公里。城市建設有序推進,黨校北路拓建、火車站廣場改造、埠北路整治、市二中立交橋、醫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渭濱新城馬跑泉大道建設順利進行,馬跑泉廣場、渭濱北路景觀長廊啟動建設,橋南集中供熱擴容35萬平方米,污水處理廠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000多萬元,對城區部分主街道和標誌性建築進行了亮化,建成城區主要出入口和沿街花壇16處,新增城市綠地7.1萬平方米。城市開發實現新突破,渭濱新城馬跑泉片區土地儲備完成1200畝,開發建設多年形成的一些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部分城市片區舊城開發改造權下放我區,渭水家園三期經濟適用房建設竣工,隴林佳園、惠民小區等經濟適用房及永生家園、東安小區等工程建設步伐加快,配建廉租房670套,區看守所遷建、法院審判庭、檢察院技偵用房項目順利實施。小城鎮建設深入推進,花牛、甘泉、中灘三鎮被評為全市“十大魅力鄉鎮”,花牛鎮花牛等5村集約節約用地舊村改造工程建成3.6萬平方米,甘泉鎮主街區改造基本完工,東岔、三岔和馬跑泉等6個派出所建成投入使用,新陽計生服務所、元龍文化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竣工。“三城聯創”深入開展,城市管理不斷加強,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和交通秩序明顯好轉。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預計全區限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6.5億元,增長10.5%。優強骨幹企業增勢強勁。星火公司發起成立了甘肅省數控工具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風動“燎原”和鍛壓“TSD”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鍛壓工具機企業技術中心晉升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三線”企業退稅6907萬元,20戶市列“10強50戶”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4.6億元,增長13%。工業園區建設進展良好,社棠工業園前三期3300畝征地全面完成,四期征地啟動實施,投資4.7億元的凱迪生物質能源2×25兆瓦發電等項目和堤防工程啟動建設,2、3號道路即將建成。廿鋪工業示範區完成項目建設投資1.7億元,建成投產企業實現產值2.7億元,利稅4200萬元,6、7、8號道路建成投入使用。企業技術創新步伐加快,總投資11.5億元的11個重點技改和節能項目新增投資2.12億元,風動工具投資1.86億元的石油鑽桿生產線一期、星火工具機投資8000多萬元的數控工具機自動化成套設備生產和長城果汁投資5200多萬元的果渣綜合利用及污水處理等項目全面完工,拆除石灰土立窯23家,節能減排各項主要指標全部達標。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原罐頭廠破產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醫藥玻璃廠、毛針織廠兩戶破產企業資產重組步伐加快。配合支持駐區企業改革,小隴山纖維板廠改制全面完成,天拖廠職工安置接近尾聲,焦化廠改制正在組織實施。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預計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6.23億元,增長9.4%;糧食總產14.77萬噸,增長0.53%。三新陽片區開發建設成效明顯,落實2008年“兩個最大”建設獎勵扶持資金498萬元,三陽川六萬畝鮮食葡萄出口基地累計流轉土地1.72萬畝,栽植苗木1.48萬畝。渭南王旗山、中灘九龍山、石佛大陽山和新陽蒲池至卦台山“三山一廊”共栽植優質蘋果1.1萬畝。九龍山44萬隻蛋雞養殖場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新陽趙莊、隴豐養殖小區萬頭良種仔豬繁育場建成投產,渭南張元、石佛楊莊養殖小區建設進展順利。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鄉村清潔工程啟動實施,完成規劃編制50個村,硬化74村巷道74.7公里,建成垃圾集中收集點720多處,第一批8個市列示範村實現了“八通六有”。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全區新建優質果園6.83萬畝、無公害蔬菜6.8萬畝、養殖小區7個,累計完成農村土地流轉4.31萬畝,凱迪生物質能源和9個整村推進項目順利實施。農業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建成節水改造、節水灌溉、飲水安全工程9處,完成各類造林2.45萬畝,新修梯田2.58萬畝,藉河流域治理15.45平方公里,建設“一池三改”沼氣池6260座。依法關閉了渭河城區段采沙場,伯陽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初見成效。
蘋果節會圓滿成功。通過積極爭取,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省財政廳、農牧廳、林業廳和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09’中國蘋果年會暨天水“花牛”蘋果節於9月15日—17日在我區成功舉辦。這是我區更名之後舉辦的第一個全國性盛會,有來自全國14個省、市及省內外40多家新聞媒體的近800名來賓和客商參加。對於這次“節會”,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全區上下齊心協力、過細工作,各項活動保障有力、嚴謹有序,受到了與會代表及各有關方面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節會”期間,共設“花牛”蘋果主展館400多平方米、展示一條街108個標準展位,達成果品訂購協定26項,涉及資金1.87億元,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8個,涉及投資66.19億元。通過召開蘋果年會、舉辦行銷論壇、展示推介“花牛”蘋果、項目推介和招商引資及新聞發布會等活動,擴大了麥積對外影響力,提高了“花牛”品牌的知名度,促進了果品銷售,增加了農民收入,僅“花牛”蘋果一項實現出口創匯147萬美元。這次節會的舉辦,不僅鍛鍊了幹部隊伍,考驗了會務接待能力,強化了城市意識,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促進了果品產業發展,而且對於推動麥積經濟社會提速發展、跨越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第三產業不斷壯大。預計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億元,增長17.3%。甘泉現代物流中心啟動建設,1038畝征地和“七通一平”等施工設計全部完成,園區道路建設進展順利。全面落實家電下鄉政策,銷售家電下鄉產品6509台件,發放家電下鄉等補貼332萬元。加大市場建設力度,新建改建農村及城郊市場5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深入推進。旅遊資源開發步伐加快,麥積山景區成功晉級國家地質公園,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取得階段性成效,麥積山至曲溪景區公路啟動建設,遊客綜合服務中心及仙人崖水庫維修加固、步道建設工程全面完成。綠化卦台山山體100多畝,栽植苗木3萬餘株,景點總體規劃和主要建築物詳規編制正在進行,星級旅遊公廁建成投入使用。全年共接待遊客253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8.5億元,分別增長27.7%和30.8%。全面落實優惠扶持政策,非公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新增個體工商戶1796戶、私營企業108戶。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布局調整步伐加快,龍園國小啟動建設,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改革有序開展,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擴大,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高考本科上線1178人,比去年增加149人,落實各類免補資金4281萬元。科技創新成效明顯,組織實施科技項目52項,取得科技成果14項。衛生工作不斷加強,理順了鄉鎮衛生院管理,市二院住院大樓建成投入使用,道北和橋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全面完成,市二院中西醫結合大樓和市四院業務大樓啟動建設,建成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1500座,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控制。文體事業取得新成效,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進展順利,橋南體育場平整硬化和仙人崖石窟文物維修工程全面竣工,新建鄉鎮文化站5個,建設農家書屋100個,廣播電視覆蓋面不斷擴大。組織開展了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鄉鎮幹部職工大合唱、花牛蘋果節文藝調演、“千台大戲送農村”等系列文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精神文化生活。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基層基礎工作不斷夯實,低生育水平趨於穩定,發放各類獎優扶助資金619萬元,人口自增率6.07‰。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全面完成,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新的進步和發展。
人本民生持續改善。省、市“12件實事”全面落實。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不斷完善,發放養老金3130萬元、失業金326萬元,補償城鎮居民和幹部職工醫藥費1238萬元,為未參保城鎮集體企業職工落實了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3.62%,補償醫藥費4570萬元。下撥救濟資金402萬元、優撫事業費476萬元,發放城鄉低保金6733萬元、醫療救助金621萬元、五保戶供養金242萬元、廉租房補貼360萬元。區軍休幹部活動中心和救災物資儲備庫竣工投入使用,甘泉中路中心敬老院和福利院基本建成,元龍東路中心敬老院和福利院啟動建設,改造農村危房3300戶。建立特困少年兒童救助金37萬元,區級儲備糧油分別達到1500萬斤和25萬斤。加強財政審計監管,紮實開展“小金庫”治理,財政和項目資金管理使用更趨規範。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就業工作不斷加強,開發公益性崗位515個,新增就業14573人,584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輸轉城鄉勞動力9.9萬人,創勞務收入7.48億元,清欠農民工工資27.2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機關事業單位津補貼全額發放,提高了幹部職工住房公積金標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41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46元,增長17.2%;全區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82.45億元和29.69億元。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堅持依法治區,推進依法行政,“五五”普法深入開展,全區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提高。高度重視“兩案”辦理,市、區兩級92件人大代表建議和133件政協提案全部辦結。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加大對“市長信箱”和天水線上“留言板”涉及我區問題的督察督辦,一批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區政府政務大廳啟動運行,17個鄉鎮及道北街道政務大廳全部投入使用。大力整治市場經濟秩序,建材、食品、藥品、農資等重點行業經營更趨規範。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紮實開展“百日專項整治”行動,安全生產形勢有所好轉。深入開展“平安麥積”創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響亮提出了“信心2009,決戰‘十一五’規劃”的號召,咬定發展目標,在探索中奮進、求實中創新,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這是省、市親切關懷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也是全區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無私奉獻、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為麥積發展付出辛勤勞動的全區人民、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所有參與、關心、支持麥積建設與發展的廣大幹部職工及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來的工作,由於受資金等因素的影響,渭濱新城馬跑泉廣場、渭濱北路景觀長廊、甘泉現代物流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啟動較晚,工程進展相對緩慢;災後重建後續建設任務繁重,特別是農村住房重建基礎設施配套不夠完善,影響著民眾入住後的生活。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重點骨幹企業效益下滑的趨勢仍未徹底扭轉,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發展速度不快,缺乏大項目、好項目支撐,特別是工業經濟規模不大、三產比重不高;區級財政可用財力不足,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資、保運轉、保發展、保穩定的壓力很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欠帳大,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條件薄弱,產業規模發展不快,農民增收制約因素較多,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社會矛盾新舊交織,維護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少數幹部思想不夠解放,工作不實、效率不高等現象依然存在,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有力措施,逐步認真加以解決。

2010年工作任務

2010年是提前一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的決戰年,也是全面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為“十二五”發展打好基礎的關鍵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於鞏固“十一五”發展成果,保持和擴大良好的發展態勢,實現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麥積發展的良好開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全面啟動,標誌著天水作為甘肅唯一的地區進入國家打造西部內陸開放開發戰略高地的視野。省上確定了“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總體發展戰略,市上提出了實施“1135”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為麥積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我區作為關中—天水經濟區次核心城市天水發展的前沿陣地,既是省上“兩翼齊飛”戰略中“東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中—天水經濟區中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區域經濟發展以特殊的身份上升到國家戰略,有利於我們發揮比較優勢,爭取更多的項目和資金,實現提速發展、跨越發展;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天水城市發展重心東移戰略的深入推進,寶天高速及其過境段、天平鐵路、天平高速、寶蘭客運專線和天水經濟開發區社棠工業園、甘泉現代物流中心、華能熱電聯產及渭濱新城開發建設、麥積污水處理廠等重大項目相繼啟動實施,我區城鄉基礎條件必將得到極大改善,經濟結構將更趨合理,發展後勁將進一步增強;通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已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目標,為今年提前一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只要我們搶抓機遇,趨利避害,發揮優勢,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在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中搶占先機、爭取主動,不斷開創麥積發展的新局面,譜寫麥積發展的新篇章。
按照區委確定的“13345”發展思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保增長、擴內需、強基礎、調結構、保穩定、促和諧為主線,以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為重點,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大開發建設力度,改善城鄉基礎條件,加快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奮力推進麥積經濟社會提速發展、跨越發展,全力打造隴上經濟強區。
圍繞今年提前一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的要求,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實現生產總值81.22億元,增長15.5%;大口徑財政收入6億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7億元,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億元,增長1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5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3004元,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62%。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著重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搶抓機遇,積極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
充分發揮麥積在關中—天水經濟區中的特殊地位及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的戰略決策,搶抓機遇,調整部署,積極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加快開放開發步伐,努力實現麥積發展的新突破。
科學謀劃長遠發展。立足全市、全省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大局,進一步深化區情認識,明確發展定位,完善我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精心編制全區“十二五”發展規劃,切實增強規劃的科學性、操作性和指導性,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努力把麥積區建成關中—天水經濟區中承東啟西、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新區。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建設期內,全區經濟發展增速高於省、市平均水平,各項主要指標以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加速增長,力爭到“十二五”末,經濟總量躍居全省86個縣區前十強,跨入關中—天水經濟區66個縣區前二十強。
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充分發揮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天水經濟開發區、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等國家和省級品牌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一產,突出二產,壯大三產,大力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層次,著力打造全省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全省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隴東南重要交通樞紐、隴東南現代物流中心、西部旅遊勝地。緊緊圍繞國家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和全國十大循環農業示範市建設,全面落實《天水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強化用能監管,加強土地、礦產和水資源管理,大力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節能農業生產模式,支持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推進廢棄物綜合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確保節能減排各項主要指標全面達標。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改革創新,堅決破除一切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實現與關中地區的有效對接融合。進一步深化機關效能建設,簡化辦事程式,改進服務方式,提高辦事效率,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投資發展環境。積極爭取省、市對麥積發展的更大支持,在城市開發、土地經營、旅遊資源配置等方面獲得更大的自主權。進一步加強與關中地區和省內外有關縣區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著力在建設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旅遊等方面開展實質性的合作,建立定期交流、項目合作等長效機制,形成優勢互補、多贏共進的良好發展局面。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緊緊抓住我區被列為省級城鄉一體化試點的機遇,科學制定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城鄉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堅持以調整分配結構為核心,以體制改革和戶籍管理改革、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努力使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促進城鄉產業互動、經濟相融,逐步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二、高度重視項目工作,努力擴大投資規模
按照“保投產、抓續建、爭開工、促前期”的思路,全力以赴抓好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做好項目對接落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努力擴大投資,促進經濟成長。
全力實施重點項目。積極配合做好國家、省、市重大項目前期調研論證及工程建設征地拆遷等協調保障和服務工作,全力保障寶天高速城區過境段、天平鐵路、隴海鐵路元龍段改造、華能熱電聯產、凱迪生物質能源發電、酒鋼物流中心等項目順利實施,爭取寶蘭鐵路客運專線、天平高速公路等項目開工建設,力爭天水機場遷建。
積極爭取項目投資。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等難得機遇,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及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旅遊服務等產業,認真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大銜接協調力度,爭取有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省、市計畫盤子,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力爭年內爭取項目150個以上,到位資金8億元以上。儲備項目130個以上,項目採用率不低於15%。
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圍繞機械製造、電子信息、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注重招商引資實效,突出引大引強,拓展招商平台,創新招商方式,擴大引資規模,力爭有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年內落實招商引資項目不少於100個,涉及投資30億元以上,到位資金11億元以上。積極爭取總投資85億元的華能天水2×1000兆瓦火電等重大項目早日落戶我區。
全面加強項目管理。全力實施好國家擴大內需、災後重建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規劃設計評審制等各項制度,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和實施效果。
三、加大開發建設力度,不斷改善基礎條件
把完善基礎設施作為與關中地區對接融合的突破口,搶抓天水城市發展重心東移機遇,進一步加大經營城市力度,積極籌措發展資金,加快開發建設步伐,全面掀起新一輪開發建設高潮。
加強城市基礎建設。全力抓好渭北老城區開發改造,加快橋南渭濱新城區開發建設,配合實施好成紀大道、渭濱新城路網、社棠渭河大橋等亞行貸款項目,建成馬跑泉大道,完成馬跑泉市政廣場地下停車場主體工程,啟動渭河城區段景觀工程規劃設計,開工建設渭濱北路西端山洪防治、東延段綠化工程,加快渭濱北路景觀長廊建設及路北街景整治步伐,完成麥積污水處理廠主反應池主體及廠區土建,新建水沖式公廁5處,建設沿街花壇7處,整治城區小巷道12條,建成城區路燈監控中心。
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充分利用市上賦予的優惠政策,強化經營城市理念,盤活存量資源,加快開發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麥積區城市開發建設有關問題的市長辦公會議紀要》(〔2009〕24號)精神,續建完成星火小區、隴林佳園、惠民小區、渭水家園經濟適用房配建廉租房及區看守所整體遷建、法院審判庭、檢察院技偵用房建設,積極協調蘭州鐵路局儘快啟動東貨場、道北機務新村片區拆遷改造及區府路街景整治工程,加快道南農機公司、天水物資市場等片區舊城拆遷開發及道北和馬跑泉片區的城中村改造。
大力改善交通條件。全力做好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協調保障工作,加快縣鄉公路升級改造,不斷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等級標準,完善交通網路體系,強化隴東南交通樞紐地位。積極配合做好平涼—麥積二級公路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保證項目建設順利開工。續建完成大營梁至鳳凰通鄉油路、元(店)溫(泉)公路、石(咀)賈(河)戰備公路,力爭啟動後(川)右(樹里)通鄉油路工程,確保完成通暢工程100公里以上。積極開展農村道路自建自養,提升農村道路通行能力和等級水平。
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以鄉鎮街區改造、市場建設、道路硬化、新農宅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具有較強示範帶動能力的工業重鎮、商貿集鎮、旅遊新鎮,提升小城鎮的綜合服務功能和產業發展水平。完成寶天高速公路沿線五個出入口控制性詳規編制,實施渭南等5個鄉鎮的總體規劃和石佛楊莊等20箇中心村的建設性規劃編制,立項建設東岔、甘泉等3鄉鎮11村390多戶近1750人的生態移民工程,加快甘泉鎮世行貸款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建設,啟動橋南、道北、北道埠等4個司法所及社棠、伯陽、渭南等5個派出所建設,
深入開展“三城聯創”。深化“城市管理提高年”活動,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強化管理職能,延伸管理觸角,擴大管理範圍。大力實施美化、綠化、亮化、淨化工程,集中整治城市“八亂”現象,最佳化城市環境。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嚴厲查處城市規劃區和景區違章建築。加大環保專項整治力度,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渭河等流域污染防治,依法關閉落後淘汰的新“五小”企業,不斷提高城鄉環境質量。
四、強力推進工業強區,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堅持區域經濟一體化,服務優強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園區工業,一手抓現有企業擴張發展,一手抓新上項目引進,整合工業資源,最佳化產業布局,推動工業經濟不斷提質增效。
全力扶持優強骨幹企業發展。搶抓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歷史機遇,立足於壯大優勢產業、做強骨幹企業,全力扶持星火、風動、鍛壓、電傳所、華圓製藥等企業加快新上項目投產和市場開拓,加強擴散聯合,開展技術合作和自主創新,促進優強骨幹企業擴張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重點實施好總投資38億多元的星火、風動、鍛壓、奔馬啤酒、電傳所等企業26個技改和節能項目,確保星火3萬噸樹脂砂鑄件、鍛壓系列擺式剪板機和折彎機高品位開發、風動石油鑽桿生產線二期等10個項目建成投產,力爭星火大型數控工具機生產、鍛壓25萬噸大直縫埋弧焊管全自動生產和超大型工具機研製、奔馬啤酒年產10萬噸生產改擴建等16個項目有較大進展,爭取鍛壓制管成套設備和風動YT28鑿岩機進入“中國名牌”行列。認真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管好用好區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中小企業靠大掛強、協作配套,推動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力爭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9.5億元,其中限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5億元,增長24.2%。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以天水經濟開發區為龍頭,突出抓好社棠工業園建設,完成四期2000畝征地及堤防工程,啟動建設兩座跨河大橋和園區4、5、6號道路,吸引大企業、大集團入園建設,年內初步建成功能較為完善的高新技術創業園。加快三陽工業集中區規劃、項目環評、土地報批等前期工作,圍繞華能熱電聯產項目,加大扶持力度,發展配套產業,形成新的工業經濟成長點。完善廿鋪工業示範區路網建設,啟動新一輪發展規劃。加快入園項目建設,強化履約監督,確保年內清研利華二期等8戶企業建成投產,長城自控等17戶企業實現達產達標,力爭天森藥業等7戶企業進入市列“10強50戶”行列。
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全面做好企業改制“回頭看”工作,健全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快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陽升農機、華旭木業、華翔工藝等停產半停產企業利用閒置場地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園,引導毛紡廠、廢舊金屬冶煉廠等企業通過租賃、承包等方式招商引資,全力盤活存量資產。配合焦化、天拖等駐區企業完成破產重組和改制,積極支持星火、鍛壓、風動等優強骨幹企業上市融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五、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深入實施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加快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增加農民收入,深化新農村建設。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積極實施種子、植保、沃土、膜蓋四大科技增糧工程,完成全膜糧食覆蓋15萬畝。實施特色產業規模發展工程,以城郊南山蘋果、北山葡萄、三新陽片區高效農業和畜禽養殖“兩山一片”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整合項目,整合資金,加大引導扶持力度,促進果品、畜牧、蔬菜等主導產業規模發展。年內新建各類優質果品基地10萬畝,發展蔬菜標準化示範基地1250畝、中藥材5400畝,新增標準化養殖小區12個、養殖場13個。大力支持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級航天育種工程中心。積極推進三新陽片區開發建設,擴大山東威龍集團果品基地規模,啟動20萬噸氣調庫建設。進一步加快“三山一廊”蘋果產業帶建設,建成九龍山節水增效示範工程。加快南山花牛蘋果基地建設,突出加強果園管理,完善基礎設施,推進南山基地向穎川河、東柯河、橫河峪等流域拓展,年內新建果園5萬畝。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引進建設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年內發展經濟合作組織5家,新增龍頭企業10家。
全力抓好新農村建設。以“八通六有”為重點,加快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行政村巷道硬化工程,開展社棠鎮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試點和麥積鎮鄉村清潔工程試點,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高度重視中灘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示範區建設項目,完成水利、道路、土地平整等年度建設任務。積極探索整合項目建設新農村的長效機制,形成資源向新農村建設整合、項目向新農村建設集中、資金向新農村建設傾斜、重心向新農村建設轉移的工作格局,推動全區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
努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積極爭取實施飲水安全、農田水利等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條件。完成各類造林1.8萬畝,新修梯田3.5萬畝,藉河流域治理16.59平方公里,啟動甘泉穎川河、中灘渭河堤防及甘泉飲水安全工程,加快五龍三縣區供水工程建設,實施好甘泉、五龍土地整理和1.92萬畝西北三省區林業發展項目,完成凱迪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和“一池三改”沼氣等建設任務。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強社會幫扶工作,啟動馬跑泉慕灘等5鄉鎮8村整村推進項目建設,進一步降低農村貧困面。
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全面落實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助和良種、農機具購置、農資綜合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增加財政投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健全信貸擔保機制,促使農業投入持續增加。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體林業良性發展的新機制。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加強規範化管理,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制,健全農產品無公害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六、突出搞活商貿旅遊,發展壯大第三產業
緊緊圍繞建設隴東南現代物流中心和創建國家最佳旅遊城市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商貿流通和旅遊服務業,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內在活力,推動第三產業快速擴張和發展壯大。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快推進甘泉現代物流中心建設,制定出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面啟動園區道路硬化、水電、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組建一批大型物流企業和集團入駐園區,逐步建成國內領先、西部一流的現代化、綜合型、區域化綠色物流中心。進一步加快城鄉市場建設,落實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補貼政策,實施“萬村千鄉”、“雙進工程”、“退市還路”等工程,爭取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和市場標準化改造提升等項目,完成花牛銳義綜合農貿市場、社棠農貿市場等續建工程,啟動渭濱北路鍛壓廠及道北天樂苑社區等商業網點建設,新建花牛峽口葡萄交易市場、花牛紙碾蘋果產地交易中心,改造提升林水路社區市場、分路口市場、橋南副食品綜合市場,完善市場功能,促進社會消費。大力培育現代服務產業,鞏固提升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行銷業,扶持發展保險、信息等新興服務業,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加強“花牛”蘋果、“下曲”葡萄、元龍花椒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宣傳促銷,鞏固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積極開拓國際消費市場,實現產業發展與市場消費的有機結合。
加快發展旅遊業。著眼發展大旅遊、培育大產業,全面實施旅遊產業三年翻番與質量提升計畫,加強與關中地區的聯合協作,精心打造伏羲文化游、石窟文化藝術游、寶天高速沿線生態休閒度假游和高新農業觀光游“四大旅遊品牌”,逐步把麥積建成獨具特色的尋根祭祖、休閒度假旅遊勝地和關中—天水經濟區主要旅遊目的地。加強宣傳推介,加快開發建設,全力配合實施好麥積山景區世行貸款項目及基礎設施、服務中心建設,確保麥積山風景名勝區進入國家5A級旅遊景區。結合天水百里生態旅遊線啟動建設,加快寶天高速沿線景點開發建設,完成卦台山總體規劃和主要建築物詳規編制,大力發展“農家樂”旅遊。力爭全年接待遊客28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億元以上。
扶持發展非公經濟。全面落實非公經濟發展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扶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促使非公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逐步提高非公經濟在全區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鼓勵支持非公資本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制重組,引導非公企業開展技術和管理創新,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依法保護非公企業的合法權益,為非公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年內新發展個體工商戶800戶、私營企業60戶。
七、加強財政稅收征管,提高發展保障能力
加強財源建設,著力培育和引進一批具有產業優勢的效益型財源,發展壯大餐飲服務、交通運輸、商貿物流等主體型財源,夯實增長基礎,拓寬增收渠道,增加可用財力。強化稅收征管,堅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則,依法加強稅源跟蹤管理,加大對重點稅種、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零散稅源的監控力度,嚴格以票控稅、以票管稅、以票促收,促進稅收均衡入庫和穩定增長。健全完善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運行機制,充分利用市級融資擔保平台,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多渠道籌措建設發展資金。加強非稅收入和專項資金監管,逐步推進部門預算改革,規範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大“小金庫”專項整治力度,強化財政審計監督,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運行。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進一步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科學安排各項支出,加大對社會事業、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壓縮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力爭今年財政支出比上年有較大增長。加強金融協調服務,推進“誠信麥積”建設,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擴大信貸規模,提高服務效率,努力實現地方經濟與金融行業共贏發展。
八、統籌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最佳化配置,強化培訓,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人力資源隊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調整最佳化學校布局,促使國小向行政村集中、國中向寄宿制過渡、高中向城區集中。加快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啟動市八中教學樓、職業中專學生宿舍樓、搬遷新建天成學校等項目,建成龍園國小,積極創造條件適應高中向城區集中的需要。推進教育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各項免補政策,力爭高考本科上線人數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完善科技創新機制,認真開展第四批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組織實施科技試驗、示範、推廣項目48項,取得科技成果8項以上。加快發展衛生事業,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農村衛生院業務力量,健全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建成市二院中西醫結合大樓、市四院、市五院業務大樓,力爭區中醫院遷建立項啟動建設,實施農村改廁2000座。推進文化大區建設,積極配合做好麥積山“申遺”工作,改善文化體育設施條件,實施橋南、道北體育場整治工程,啟動區廣電中心大樓和區博物館文物庫房建設,完成8個鄉鎮文化站、100個農家書屋續建工程,新建農家書屋150個,繼續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啟動花牛、社棠、渭南、石佛4鄉鎮計生服務所建設,全面落實獎優扶助政策,突出抓好節育措施落實和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確保爭創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達標。精心組織開展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高度重視民族宗教、雙擁、老年人、婦女兒童等工作,促進統計、檔案、人防、地震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和發展。
九、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和諧麥積建設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加強社會管理,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民眾。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就業服務補貼和返鄉創業等政策,以全民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就業服務指導和勞動監察,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群、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力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940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技能培訓,努力擴大組織化輸出規模,年內輸轉城鄉勞動力10萬人以上,創勞務收入8億元以上。
加強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切實做好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工作,高度重視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爭取啟動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加大擴面助征清繳力度,確保各項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規範城鄉低保和五保戶供養管理,切實做到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加強醫療救助、慈善救助和殘疾人工作,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和生態移民工程建設,確保困難民眾和弱勢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增加中低價、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供應比例,有效遏制房價過快增長的勢頭,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切實加強對食品、藥品、農資、建材等行業的市場和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人民民眾來信來訪,逐級靠實工作責任,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健全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環境污染等應急管理機制和工作預案,擴大區級糧油儲備數量,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大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深入開展“平安麥積”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持良好的社會環境。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推動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解放思想,科學施政。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把中央和省、市的戰略部署與區情實際結合起來,大力開展調查研究,深化區情認識,不斷強化憂患意識、發展意識,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鬆,突出重點,把握難點,積極主動爭取項目,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全力以赴推動工作落實,奮力加快麥積發展。
盡心履職,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自覺接受區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及社會公眾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加快政府機構改革,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工作人員招聘制度,健全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和績效考核機制,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規範區政府政務大廳運行,提高行政效率。堅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實“五五”普法規劃,深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執法監督,完善執法程式,規範執法行為。
完善制度,民主理政。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建立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公示聽證等制度,密切政府與人民民眾的溝通,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的聯繫,提高政府決策的可行性。特別對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重大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集體討論決策。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盡力解決好民計民生問題。
狠抓落實,務實從政。牢固樹立敢於負責抓落實的責任意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埋頭苦幹的精神,始終保持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狀態,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針對性,創新機制,強化措施,腳踏實地,務求實效。嚴格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督促檢查,完善績效考核,促進工作落實,全力創造業績,傾力打造亮點,努力開創麥積發展的新局面。
廉潔自律,從嚴治政。積極推進政務公開,規範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行為,加強對中央巨觀調控政策措施執行情況及民生工程、災後重建、政府投資性建設資金和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等的審計監督,規範財政和項目資金管理使用。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行政監察力度,從嚴治理行業和部門不正之風,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保持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加快發展、富民強區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新形勢催人奮進,新任務光榮艱巨。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進一步振奮精神,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開拓進取,真抓實幹,為提前一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推動麥積經濟社會提速發展、跨越發展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