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棚村

東面毗鄰永興橋村、南面毗鄰中華村、西與魚泉鎮接壤、北面毗鄰茅壩村。全村轄4個村民組,分別為高村、團結、和平、天棚。現有農戶621戶, 外出務工人員400餘人。 耕地面積3560畝、林地面積4850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237畝。

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口衛生,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天棚村從永楊路和平橋左分路,一條鑲邊泥石路至高村原國小止全長4公里,貫通全村75%的面積。一條全長約7公里的河流,從高村茶元溝發源,到石板塘匯集湄江河。末棚背靠凳子岩大山脈,面對永興開闊地,最高居住人家海拔1400米。因此我村雨水充沛、氣候宜人、土地肥沃、得天獨厚。
本村有縣文廣局確認的文物保護四處,包括車家洞文風塔、蔡家院子四角天井老房住宅、夏氏古墓、蔡家古墓。
天棚村引進人才,進村辦企業,開發資源優勢,2009年興辦1個福臨門純淨水廠,該水源經有關部門檢測、含元素和元素,兩種元素對人體有很多幫助,甚至可預防癌症疾病。
村支兩委2009年根據縣委政府的指示。從04年到09年底止,共發展以601為主的高產優質茶葉,面積2850畝,(包括改造老茶園面積在內),人均面積1.2畝,超額完成了縣定指標。同時為了老百姓增收增效,儘快脫貧致富、糧食種植改為經濟型種植,近幾年種植優質稻、頂級香、粒香優等年均400餘畝,發展土菸葉年均120畝,宣傳動員村民大力發展養殖業,經初步統計全場年均養殖生豬1800頭以上,牛125頭,羊210頭。雞鴨鵝等家禽年均飼養10000餘羽。現有養豬大戶5戶,年養殖30頭以上。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9畝(其中:田34畝,地45畝),人均耕地1.5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8畝,主要種植桐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00畝,其他面積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10戶通自來水。有1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3.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5公里。
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4畝,有效灌溉率為43%。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9戶,共鄉村人口121人,其中男性66人,女性55人。其中農業人口121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118人,漢族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人,占人口總數的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0人,參合率99%;五保戶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9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40%;畜牧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4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3頭,肉牛8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20%;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47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19%),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7%。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說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安龍堡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3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人,其中小學生4人,中學生2人。
該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9人。共有團員1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難以銷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發展種植業。

地圖信息

地址:遵義市湄潭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