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寺風景區

天柱寺風景區

天柱寺風景區,位於溫州市區東南20多公里處的永昌、天河兩鎮境內。因有晉代古剎天柱寺而得名。重建於唐貞元年間,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系浙南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天柱寺又稱瀑泉寺,位於大羅山天柱峰下。占地面積約 3000平方米,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與觀音閣四進,群山環繞,古樸莊嚴。林幽疊翠,潭碧瀑飛,岩奇洞怪,名勝古蹟星羅棋布,人文景觀俯拾即是,以“峰奇、石怪、瀑飛、水碧、廟古”見勝,有榮陽園、觀海坪、天柱寺、盤古湖、五折瀑、天柱峰、美人峰、白水水庫、天河水庫等主要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柱寺風景區
  • 地理位置:溫州市大羅山東南片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約 3000平方米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摩崖石刻,天柱寺
地理環境,主要景點,天柱寺,美人瀑,

地理環境

天柱景區屬於大羅山系,為花崗岩地貌。由於地殼運動,花崗岩山體在雨水的侵蝕下,逐漸崩解、坍塌和剝離,形成了天柱景區奇峰怪石的奇妙現象。這裡被地質學者稱為“地質地貌博物館。”
在這裡,可以找到火山遺蹟,許多像被火燒過的岩石就散落在山間;這裡有裸露在地表的動植物化石標本,仔細尋找,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穫;這裡的岩石很容易風化,長期的演變,形成各種各樣的造型。有巍然挺拔,高插雲霄的天柱峰;有雍容大度、氣魄雄偉的彌勒峰;有慈眉善目、端莊大方的觀音峰;有錯落有致、節骨相連的“龍脊”……千姿百態的造型,不得不叫人嘆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神來之筆。這裡是研究大羅山滄海桑田,歷史變遷的好地方。
多樣的山體岩石造型,構成了天柱景區獨特的自然美景。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在他的《石室山》里寫下:“莓莓蘭渚急,藐藐苔嶺高。石室冠林取,飛泉發山椒。”讚美了一千五百多年前這裡的勝景。
這裡的水,是綠的,和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綠”相比,有過之無不及。朱自清先生在溫州中學任教期間,曾經來到天柱景區,寫下散文《白水祭》,讚美美人瀑。這裡的瀑布能把水的美展示得淋漓盡致。祭西潭,一虹瀑,雙鳳瀑……或是氣勢磅礴,煙霧瀰漫;或是曲折轉換,飄逸灑脫,特別是在陽光折射下,發射出一道道五彩繽紛的長虹,煞是好看。
這裡的水很美,水大多是從山體中,岩縫裡滲出,點點滴滴,匯成涓涓細流,然後像綠色的綢子,順著山間蜿蜒流淌,形成瀑布,傾瀉而下,匯合交融,注入永強塘河。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把永強塘河比作“母親河”的話,那么這些源於大羅山的水就是“源頭活水”。

主要景點

天柱寺

天柱寺是一座千年古剎,是浙南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據《永嘉縣誌》記載:“天柱禪寺始創於晉代,重建於唐貞元年間”,是大羅山西麓的仙岩寺的五大寺院之一,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號稱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天柱寺又稱”瀑泉寺“,明朝中葉,改稱“天柱寺”。
“永嘉四靈”之一,南宋詩人趙師秀對這裡情有獨鐘,所作的《冷泉夜坐》詩很有名:眾培碧沉沉,前峰月正臨。樓鐘晴聽響,池水夜觀深。清淨非人世,虛空見佛心。卻尋來處宿,風起長松林。意思是冷水泉旁眾境翠,彌勒峰前月照明;佛地焚鐘見清靜,夜深更坐似歸宿。全詩頗具禪趣。
天柱寺右側有一高數十丈的五折飛瀑,泉水大時寬逾2丈,傾入西潭,氣勢磅礴;寺左側有一冷水泉,小溪索回,綠草如茵。左瀑左泉,所以天柱寺亦稱瀑泉寺。西潭前方有一新建的飛瀑橋,雄踞溪流之上;從西潭溢出的瀑水,一路歡歌,注入碧波粼粼的人工湖。天柱寺後面是觀音、彌勒、天柱三峰。其中天柱最高,直插霄漢。寺院周圍有南北老虎洞、獅子壁、空谷傳聲、雙鯉倒 游兜率庵、“第一山”摩崖,以及玉泉寺、臥雲寺、觀海寺等古剎。觀海寺有聯曰:“羅斯山以鬱郁,觀夫海之洋洋”,頗能描繪出其居高臨下之勢。

美人瀑

美人瀑又叫“白水美人瀑”。過去她有多張面孔。天氣好時,美人瀑展現出她迷人的一面。因常年水流直落谷間,沿崖不斷濺起朵朵浪花,尤如仙女散花,故稱“美人瀑”。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曾經於公元731年冬天去樂清,當船駛進甌江口時,他目睹美人瀑的風采,欣然寫下:“廨宇鄰鮫室,人煙接島夷。”佳句,描寫美人瀑的神秀。而且,美人瀑還作為地標,為來往於東海上的船隻,辨識是否到達溫州。
美人瀑也有她可怕的一面。每逢大雨,山洪暴發,洪水一泄千丈,沖房盪舍,淹沒良田,禍害百姓。人們又恨她,罵它是“美人妖”。永強一帶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大羅山上美人瀑,潺潺流水賽羅衫;大雨一來泄千丈,萬畝良田遭災殃。
解放後,在建設新中國的熱情號召下,永強人民在政府的組織下,決心徹底治理旱澇災害。1958年初,永強區委根據民眾的要求,提出了建造白水發電站的宏偉計畫。
白水電站建在美人瀑下,蓄水量為446萬立方米。電站自1958年4月動工,永強二萬多青年、民眾,打著“征服大羅山”,“戰勝美人瀑”的大旗,晝夜奮戰在大羅山上。在那個以“人定勝天”為信念的年代,人們以無窮的力量和堅定的信心完成了電站的建設。1959年10月16日正式發電。永強人民實現了世世代代,夢寐以求的“點燈不用油”的願望。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大羅山東麓,天河、雙岙等十多座水庫也相繼建成。
英雄戰勝美人瀑的事跡廣為流傳,在1960年《紅旗》、《中國青年報》、《浙江日報》、《浙南大眾》等報刊雜誌相繼作了報導。永強人民因建設水庫、電站作出了突出貢獻,曾被評為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得到周恩來總理簽署的國務院獎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