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彰施

宋子曰:霄漢之間雲霞異色,閻浮之內(1)花葉殊形。天垂象而聖人則之(2),以五彩彰施於五色(3),有虞氏豈無所用其心哉(4)?飛禽眾而鳳則丹,走獸盈而麟則碧,夫林林青衣,望闕而拜黃朱(5)也,其義亦猶是矣。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質,而使殊顏異色得以尚焉,謂造物不勞心者,吾不信也。(節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工開物·彰施
  • 創作年代:明崇禎十年
  • 作品出處:天工開物
  • 作者宋應星
天工開物·彰施,注釋,原文翻譯,作品簡介,作者簡介,

天工開物·彰施

注釋

(1)閻浮之內:閻浮提,佛經中語,或譯南瞻部洲。本僅指印度本土,後用指整個人間世界。
(2)天垂象而聖人則之:《周易·繫辭上》:“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此處“天垂象”指上文所言之霞、花等自然界的圖像。
(3)以五彩彰施於五色:《書·益稷》:“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意即用各種顏色在衣服上染繪出各種圖案。
(4)有虞氏豈無所用其心哉:有虞氏即虞舜,《書·益稷》中的那段話就是虞舜對大禹所說。
(5)林林青衣,望闕而拜黃朱:林林:林林總總,眾多。青衣:指百姓。黃朱:指身著黃袍的帝王和穿紅袍的大官。此句是指用特殊的顏色規定貴人的衣服,以區別於眾庶,正如百鳥中唯鳳色丹,百獸中唯麟色碧。

原文翻譯

宋先生說:天空中的雲霞有著七彩各異的顏色,大地上的花葉也是美麗多姿、異彩紛呈。大自然呈現出種種美麗景象,上古的聖人遵循的提示,按照五彩的顏色將衣服染成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難道虞舜沒有這種用心嗎?眾多飛禽之中只有鳳凰的顏色是丹紅無比的,成群走獸之中唯獨麒麟才是青碧異常的。那些身穿青衣的平民望著皇宮,向穿黃袍、紅袍的帝王將相們遙拜,這也是同樣的啟發。有君子說:“甜味容易與其他各種味道相調合,白的底子上容易染成各種色彩。”世界上的絲、麻、皮和粗布都是素的底色,因而才能染上各種顏色。如果說造物不花費心思,我是不相信的。

作品簡介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作者簡介

宋應星宋應星
宋應星(1587~1661),字長庚,江西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末清初科學家。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次考中舉人。但以後五次進京會試均告失敗。五次跋涉,見聞大增,他說:“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聞”。他在田間、作坊調查到許多生產知識。他鄙棄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紈絝子弟”與“經士之家”。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1638~1654)年間寫成了《天工開物》。
他在《序》中描寫這段情況時說:“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想加以驗證而無錢,想與同人們討論真偽而無場館),只得“炊燈具(備)草”,日夜寫書,但“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縣學教官)。期間,他將其長期積累的生產技術等方面知識加以總結整理,編著了《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由其朋友涂紹煃資助刊行。稍後,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長汀縣)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明亡後作為明遺民,約在清順治年間(公元1661年前後)去世。宋應星一生講求實學,反對士大夫輕視生產的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