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香

簡介,各方回應,組織者,官方,民眾,事件背景,相關評論,

簡介

2011年3月6日(二月初二),“辛卯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大典”暨羲皇故都朝祖廟會在河南省淮陽縣內的太昊陵舉行,當地引入了“市場化運作”,上頭炷香者“燒”出了118萬元,祭獻頭爵酒者則掏出8萬元。向伏羲敬獻第一柱香的是一名中年男子,而祭獻第一爵酒的則是一名中年女子。這兩個環節前後不足十分鐘時間,短短几分鐘“燒”了100多萬,此舉令不少同場祭拜的羲皇子孫咂舌。
118萬人民幣!象徵著向伏羲敬獻第一柱香的“頭香”變味成了天價香。而這一過程,前後不足十分鐘。此事件經新聞媒體報導後,網友將價值118萬元的頭柱香稱為天價香。
此前的3月5日,淮陽太昊陵管理處組織了一場由10餘家企業參與的競拍會,當地一家房地產企業和擔保公司合作,以118萬元的價格拍得頭炷香敬獻資格,頭爵酒祭獻資格則由一家酒企以8萬元拍走。

各方回應

組織者

對於2011年118萬元的頭香,廟會指揮部解釋稱之為“為籌集善款,資助慈善事業,使祭拜人祖伏羲的活動真正福澤民眾,福澤後代”,經研究決定“實行公開競拍”。大典儀式後,兩家企業均謝絕了媒體的採訪。

官方

針對“天價香”現象,當地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聲稱,它是文化產業市場化的一個“極端表現”。它的背後,是文化產業從原本政府全盤操作到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轉變。

民眾

當地民眾及部分香客則認為,即使是燒香拜佛祈願,佛教中講求的也是誠心,而不是金錢多少,“伏羲是大家的伏羲,不能說沒錢就不能祭拜。”

事件背景

早在2008年,首次組織的廟會頭炷香的拍賣會就創造了10萬元的價格。隨後,“頭香”越燒越高,2009年增至99萬元。
到了2010年,公祭伏羲大典上貢香及祭酒的資格被拍到了106萬元和19萬元。
相關信息顯示,淮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10年的地方財政收入不足2.7億元。

相關評論

“頭炷香”是伏羲享用了嗎?
祭祀祈禱之事,應當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但所謂的“頭炷香”也越炒越烈。拍得“頭炷香”,就等於風風光光地大做一場廣告。這與祭祀本身的意義已然相左。對於祭祀祈禱,民間常說,“心到了就行了”。這種天價“頭炷香”的炒作方式,把本該嚴肅莊重的祭祀儀式庸俗化,仿佛誰出的錢多,誰就能得到庇佑,實在是俗不可耐,讓人反感。
接下來還有“頭炷香”所獲資金的透明化問題。為拍得頭炷香投下的118萬元,是伏羲氏享用了嗎?想必伏羲氏不可能“消費”人間的人民幣。現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利用當地的文化歷史資源舉辦類似活動,看似為弘揚傳統文化,實際效果卻未可知。反而是個別人、個別部門把持“祭神權”,然後用這種權力換取真金白銀,這部分真金白銀最後也不知了去向。當地政府部門應當對這種“頭炷香”收入予以公開化透明化,防止被少數人中飽私囊,更要防止個別人將“香火錢”當成了取之不盡的“小金庫”。而最應當糾正的,是這種假託傳統之名行金錢攀比之實的逐利化傾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