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農場

天保農場

天保農場,始建於1958年2月,位於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船頭,是一個具有50多年歷史的國有農業企業,隸屬雲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文山分公司,地處北緯22°92'--23°02',東經104°77'--104°87'之間。

基本介紹

農場簡介,地理交通,基礎設施,農場經濟,未來展望,

農場簡介

場區內最高海拔770米,最低海拔107米,坐落於聞名遐邇的現代戰爭遺址老山和八里河東山之間的河谷地帶,小氣候環境極為明顯,屬典型的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雨量適中,全年基本無霜,相對濕度較大,其主要特徵表現為:雨熱同季,乾濕分明,夏秋多雨,冬春乾旱,氣候垂直差異十分明顯。農場場區地形錯綜複雜,海拔高差懸殊大,具有“立體氣候”和“十里不同天”的小氣候特徵,適宜多種亞熱帶作物(如橡膠肉桂龍眼等)的生長,糧食作物可一年二熟。

地理交通

天保農場位於北回歸線南側的文山州麻栗坡縣東南部,距麻栗坡縣城40千米,文山州城120千米,昆明省城510千米,一條省級公路(S210線)貫穿全場,該省道為農場重要的交通樞紐,屬三級瀝青路面,是農場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陸路通道,末端與越南首都河內二號國道線相接,該路段也是通往天保國家級口岸和越南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陸路通道,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中的一個重要平台。

基礎設施

天保農場共有13個生產隊,4個直屬單位,位於中越邊境,地處天保國家級口岸,與越南河江省渭川縣清水地區毗鄰。場區內四周群山環繞,地勢險要,戰略位置十分突出。農場隨著1979年中越戰爭的打響,先後歷經三次戰火的洗禮,戰爭破壞使農場的各項設施淪為一片廢墟,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經濟發展陷入困境,與地方經濟發展不相協調。自中越關係正常化以來,天保農場以其自身的區位優勢開創了戰後恢復工作的新局面,通過近年來的扶貧開發,全場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較大的改善,公益性設施建設水平有所提高,各生產隊通路、通電、通電話率達100%。

農場經濟

天保農場屬戰後恢復重新建設的農場,擁有國土總面積2590.6公頃,已開墾利用土地面積1040公頃,占全場國有土地總面積的40%,其中:橡膠527公頃,占可耕地面積的50.67%;果園95公頃,占可耕地面積的9.13%;耕地11公頃,占可耕地面積的1.06%;其它407公頃,占可耕地面積的39.14%。橡膠產業是農場的支柱產業,也是農場維持穩定的基礎。農場自1962年開始引種橡膠以來,通過1967-1970年的大面積種植,到1979年中越自衛還擊作戰前農場有橡膠533公頃,由於受戰爭的破壞,農場橡膠受到毀滅性的損壞,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通過“八五”、“九五”、“十五”的恢復建設,農場植被(以橡膠為主)覆蓋率快速提高,到“十一五”期間擁有橡膠550公頃,杉樹50公頃,果園92公頃,肉桂17公頃,林木(橡膠、杉樹等)覆蓋率達40%。隨著農場植被的增大(尤其是橡膠),農場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了明顯的改善,企業增效,職工增收得到實質性的突破。
位於天保農場內的天保口岸位於天保農場內的天保口岸
農場是一個戰後恢復重新建設的小型國有農業企業,資源配置也以農業為中心,橡膠產業是農場的主要支柱產業,隨著橡膠市場價的升溫以及國家的巨觀調控,給農場發展橡膠產業帶來機遇,為此,農場以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以經濟發展為中心,藉助科技為支撐,改革為動力,在場區內恢復植被500多公頃(以橡膠為主),成為一個年產乾膠500多噸,水果300多噸的小型農業企業。同時,在口岸開發區內,建設了農場職工科技培訓中心、天鑫達賓館、天保口岸邊民互市市場、天保口岸查驗貨場等,成為一個以橡膠產業為主,集農、工、商、運、電等多種經營共同發展的農業企業。近年來,農場經濟效益得到了實質性的突破,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性設施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為小康農場、和諧農場、平安農場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歷史形成的原因,農場自成立起就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社會服務體系,承擔了大量的社會職能,形成自成體系的小社會,是一個集政治、文體、科技為一體的國有農業企業。自戰後恢復重建以來,農場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形成了地方經濟發展推動農場經濟向前發展,而農場經濟的發展正一步步地融入地方經濟的發展浪潮中。

未來展望

然而農場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地,民風民情淳樸(瑤族、壯族等),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天保農場以其自身的區位優勢,迎來了眾多客商的投資熱潮,同時以其獨特的熱區資源、美麗的自然環境和淳樸的民風民情,成為投資興業和旅遊度假的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