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佛寺(海門天佛寺)

天佛寺(海門天佛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佛寺地處海門市東部悅來鎮(鄉鎮合併前稱萬年鎮),始建於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距今已有450年的歷史,十年動亂中,當作“四舊”被拆除。應廣大佛教信眾的要求,去年9月,經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海門市政府批准恢復重建。現建有牌樓、山門殿、天王殿、法物流通處、客堂等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門天佛寺
  • 地址:江蘇省海門市悅來鎮
  • 別名:萬年寺、紅廟
  • 始建時間: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 現任住持釋延武法師
  • 所屬國家:中國
  • 占地面積:35畝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 主要景點:山門殿、天王殿、鐘樓、鼓樓
寺廟介紹,歷史淵源,主要景點,天佛寺住持,文化基地,

寺廟介紹

天佛寺地處江蘇省海門市東部悅來鎮(鄉鎮合併前稱萬年鎮),始建於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距今已有450年的歷史,十年動亂中,當作“四舊”被拆除。應廣大佛教信眾的要求,去年9月,經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海門市政府批准恢復重建。
隨著崇啟大橋的開通,萬年鎮成為我市連線上海的東部橋頭堡。目前該鎮按照“服務上海,發展旅遊”的工作思路,正在規劃農業生態觀光旅遊項目,天佛寺建設在園區內,也將成為集聚人氣的重要景點之一。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國運昌盛,佛法興隆。
在這樣一方“人間淨土”上復建天佛寺,法緣殊勝,天隨人願。為廣大佛弟子共修共證無上菩提建立起神聖的殿堂,也為海門平添一道具有寺廟建築風格、傳統文化特色的風景線。功昭日月,惠及萬代。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年間,由於長江水道北移,北岸不斷坍塌,經常出現大潮洪水,水災不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562年,相傳民族英雄戚繼光夫婦率部抗擊倭寇到達海門境內,駐紮在今萬年鎮境內老岸,見到潮水肆虐,洪水泛濫,百姓悽苦的景況,遂建廟於今萬年鎮優勝村,當時取名紅廟,祈求神靈護持一方。後在清代乾隆年間更名為天佛寺。廟建成後,萬年一帶風調雨順,潮水不再沖坍土地。因此,天佛寺香火旺盛,在民間深有影響,歷史上名聲很大。今日,在現代衛星導航圖上,依然還有著天佛寺的標記。
天佛寺(歷史上稱為紅廟、萬年寺)
歷史上的紅廟始建於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即1562年,距今454年。當時,由於長江泓道北移,長江北岸不斷坍塌,經常出現大潮洪水,水災不斷,現在的悅來鎮鎮興村地段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不祈盼老天爺開恩,祈望潮水不再沖塌土地。
1562年,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率部到達海門境內,駐紮在悅來鎮境內老岸(有人認為老岸位於悅來鎮萬盛村一帶),見到潮水肆虐,洪水泛濫,百姓悽苦的景象,遂在現今的悅來鎮鎮興村建立一座廟宇。戚繼光建廟之意旨在寄託自己讓當地民眾生活紅火的希望,遂取名為紅廟。這是現今萬年寺的雛形。
應廣大佛教信眾的要求,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海門市政府已批覆同意在萬年鎮恢復重建天佛寺。選址在萬年鎮鎮興村26組,位於包臨公路東、萬年鎮農民公園北,天地蔬菜科技園南,規劃用地35畝,一期建設15畝。

主要景點

牌樓、山門殿、天王殿、鐘樓、鼓樓
海門市天佛寺始建於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1562年),距今已有450年的歷史。現復建有牌樓、山門殿、天王殿、鐘樓、鼓樓、法物流通處、客堂等建築。

天佛寺住持

釋延武法師是少林寺曹洞宗第三十四代功夫傳人,少林禪武醫和少林七項絕技的正宗傳人。住持天佛寺以後,特別是海門禪武醫文化基地的成立,把少林禪武醫文化帶入天佛寺,積極弘揚佛教文化,傳播佛教正能量,將為信眾提供了一個環境優美、禪武醫兼修的佛教活動場所。
天佛寺

文化基地

10月8日,由中華第一武僧、中華善文化節發起者之一、海門市天佛寺住持釋延武法師邀請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中華禪武醫發展促進會聯合舉辦的“2016中華善文化節暨海門禪武醫文化基地”揭牌儀式在海門市天佛寺成功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