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

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英語:Personal Ordinariate of the Chair of Saint Peter)又譯聖伯多祿寶座個人教長區,是一個天主教的特別主教轄區,其成員為美國加拿大二國境內與天主教完全共融的聖公宗信徒,使他們得以在改宗天主教後保有聖公宗本身的傳統。作為特別主教轄區它直屬於教廷,並由教宗指派同屬該傳統的神職人員擔任首長。基於教宗本篤十六世2009年發布的宗座憲令《聖公會的結合》(拉丁語:Anglicanorum coetibus),所提供的教會法源,該主教轄區成立於2012年1月1日,是為繼英格蘭及威爾斯的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別主教轄區後第二個此類團體。 特別主教轄區在教會法上被視為有法人身分,擁有等同教區的地位。 此外轄區教長亦是美國及加拿大雙方的天主教主教團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主教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
  • 外文名:Personal Ordinariate of the Chair of Saint Peter
  • 成員美國加拿大信徒
  • 別稱:聖伯多祿寶座個人教長區
歷史,聖若翰施洗者總鐸區,

歷史

美國1980年代就有不少個別聖公宗牧區(相對於天主教的堂區)或神職人員選擇改宗天主教,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亦以個別認同的方式,讓已婚的神職人員得以因特例成為天主教神父。2009年教宗本篤十六世給予聖公宗中願意和天主教完全共融的神職人員及信徒一個正式的門徑,亦即由《聖公會的結合》宗座憲令所建立的特別主教轄區制度。
在憲令發表後有不少美國及加拿大的聖公宗牧區公開表示了改宗的意願,如布萊登斯堡的聖路加牧區。 最後這些個別團體的意願經過多次的整合後,終於在2012年1月1日成立了第二個以特別主教轄區身分運作的聖公宗習例天主教組織。
轄區的首任教長傑佛里·N·史廷森蒙席本身是一位前聖公宗主教,他在2007年改宗了天主教。由於他在改宗前已經有結婚了,因此他只能以特許的模式成為保有婚姻的天主教神父。

聖若翰施洗者總鐸區

此為一位於加拿大的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其下的總鐸區,由理·肯揚(英語:Lee Kenyon)神父擔任總鐸。2010年2月22日是聖伯多祿寶座紀念日,教會慶祝這個瞻禮也指出了羅馬主教為基督門徒的合一提供服務的職責。“寶座”字面上解釋為在一個教 區的總堂內為主教設定的固定座位,因此總堂也稱為主教座堂,並且寶座也是主教權力的象徵,更是他“訓導”權的體現,即他作為宗徒的繼承人有義務護守福音的 訓導,並將福音的訓導傳授給基督信徒團體。因此,伯多祿的寶座象徵著羅馬主教的權力,他負責在愛德中的普世共融,護守地方教會的合理差異,同時監督這種個 別的差異不僅不損害共融,反而為共融服務。教宗本篤十六世解釋說,教宗的首席權不是按照這個世界的模式運作的權力。
教宗又強調,教會素來是基督的教會,不是伯多祿的教會。伯多祿以他人性上的 脆弱擔當起自己的角色,他清楚知道基督才是磐石。教宗說:“同樣地,在伯多祿的職務上一方面顯出人性的軟弱,另一方面也顯出天主的力量;正是在人的軟弱 上,天主彰現了他的力量,表現出是他藉著軟弱的人在建造他的教會” 。
2011年12月加拿大聖公會的理·肯揚神父帶領著他所管理的位於卡爾加里的聖史若翰牧區信眾們加入了天主教。而另一方面,2012年6月時,傳統聖公宗教會(一個獨立於普世聖公宗的教會)的加拿大分會聖公大公教會(英語:Anglican Catholic Church)的兩位主教彼得·威爾金森(英語:Peter Wilkinson)和卡爾·里德(英語:Carl Reid)也帶領他們的會眾們改宗天主教。傑佛里·史廷森蒙席提出成立一個總鐸區專門為加拿大的聖公宗改宗者提供一個合作的平台的建議,2012年12月7日聖若翰施洗者總鐸區成立,而理·肯揚神父則成為首位特別主教轄區的總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