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伊山寺

天下伊山寺

天下伊山寺位於衡陽市西北三十五里,距衡陽縣城四十里,位於衡陽縣杉橋鎮伊山村,蒞臨蒸水支流石獅港中游。自衡陽市經呆鷹嶺過板橋而入杉橋,進伊山沖八里方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下伊山寺
  • 地理位置:衡陽市西北三十五里
  • 著名景點:伊山八景
  • 創建時間:晉太元間(約384年-390年)
基本信息,地理位置,歷史悠久,文化隗寶,風景觀點,伊山八景,名僧慧持,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伊山寺位於伊山腳下。《大明一統志》山川篇載:“伊山在府西三十五里,晉桓伊讀書處,亦名桓山。” 又載:“桓伊故居在府治西伊山寺,西(誤,應是東晉)晉桓伊讀書於此,宋向子忞居焉”。清道光九年《重修伊山碑記》載:“因桓伊讀書於此遂得名,創自晉太元間慧持禪師,宋徽宗時敕賜景德禪寺”。
伊山寺前有雲錦峰,後有日華峰,左有鳳嶺(亦稱仙鵝嘴),“據清同治《衡陽縣誌》載:“山澗遠流,雙崗若鳳,是為鳳嶺。嘗有蛟出寺井,號為龍塘龍泉。水逕寺西流,南入石獅澗水”。山不甚高,卻重巒疊峰,遍山茂林修竹,環境清幽,花開於叢林,鳥鳴於深谷,山間泉水潺潺,山下阡陌縱橫。寺內古金錢松挺拔,生機盎然,古井之水清澈,甘甜可口。晉代遺風,欲覓猶存。

歷史悠久

伊山寺創自晉太元間(約384年-390年)慧持[慧持禪師,慧遠母弟也.年十八,與兄同事安公,遍學眾經,遊刃《三藏》,安公在襄陽,遣遠與持東下,遂止廬山.徒屬三百,持為上首.豫章太守范寧請持講《法華經》、《阿毗曇論》,四方去聚。隆安三年(399)辭兄入蜀,至成都,居龍淵精舍,大弘佛法,後憩陴縣中寺。義熙八年(412年),卒於寺。春秋七十六。]禪師,因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音樂家桓伊[字叔夏,小字野王,譙國銍縣人(今安徽宿縣西人)官淮南太守,後遷都督豫州諸軍事,西中郎將,豫州刺史。淝水之戰“破苻堅後封永修侯。”太元末,晉孝武帝 “遷伊都督江州荊州十郡,豫州四郡軍事,江州刺史,卒官贈右將軍,加散騎常侍”。《大明一統志》卷之四十九載:桓伊墓在南昌府城南門外,(桓伊生平可祥見本人部落格之《桓伊生平》)]“幼年讀書於此遂得名”。 “伊山寺,南嶽崔嵬”,伊山自“宋徽宗時敕賜景德禪寺”後以“景德名山”為譽號(摘自乾隆四十一年《重塑韋馱像碑記》)。清康熙時,“國朝初平定兩潘王慕,阿盤禪師[南京徽州婺源縣人,俗姓汪,諱智珠,字阿盤,別號遽(筆者辯碑猜測之字)宿,其父寓居湘潭,母夢月輪入室即孕,崇禎已已年正月十五日辰時生康熙癸亥六月念日午日歿,著書若干]法旨大興棟宇,廣置廊房,嘉慶年間殿宇傾,佛相圯,故宮禾黍”。清道光九年已醜季住持朗明氏永鑒得邑侯徐斷令之助,重修伊山。據考證,清曾四次大修伊山。據傳,歷史最大規模前後三進,前進(土改時改造成田)屋檐水滴入港中。民國十三年甲子冬月修山門,山門有“天下伊山寺”題字。
伊山位於名山岣嶁[據《一統志載》“岣嶁峰在縣(今衡陽市)北五十里”。《湘中記》云:“岣嶁山有玉揲,禹按其文,以治水。”《九域志》載:“衡陽有岣嶁山。”“《湘中記》 又云:衡山南有峰名岣嶁,東西七十里,南北三十里。”《一統志》載:“岣嶁衡山主峰也,故衡山亦兼岣嶁之右。”《明史地理志》載:“縣北有岣嶁,衡山之峰七十二,在縣者凡七,而岣嶁廻雁二峰為最著”。]之西南不足二十里。因桓伊幼年隨父桓景(任丹陽尹,長社侯)宦遊(宦遊為本人妄斷)蒸湘(晉時為湘南縣),寓居於此。伊山,成了桓伊讀書習武之處。“伊幼年喜游野王嶺(今雲錦峰)”(摘自清衡州府志)。“伊有武乾,標格簡率,為王蒙(字仲祖,哀帝哀靜皇后之父,官司徒左長史)、劉惔(字真長,官丹陽尹)所知,頻參諸府軍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堅南犯東晉,宰相謝安主張堅決抵抗,桓伊與大將謝玄,謝琰以八萬精兵破前秦百萬大軍於淝水(史稱淝水之戰),打敗秦將苻融,苻堅中箭受傷,逃回北方,此戰穩定了東晉偏安局面。時桓沖[(328-384)晉譙國龍尤人,字幼子,小字買德郎,初從兄溫累遷振威將軍,江州刺史,溫死,謝安執政,沖任中軍將軍,楊豫二州刺史,寧康三年解揚州刺史職,出為都督江荊諸州軍事領荊州刺史[摘自《晉書》]“擁重兵而無所作為,太元九年]聞謝安大破苻堅漸病而死”[摘自《康熙字典》]。
桓伊喜笛(唐杜牧樊川集三潤州詩之一:“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伊性謙素,雖有大功而始終不替”。創作笛曲《梅花三調》[唐代著名琴師顏師古改為同名琴曲,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朱權輯《神奇秘譜》,收琴曲三十六首,改為琴曲,名改為《梅花三弄》,後李芳園編《南北派大曲琵琶新譜》,附編《初學入門》,收入桓伊《梅花三調》,定名為《梅花三弄》]。

文化隗寶

伊山之勝境,歷朝文人墨客,“游[碑上本字辨認不清,筆者加入,由《荀子·勸學》中有“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士騷人爭詠其勝”。唐張祐游伊山讀書台詠詩曰:“晉代衣冠夢一場,精藍枉是讀書堂,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萬點香。”清易相翎題“鹿鳴鳳山”。[鹿鳴:詩小雅篇名,為宴會賓客時奏的樂歌,詩序:“鹿鳴,燕群臣嘉賓也”,國語魯下:“叔孫穆子聘於晉,晉悼公饗之,樂及鹿鳴之三。”此處借代音樂—桓伊之《梅花三弄》,鳳山,即鳳嶺,這裡借代伊山,為覓晉代遺風之意]。清程景題鐵篆“六朝勝境”,現嵌于山門。山門石檻嵌王闓運題聯“明月似聞三弄笛(筆者批註;《梅花三弄》笛曲),白雲長對六朝山[吳、東晉、宋、齊、梁、陳相繼建都於建康(今南京市)為南朝六都。宋史張守傅:‘建康自六朝因建都於北方,稱北六朝。後來三國至隋南北兩方,也泛稱為六朝。這時借代東晉傳承下來的伊山]。明徐霞客游楚,與伊山失之交擘。其在遊記中僅記《志》書所言。

風景觀點

伊山八景

雲錦峰(又名桓山、伊山、野王嶺)、弄笛樓[又名皇妃樓(清有皇妃在此戴發修行,伊山被封為皇莊地)、曬日樓]、逆流洞、千僧塔、青龍橋、翠穎閣(翠穎閣前系花園,原伊山八景詩有“翠穎閣前花灩灩”之句)、讀書台、雙鳳井(龍塘、龍泉二井。現存龍泉,龍塘被石板封井口掩埋)。(原八景有仙鵝嘴之句,青龍橋句中含古潭水景,原作者難於考證,原句亦難於覓得)。
伊山有古羅漢果樹一棵(1973年砍伐),古金錢松一棵(現存,樹齡達300多年),古銀杏樹一棵(上個世紀五十年砍伐)。古潭(水清而深,碧水一潭)岸有七棵古楓,樹桿大至三人牽手難圍(1958年砍伐)。
天下伊山寺
古蹟有千人鐘、萬人鍋(1958年毀),宋時有向子忞居於桓伊故居(即桓伊讀書台)。古籍若干(上世紀60年毀)。宋徽宗敕賜之“景德禪寺”之“聖旨牌”毀於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其四周雕龍),現懸於寺門楣之聖旨牌系2004年仿刻。
伊山沖有老鷹嶺(巨石如鷹嘴故名),龜山,豹子岩,鳳凰山,雲錦峰,日華峰,仙鵝嘴,白石嶺。(鳳凰山與仙鵝嘴合為雙鳳)另有三座橫嶺擋住伊山衝去路,更顯伊山寺之藏!

名僧慧持

伊山,六朝勝境,因名宦桓伊被載入史冊,是名僧慧持在湘南唯一創建的最早的寺院。它的創建,早於湘南任一寺院,所以,完全可以說,伊山寺是岣嶁(古南嶽)佛教文化的發源地。她的創建,對南方佛教的傳承起到過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