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船(殷健靈的《天上的船》是一部長篇兒童小說)

天上的船(殷健靈的《天上的船》是一部長篇兒童小說)

《天上的船》是一部反映雲南西雙版納跨境民族題材的長篇兒童小說,是國內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殷健靈的最新力作。

基本介紹

  • 書名:天上的船
  • 作者:殷健靈
  • ISBN: 9787541464300
  • 類別:兒童文學
  • 頁數:228
  • 定價:24.80元
  •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8-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編輯推薦,媒體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文摘,

編輯推薦

殷健靈的《天上的船》是一部反映雲南西雙版納跨境民族題材的長篇兒童小說,作品講述了傣族男孩岩糯與中泰混血女孩奈娜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探險的故事。 本書通過跌宕起伏的探險歷程,深入地展示了西雙版納地區的民風民俗和熱帶雨林多姿多彩的生態風光。“兒童化” 的語言和純美靈動的文字,讓這部小說充滿了天真、純真、清澈的氣息,充分體現了民族融合團結、保護雨林生態、尋找真愛與溫暖的中國夢主題。

媒體推薦

《天上的船》在西南邊陲繁密的雨林中穿梭,貫穿的是對於質樸人性、溫暖情感、浪漫理想的追尋。作者挖掘和開發了被荒蕪許久的,充滿原始、野性,充滿生命力和自然氣息的邊疆少數民族題材的兒童文學,為今天的兒童文學貢獻了一份可供成千上萬的讀者享受的精神財富,彌足珍貴。
——曹文軒
《天上的船》是並不多見的一部涉及叢林生存題材的兒童小說。它體現了一種比一般的生態或環保意識更為深刻的主命理解,它帶我們走出人類慣有的自我中心,走向萬物有靈且平等相待的大宇宙和大生命視角。其故事和文字透著今天的孩子已然疏遠了的原始的天空、大地以及動植物的氣味,這是一種與最原始的自然世界和生命連線在一起的家園感。閱讀關了二這個家園的故事,在閱讀中體味它的神奇與玄秘、自由與豐堯,也是今天孩子們回歸被遺忘的家園的文學路徑之一。
——方衛平

作者簡介

殷健靈,1971年10月生於上海,先後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法政系和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法學學士、文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做過女性雜誌主編,2003年起供職於《新民晚報》副刊部,為主任編輯。1998年加入巾國作家協會,現為上海作家協會理事。
18歲在《少年文藝》(上海)發表處女作,由詩歌起步,從此與兒童文學結緣。寫作體裁涉及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評論等。
主要作品有:《殷健靈心靈成長小說系列》(收入長篇小說《紙人》《哭泣精靈》《月亮茶館裡的童年》《輪子上的麥小麥》《橘子魚》五種),長篇幻想小說《風巾之櫻》,散文集《純真季節》《記得那年花下》《聽見螢火蟲》,中短篇小說集《青春密碼》《一滴秘密的眼淚》,詩集《盛開的心情》等總計二百餘萬字。
曾獲冰心圖書獎大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三次)、《巨人》中長篇兒童文學獎、新世紀兒童文學獎、首屆政府出版獎提名獎、“第四屆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稱號等。

目錄

我是世界上最孤單的人
不穿鞋子的奈娜
《木瓜》第二
和奈娜一起玩
奈娜的家
奈娜沒來上學
沒人相信奈娜
出發前的準備
這就是瑞福里斯
瑞福里斯第一夜
神奇的靈擺
在叢林裡覓食
絞殺林遇險
尋找龍血樹
點點你的鼻子
《見血封喉》和吹管
獼猴《補瓦》
誤闖迷幻花園
石頭和魚
做木筏渡河
鱷口餘生
一棵巨樹倒下來
我們睡著時,精靈開始舞蹈
《天上的船》
飛啦
畫裡的秘密
故事的後來

序言

序言
對遠景的不知疲倦地眺望
曹文軒
我一直覺得,每一個故事,每一部小說,都是有性格的。有的溫婉,有的激越,有的陰鷙,有的憨厚……而這種性格往往是由色彩所決定和體現的,這種色彩不僅僅是指文字的色彩,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色彩。殷健靈的小說始終讓我覺得在她那溫情柔韌的文字背後,潛藏著一股堅毅與執拗。
從《紙人》到《千萬個明天》,這些年,殷健靈一直在努力嘗試各種題材各種風格的創作。但是,不論怎樣變幻,故事中的場景卻始終是她所熟悉的那個小城小鎮。然而,這次,她卻選擇背離都市,來到邊遠的西南。我很訝異於她的這次轉身,可以如此地灑脫與輕盈。她很熟稔地引領我們走進那個名叫“瑞福里斯”的天堂,一路介紹著各種熱帶雨林所獨有的動植物,淡定而從容地避過各種險惡與危難。以至於我甚至有種錯覺,她願“翠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她原本就是如她小說中的“奈娜”一般,披散著長發,赤著雙腳,歡快而靈動地終日在叢林中奔跑著。毫無疑問,晨光出版社於2014年4月出版的殷健靈新作《天上的船》,是一個迥異於她以往創作的嶄新而奇特的文學世界。但細想起來,卻也不感到十分地驚訝:這個人在寫作上似乎從來就沒有囿於一方天地,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她是“亂串”的。她不怕寫陌生的生活,甚至對陌生生活帶著一種探求和涉足、深入其中的強烈願望。
高速發展流動的現代社會,在開闊我們視野的同時卻也在限定我們的思維。在時代的追迫下,我們越來越勤勉地躬身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卻時常忘卻了直起腰來做遠景的凝眸與回顧。縱觀當下的兒童文學創作,我們有太多的作家太多的題材集中在都市領域,我們不知疲倦地反覆書寫著都市孩子的各種調皮搗蛋.各種成長的煩惱。我並非是指這樣的都市生活沒有書寫的意義和價值,而是,對這種資源及創作的過度關注和集中,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意味著另一種缺失和遺漏。或許在都市題材之外,在關注眼前的近景之外,我們還可以有別樣的遠景值得去嘗試與審視。而我以為這種遠景大致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的遠景,一種是空間的遠景。後者對於當下的兒童文學創作來說,似乎尤為稀缺。中國遼闊的幅員,多民族的文化,這些原本都該成為兒童文學表現的寬闊而厚實的資源領域。事實上,一直以來.我們忽視怠慢了對這些方面的挖掘與探討。許多特有的文學資源被荒廢在漫長的歲月之中,細想起來,不免可惜。
殷健靈看到了這份寶貴的資源,用她特有的開採方式,為今天的兒童文學貢獻了一份可供成千上萬的讀者享受的精神財富。
變化著,不停地變化著,但卻又永遠是殷健靈。變與不變,這就是一個成熟作家的藝術辯證法。她可以隨意轉換自己的寫作場景,但是其關注的精神核心卻又是恆定的。這本《天上的船》,在西南邊陲繁密的雨林穿梭中,一以貫之的依然是殷健靈對於質樸人性、溫暖情感、浪漫理想的追尋。打開文本,我們依然看到的是她。
相較於都市裡居住在鋼筋鐵骨建築中衣食無憂的孩子,這些邊遠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的孩子,物質的困窘,人世的滄桑,往往使得他們過早地參與到人生的艱辛當中,也因而過早地體會到人生中許多深刻的情感,諸如:孤獨、尊嚴、信念……“苦難”注定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而這個故事幾乎就是以“苦難”開始的。那個名叫“岩糯”的男孩失去了父母,和年邁的祖母相依為命;那個精靈般的“奈娜”,剎那之間失去了摯愛的父親。深重的苦難,並沒有給這部小說塗抹上壓抑而悲傷的基調。反而一如透進“瑞福里斯”密林中的陽光,明亮堅韌得讓人炫目。 “岩糯”和“奈娜”執拗地相信他們的父母只是變成了天上的星星.只是飛去了天堂,與叢林融為一體。那艘猶如諾亞方舟一般的“天上的船”,多少是有一點理想化的寓意的。殷健靈以她獨有的女性溫情弱化了“苦難”的色彩,融解了“死亡”的陰冷,她讓人生的生離死別在孩子純淨的目光下變得簡單變得自然變得溫暖。“苦難”中,孩子們堅守信念,追尋美好的奔跑姿態,也著實感人。
而這些孩子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一切高貴而優秀的品質,譬如勇敢、善良、寬容、積極等,大概都離不開大自然風霜雨露的滋養。他們與自然為伴,一草一木,一聲鳥啼,一片蛙鳴,在他們看來都是富有生命力的極為生動的存在。他們讀得懂自然給予的一切啟示,也嫻熟地掌握了一整套在自然中生存的法則。萬物交匯、光影變幻的大自然直接塑造了他們對於生命的感知方式與態度。故事中,刺激驚險的叢林探險,與其說是一段成長的歷程,倒不如說是一種對生命的探索與領悟。在這種探索中,一種生命形式的結束只不過是另一種生命形式的開始。他們相信萬物有靈,眾生平等,這也許是人類最純粹最原始的本性。
如今的孩子早已失去了與自然親近的欲望,也同樣失去了融入自然的能力,這時常讓人隱憂。因為一個民族文化氣質的形成絕不僅僅是靠書本文字的薰陶,而更多的應是得益於對大千世界的直覺感悟,必得到日光下,感受微妙稀奇的光與色的交織,聆聽萬匯百物的動靜。培養與自然的親近並不需要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一切微小細弱的事物皆有著最為深厚的內蘊。而對於文學來說,審美的世界產生於雲彩、月光與薄霧等風景之中。只有這樣的一個世界,才能圓滿地表達我們對現實的認識。
在一種普遍溫柔的文學創作中,我們也許急需一種充滿著原始自然氣息,充滿著山野叢林中活潑潑的野性的文字與故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殷健靈的這部《天上的船》顯得彌足珍貴。
下一次,她又要讓我們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呢?
2014年4月6日於北京大學藍旗營住宅

文摘

我是世界上最孤單的人
在奈娜出現以前,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孤單的人。
我沒有爸爸,也沒有媽媽。我和親愛的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說,我的爸爸和媽媽變成了天上的星星。在我出生後不久,他們就一起飛走了。每到夜晚,我就獨自一個人坐在竹樓的外廊上對著天上的星星說話。我把爸爸的星星叫作“獅子”,它是夜空里最亮的一顆。我把媽媽的星星叫作“仙女”,它緊緊挨著“獅子”,看上去比“獅子”稍微小一些、暗一些。當我仰望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對我眨眼睛;我在心裡對他們說話的時候,我也聽到他們在對我說話。我們說了很久很久的話,又相互看了很久很久。後來,我困了,奶奶催我去睡覺。當我走回房間的時候,一回頭,還能看見他們在依依不捨地望著我。
不過,如果是下雨或者起霧的夜裡,我就見不到他們了。但我能聽到他們。漆黑的夜裡,站在外廊上,霧和雨飄過來,能聽見院子裡的芭蕉葉在快活地唱歌。很輕很輕的歌聲,比奶奶紡織的絲線還要輕柔。那聲音,嚶嚶的,像微風輕撫樹梢,像露珠滴落蕉葉,像小鳥掠過清波。我想,那一定是爸爸和媽媽在唱歌給我聽。
我叫岩糯,這是我的乳名。奶奶說,將來我當了爸爸,還會有新名字。不過,我不要什麼新名字,我喜歡叫“岩糯”,因為這是我的爸爸媽媽給我取的名字。可是他們不叫我“岩糯”,他們叫我“木瓜”。我說的“他們”,是補瓦和小罕他們,是我們班級里所有的人。如果他們不高興了,連“木瓜”都懶得叫,乾脆叫我“傻瓜”。
“岩糯,你說說看,假如奶奶今年72歲,孫子今年12歲,奶奶的歲數是孫子的幾倍?”算術課上,長辮子的玉香老師讓我站起來回答問題。
玉香老師叫我的時候,我正盯著課桌上的木頭紋理髮呆。我把那些彎曲起伏的紋理想像成群山,我趴在桌面上,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爬山”。
我一發獃,就什麼也聽不見了。
“你說說看,假如奶奶今年72歲,孫子今年12歲,奶奶的歲數是孫子的幾倍?”玉香老師重複了一遍。
“不對,我奶奶今年61歲,我9歲。”我站起來說。
話音沒落,補瓦帶頭笑起來。他用手指著我,笑得東倒西歪。
玉香老師耐住性子,跟我解釋:“我知道你9歲。可是我現在說的是數學題。”
“喔……”我如夢初醒。也許是太緊張了,我再怎么用勁兒想,腦子裡還是一片空白。
我在想這道算術題的時候不經意地抬起頭,眼睛望向天花板。天花板上左一道右一道裂縫,布滿了各種形狀、大大小小的斑點。那些斑點有的像大象,有的像孔雀,有的像鳳尾竹……真有趣!
“想好了嗎?”玉香老師催促道,她的聲音里有幾分不耐煩。
坐在我身後的小罕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師,我知道,我知道!”
小罕迫不及待地說出了答案。
小罕說的答案我沒有聽見。我坐下來,繼續抬頭望著那些斑點出神。
“你在看什麼?”玉香老師埋怨我。
“那些斑點……”我說。
很多人開始哧哧地笑。“木瓜”“木瓜”,他們低聲叫著我的綽號。當他們取笑我的時候,就會這么做。
但我並不生氣。
下課了,所有的人都擁到操場上去玩。
補瓦和小罕他們玩起了跳花竿。沒有竹竿,他們就用小樹林裡撿來的長樹枝代替。由兩個人分別握住長樹枝的兩端,蹲下身子有節奏地移動長樹枝。兩根長樹枝一會兒併攏,一會兒分開,讓人眼花繚亂。那個跳的人按照握竿人的節奏,在花竿中跳進跳出,要是觸碰上花竿就算輸……
P2-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