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氣功綿掌

大雁氣功綿掌

大雁氣功的“三綿功法”——綿劍、綿掌、綿拳,是大雁氣功體系中的幾套高層次動功。綿掌這套功法的動作在層次上有了演進,既有剛柔相兼的特點(如大雁氣功前64式),又有表里螺旋的勁力(如大雁氣功三叉螺旋功),是“內外綿柔”的功法。練功後,可以排散和驅除體內的種種病氣、毒氣.邪氣、惡氣。這樣,堅持練功可以少患或不患疾病,尤其是惡性疾病,並使體內機能運化躍升到一個更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雁氣功綿掌
  • 功法:綿劍、綿掌、綿拳
簡介,練習注意事項,口 訣,功 法,

簡介

大雁氣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上乘功法體系,因模仿大雁的動作和習性而得名。大雁氣功是建基於我國道家哲學和養生理念。功法都是按著陰陽變化、五行八卦及經絡氣路特性而編排。大雁氣功雖功法高深,但簡單易練,入門容易,深造也不難,老幼皆宜,沒有禁異,而且安全性極好。以練本、治本為主,激導人體主要經絡穴位,加強整個人體的功能,最佳化神經和體液調節系統,調節臟腑機能,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大雁氣功是中國氣功中的一派上乘功夫。當代著名氣功師楊梅君(女) 全面繼承了這派氣功的功法和理論。
的層次。綿掌是“三綿功法”中的一套掌功,它由28節動作和多種掌形組成,配合八卦的丁 步腳形,按太極八卦“陰陽魚”的軌跡運步,動作快捷、綿柔、輕盈。快練只需1~2分鐘,而所產生的氣機、氣場遍及全身,真氣強而柔,細而純、可疏通全身經絡,打通“三里——內關——湧泉”穴道,充盈上中下三個丹田及氣戶、氣庫等,平秘人體陰陽(尤其是手經三陰三陽),鍛鍊經絡主要流注點——十指及十趾。並能加強心臟功能,充盈並提純心氣。綿掌氣功效應的核心在“內關”,主練中丹田,內關六道打通,中丹田充實,真氣滲透全身表里,並洋溢五臟六腑,從而使內氣渾元,久練就能打開各種功能穴道。綿掌在機體功能方面主練胸、背、兩膀、四肢、雙膝、兩腿。有極佳的治病效果,可治各種疾病,尤其是惡症、毒症。綿掌對各種病有特殊的針對性效果,包括:梅毒、肝腫大,嚴重的內關節炎,心臟病、胃病等。同時具有強效的消炎效果。綿掌動作的主要特點在於一個“綿”字,即全套功連綿 不斷,雖然為了學功者的方便劃分了28節,但實際練功中動作是首尾一貫,一氣呵成,不可斷頓。

練習注意事項

在l~3個月內,要天天堅持,不能間斷,以使經絡全部打通,並避免出現局部不適的現象,每天練功的時間分3次,早7:30以前,中午l:30以前練,晚上7:30以後練。這些時間練能激發地氣,使地氣濃郁上升,中氣接地氣、才具有很好的散除病氣、毒氣的效果。其次,綿掌手的動作細微,學練時須注意掌握。此外,綿掌功法是一套高級氣功功法,不是武術,不能當武術來練。

口 訣

穩定南北各四方 箭指抬膀走一行 纏掌回掌陰陽路 內關外關走一場
天地結合雙捧氣 纏掌亮掌回掌旋 繞掌一圈走八卦 要站丁字八卦形
雙掌立掌丹田過 氣貫氣戶心亮堂 心亮回頭繞掌行 雙爪相背跨丹田
混身上下五臟通 五臟圓滿掌起飛 最後回歸到胸前 左手抱丹右收功

功 法

1.預備 雙腳平行與肩同寬,身體直立、頭微上頂、雙肩放鬆, 兩臂自然下垂於體側。掌心向內,五指自然分開,臂微屈。勞宮對環跳,口微閉,舌輕舔上齶。眼平視前方,內守收神,寧心靜立片刻。
2.出掌 身體重心移至右腳,左腳向前一步,腳前掌外側著地。同時,兩掌心相對,隨兩臂從身體兩側迅速上舉至頭兩側前上方,掌心相距約一尺,手指向上,眼平視前方。
3.背掌 雙腳形不動,兩掌迅速下落向身體兩側後分展。兩臂伸直,略向後,兩掌停在比肩稍低的高度,掌心向後,指端向 外。身體朝向正前方、稍前傾,眼平視。
4.直掌 腳形不變。兩掌向身體回收。過帶脈前旋。然後兩掌在胸前相合,掌心相距約一寸,左掌心斜向下,手指斜向右,右掌心斜向上,手指斜向左。兩掌迅速相搓,然後左掌迅速落至左環跳穴外側,掌心向下,合谷對環跳,右掌迅速提至頭右側前上方,指端向上,掌心向前。眼視左前方。
5.回掌 右掌再下落以掌背拍打右大腿內側外側各一次,而後隨右臂外旋。左腳外旋,左腿輕輕提至右腳前側,足尖點地;再提起,重心在右腿。與此同時,左掌隨臂上提,掌心對右氣戶,指端向右,與身體相距約半尺;右掌也隨右臂邊旋邊從體右側提至右肩上前方,合谷對印堂。右掌在左掌外,眼視右手。
6.插掌 緊接上式,曲右腿,左腳向右上提,足尖離地約半尺而後左腳向左方邁出一步,身體左轉90度。右腳隨身體左轉向左腳右側邁出一步,兩腳成平行。同時右掌順勢過胸,手指向下,沿身體正中線下插至下丹田部位,掌心向左;左掌向左撈氣,經下丹田上行停在身體左側,眼視右掌。雙腿屈。
7.托掌 左掌回收至胸,掌心向里。右掌掌心向里,從下向上提伸,經左掌內側,從左內關處向前上方穿出,置於右太陽穴旁。掌心向後,手指向上。左掌在右掌穿出時,沿右小臂滑至右肘之下,掌心向上成托肘狀,掌心距肘一寸。隨著雙掌的動作,左腳向右腳後外撤一步,腳心朝向右外側。身體重心在右腳,雙腿彎曲,眼視右掌。
8.亮掌 左腳向右腳左側回邁一步,右腳向右撤步,兩腳平行,同時,右掌下落,先以掌背拍打右大腿中間內側一次,再以掌心拍打右大腿中間外側一次。而後身體向右轉向正方,雙掌在胸前拍掌一次。同時雙掌迅速分開,左掌下落置於左腎俞穴;右掌以立掌手形上提置於右太陽穴的前上方,掌心斜向外,手指向上,腿稍彎曲。重心在右腿,眼視前方。
9.繞掌 右掌下落,用掌背拍右大腿正面中間一次。然後右腳後撤一步,左腳再向後帶一步,隨著腿的動作,右掌在胸右側旋繞一下,上提至頭右太陽穴上方。手心斜向里。重心在右腳。左掌置腎俞穴不動。眼視前方,靜立片刻。
10.旋掌 左腳向右腳後外側點一步,足尖點地,重心仍在右腳。雙腿彎曲,此時雙掌位置不動。然後左腳向左前方跨出一步。同時右掌從太陽穴外移開,隨右臂在體右側劃弧,手掌在體右側上下旋繞。右掌邊繞右腳邊向左腳前偏左方邁出一步,腳尖向右撇,而後左腳向右腳前邁一步。右腳再向左腳前邁出一步,兩腳交替共邁四步,隨雙腳向前每邁兩步,右掌在體右側弧形旋繞一周,左掌置於右腎俞不動。眼視前方。
11.穿掌 左腳上前一步,腳尖內扣,朝右斜前方。同時左掌從左側腎俞前移至左帶脈穴外,指端向下,掌心向里、向右,右掌緊接最後一次旋掌,向前伸穿,手心向上,指端向前,眼視右手。
12.拍掌 右腳向右側前邁出一步。身形向右偏轉,同時右掌迅速回帶,拍打膻中穴一次;左腳向體前偏右側邁一步,身體繼續向右偏轉,右掌拍打左氣戶穴一次;右腳再向體右側邁出一 步,使身體轉向起式方向的右側90°,雙腳平行,並以左掌拍打有氣戶穴一次。拍打時迅速短促,不可太用力。
13.三蹲接地氣 右掌迅速提至頭右前上方。掌心向外,五指自然分開,指尖向右。左掌迅速下落置於腎俞穴,合谷朝里。雙腳平行不動,雙腿 屈腿半下蹲抬起三次。
1 4.蹲掌 身形左轉,左腳向右後撤一步。右腳尖右旋,身形前屈雙掌下落在小腹前交叉。左手在上,掌心向上,右手在下,以掌心托左掌背。爾後雙掌翻轉向體兩側分展,劃弧上舉,在頭前上方亮掌,雙手掌心翻向外,指尖斜相對,身形前傾。雙腿屈,重心在左腿,眼視前方。
15.護胸掌 右腳後撤一步,兩掌隨兩臂弧形下落至兩脅側前方,掌心向下,爾後左腳向左後側撒一步,兩掌順勢旋繞從腋下掏出,掌心向上,隨兩臂向體兩側伸展。眼視正前方。兩腿共後撤四步,兩掌共旋繞兩次。
16.捧掌 右腳向左腳前邁一步,左腳向右腳左側跟帶一步。身體轉向左側,同時兩掌在身體兩側隨手腕旋繞兩次而後向身體兩側平伸,同肩高,掌心向上成捧
氣狀。
17.拍掌 右掌隨臂迅速拍打左肩一次,爾後下落在體右側,右腳向右跨一步,身體迅速轉體l80°,左腳跨上一步與右腳平行。在轉體的同時,左掌拍打右肩一次。
18.纏掌 雙腳不動,左掌下降到左側環跳穴外,有掌在右脅旁順時針旋纏一周。邊纏邊經右胸前向上轉掌,至右肩之上變掌心向後,接著掌隨腕外旋停於頭前右側上方,掌心向外,手指朝左上方,雙腿稍屈,重心移至左腿。
19.陰陽三拍掌 右掌下降,以掌背拍打右腿大腿內側一次,再以掌心拍打大腿外側一次,接著用起左腿並用左掌心拍打左大腿外側一次,頭向左轉,眼視體左側前方。
20., 盤腿掌(打開湧泉穴):左腳下落在右腳左前外側,腳掌左外旋,右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身體左轉。同時兩掌下行至身體兩側帶脈穴外,掌心相對。左腳再向左前外側跨出一步,而後右腳左帶一步,落於左腳前方。這樣從右向左沿弧形共前進四步。第四步落在右腳。邁步時,兩手掌始終在左右帶脈外側前相對,隨著向左方運步,左掌逐漸抬高,右手逐漸降低。爾後左腳向左側邁出一步,雙掌向胸右上方抱旋。然後右腳後撤一步,身體朝向正前方。爾後,右腳後撤一步,身體微向前傾;同時撤左腳,插向右腳後外側,腳尖點地,雙腿彎曲,成盤腿狀。雙掌仍在體兩側,與小腹同高。
21.退繞掌 左腳向左後側退一步,再後退左腳、右腳各一步。日寸左掌在胸前從外向里向下再向外纏繞右掌一次,接著再向後撤右腳、左腳各一步,雙掌按上述方向再纏繞一次。
22.單撐 掌接上式,當雙掌纏繞第二次,左掌在下、右掌在上時,左掌順勢下落於左環跳外,合谷對環跳。右掌上提至前上方,變成掌心向外,隨著腕部動作向前推掌,身形稍前傾,重心在右腳。
23, .推掌 右掌下落與左掌在腹前相對,掌心向前,爾後移向身體左側,兩腳不動,身形左轉45°,此時兩掌先稍收向胸部,再向前推,爾後隨身體轉移到正前方。
24.跺掌(砍病氣): 兩腳不動。雙掌經胸肋外側隨臂旋轉一周,從下向上翻掌,並握成拳上提至頭額前兩側,然後分拳變掌同時向下砍跺至兩腳外側。
25.合掌(散病氣): 腳形不變。兩掌從胯兩側向外向上劃弧捧至胸前,兩掌相拍合,並舉至額前上方,掌下部稍分開。然後合掌下落在腹前分開,旋至體後兩側,掌心向後,上體前屈。
26.抬掌(送病氣): 腳形不變,身體稍前傾,接上式兩掌從體兩側旋向腋後,而後翻掌劃弧變為空拳從腋下掏出,平肘向前平伸,手指伸開,掌心向上,稍向外,稍停片刻。
27.回掌 兩掌收平,兩掌心向上,上抬到頭頂前上方。緩慢上抬,勞宮和內關穴及全身收采大自然真氣;兩掌抬至膻中穴高, , 度時兩掌轉為掌心相對,連續採氣,最後舉至高於頭頂時,掌端稍, 內斜,成人字形徐徐下落至下丹田,隨即向體兩側分展。
28.收掌 腳形不變,兩掌從體側捧氣到胸前,爾後上行至頭,再下降到下丹田高度,並向體兩側分展,掌稍高於帶脈。收左腳令雙腳平行,兩掌回收拍環跳穴一次,最後兩掌自然垂於體側,收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