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錯

大錯

大錯,(1602 一1673 ),俗姓錢,名邦芑,字少開,江蘇鎮江人,明末清初詩文家和學者,後出家,自號大錯和尚。

基本介紹

  • 本名:大錯
  • 字號:大錯和尚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蘇鎮江
  • 出生時間:1602年
  • 去世時間:1673年
  • 主要作品:大錯和尚遺集
人物生平,代表詩作,著作,

人物生平

南明隆武年間(1645 一1646 ) ,以選貢中書上書。被桂王召見後,授任監察御史。接著,升任四川巡按兼提學使。剛動身,福建為清兵占領,明永曆帝立於廣東肇慶,後退入貴州安龍。邦芑入川後,聯絡川中將領,戰守有功,升右僉都御史。此時,清兵人川,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戰死川北,部將孫可望李定國退入貴州,攻取遵義,又長驅人滇。邦芑收復遵義,永曆帝命邦芑兼貴州總兵永曆五年(1651 ) ,孫可望自稱秦王,復人貴州,驕橫強暴,強迫授邦芑官,邦藝不受,退隱貴州餘慶縣蒲村開柳湖於他山下,結屋居住。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可望派人持刀逼召13 次,邦芑堅拒不為動,恐以後難免受逼,毅然削髮為僧,並書一詩(見詩一),改所居處為“小年庵”,同時部下隨邦芑為僧的有11 人,又改柳湖故居為“大錯庵”,與諸弟子居住,共同參禪焚修。孫可望聽見邦芑為僧,怒罵不止,內心也覺慚憤,命人寫信勸告,邦芑又以詩回答(見詩二)。孫可望見詩甚怒,命人押解邦芑至貴州,將殺之,恰遇安龍十八忠臣之變,群情激憤,可望怕引起民憤,又把他釋放。
邦芑在順治十一年甲午(1654 )削髮後,即慕雞足名勝,常常想登山一游,叩迦葉入定之處。直到順治十六年己亥(1659 ) 冬,才得實現多年的夙願。登山後,攀懸崖,探幽壑,搜奇弔古,縱情遊覽,數十日毫不疲倦。
庚子(1660 )春,瀾滄兵備道四川人曹延生以巡查之便,來游雞山,向寺僧索閱志書,僧人張目直視回答:沒有。曹以雞山是迦葉尊者道場,與五台、峨眉、普陀、九華並稱。缺少志書,使遊覽人士,無從問津。於次日率領僧眾向邦芑拜請撰述山志,以光名山。邦藝再三辭謝,均未獲同意。於是與無盡、眼藏、子眉等,聚居文筆山西北片雲居,每日攀危崖,登險峰,伐山 窺穴,所到之處,無不盡力探索。蒐集軼聞,討論精選,經過140 天的辛勞,完成志稿十卷。邦芑離開雞足山後,曾住湖南衡山,康熙十二 年(1673 )修寶慶志未成,卒於邵陽旅次,其侄子錢點辦理了喪事,葬於南嶽山下。

代表詩作

詩一:
一杖橫擔日月行,山崩海立問前程。
任他霹靂眉邊過,談笑依然不轉睛。
詩二:
破衲蒲團伴此身,相逢誰不訊孤臣。
也知官爵多榮顯,只恐田橫笑殺人。

著作

雞足山志》開始於徐霞客,至邦芑重修,內容更為完整充實。
邦芑每為人題詩文,都署“大錯和尚”,著作有:
《大錯和尚遺集》四卷
《梅柳詩合刻》一卷
雞足山志》十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