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翹飲子《活幼口議》

大連翹飲子,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口議》卷十六。具有解利心經邪熱之功效。主治風熱,丹熱,瘡疹熱,餘毒熱。?

基本介紹

  • 名稱:大連翹飲子《活幼口議》
  •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六
  • 功用:解利心經邪熱
  • 主治:風熱,丹熱,瘡疹熱,餘毒熱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註,文獻摘要,

組成

連翹、滑石、車前子、牛蒡子、瞿麥穗(炒)、紅芍藥各一兩,山梔、木通、川當歸、防風各半兩,黃芩(去心)一兩半,柴胡(去蘆)、甘草(炙)各二兩,荊芥穗一兩半,蟬蛻(去大腳)一分。

用法用量

上銼。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煎服。

功用

解利心經邪熱。

主治

風熱,丹熱,瘡疹熱,餘毒熱。

方義

是方也,防風、柴胡、蟬蛻解熱於表,表有熱者,自皮毛汗孔而泄;荊芥、牛蒡解熱於上,頭目咽喉有熱者,從口鼻而泄;滑石、木通、梔子、車前解熱於里,里有熱者,導之從小便而泄;連翹去諸經之客熱;黃芩去諸經之游火;乃甘草者,所以解熱於氣;而芍藥、當歸,所以調熱於血也。

加減化裁

風熱、痰熱、變蒸熱、肝熱、大腸熱、癮疹熱,加麥門冬去心煎;丹熱、實熱、血熱、三焦熱、小腸熱、龍帶熱,加大黃及燈心煎;瘡疹熱、麻子熱、溫氣熱、已出證熱、未出證熱,加紫草茸、川當歸同煎;餘毒熱、胎熱、肺熱、傷寒後餘毒熱、瘡疹後餘毒熱,加薄荷煎;項上生核作熱,療腮熱,癰癤毒熱,加大黃、朴消煎。

附註

兒在胎中,母多驚悸,或因食熱毒之物,降生之後,兒多虛痰,氣急短滿,眼目眵淚,神困呵欠,不發仲舒,呃呃作聲,大小便不利,或通利即有血水,盛則手常拳緊,腳常搐縮,眼常斜視,身常掣跳,皆由胎中受熱,宜速與服大連翹飲子,解散諸熱,次與服消風散,數服無恙。⋯⋯受病之源,皆因乳母,七情氣鬱厚味積熱所致。若爪甲黑,伸引努力臍突者,用大連翹飲子之類。(《兒科》)

文獻摘要

《醫方類聚 校點本(第十一分冊)》:“演山方大連翹飲子:治兒胸堂有熱,臍突腫赤,及解利心與小腸經一切邪熱。”
《活幼口議》:“因瘡疹後,餘毒不解成潮熱,宜服大連翹飲子,更與助胃氣。⋯⋯此乃良由胎中母多驚悸,或因食熱毒之物有作,宜與大連翹飲子,其熱自散,其臍少本,不必以藥敷之,恐毒傷人為害。醫工當知之矣。⋯⋯項上生核作熱、痄腮熱、癰癤毒熱。並宜加大黃、朴硝煎。以上宜服大連翹飲子,隨證加前件湯使同煎。”
《保嬰撮要》:“小兒患此,炊赤惡寒發熱,大小便赤澀,此邪在表里之間,遂外敷金黃散,內服大連翹飲子,諸症少愈,更加味解毒散而痊。”
《兒科心鑒》:“?本病臨床辨證有寒熱之別,證屬火毒上攻者,宜疏風散火、清熱解毒,可用大連翹飲子(同大連翹湯)。”
《楊士瀛醫學全書》:“?大連翹飲子治小兒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小便赤澀。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鐘,煎至五分,食後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