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病菌

大豆疫霉病菌

大豆疫霉,受侵染的植株種皮、胚和子葉均可帶菌,而土壤病殘體中的卵孢子是病菌在土壤中長期存活的主要形式和初侵染源,遊動孢子則是在作物生長季節中病害的主要傳播方式,依靠雨水進行傳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豆疫霉
  • 拉丁學名: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
  • :真菌界
  • :卵菌門(Oomycota)
  • :霜霉目(Peronosporales)
  • :腐霉科(Pythiacea)
  • :疫霉屬(Phytophthora)
基本信息,病害症狀,病原特性,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學名】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
【分類地位】 藻菌界(Chromista),卵菌門(Oomycota),霜霉目(Peronosporales),腐霉科(Pythiacea),疫霉屬Phytophthora。
【國外分布】 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匈牙利、奈及利亞、印度、埃及、以色列、南非、德國、瑞士、紐西蘭等國家。
【寄主範圍及危害特點】寄主範圍窄,只侵染大豆。可在大豆的所有生育期侵染大豆。通常在潮濕多雨的天氣條件下發病重,病害潛育期短,再侵染次數多,傳播與蔓延迅速,寄主成片死亡,很少單株發病。

病害症狀

可以在大豆的各個生育期為害。在大豆出苗前可以引起種子腐爛、出苗前腐爛,出苗後可以引起植株枯萎。一般苗期感病植株表現為出苗差、近地表莖部出現水浸狀病斑、葉片變黃萎蔫,嚴重時植株猝倒死亡。成株期植株受侵染後下部葉片變黃,隨後上部葉片逐漸變黃並很快萎蔫;近地表莖部病斑褐色,並可向上擴展,莖皮層及髓變褐;根腐爛,根系發育不良;未死亡病株的莢數明顯減少,空莢、癟莢較多,籽粒皺縮。由於在潮濕條件下,根部侵染的病菌可以產生大量遊動孢子,孢子隨雨水飛濺,為害莖部和葉片,甚至出現病莢,其症狀為綠色豆莢基部出現水浸狀斑,病斑逐漸變褐並從莢柄蔓延至莢尖,最後整個豆莢呈黃褐色乾枯,種子失水乾癟。

病原特性

大豆疫霉喜歡生活在潮濕涼爽的環境中,多數大豆疫黴菌株的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5~28℃,最高為32~35℃,最低為5℃。其無性繁殖產生遊動孢子的最適溫度為20℃,最低溫度為5℃,在潮濕有水膜存在時,孢子囊產生大量的遊動孢子,遊動孢子遊動一段時間後休眠形成休止孢,遇到合適寄主組織,休止孢萌發產生芽管侵入寄主表皮。孢子囊釋放遊動孢子的最適溫度為14℃;當孢子囊成熟後,如果遇到乾燥的條件,孢子囊將直接萌發產生芽管,最適溫度為25℃,卵孢子形成的最適溫度為18~23℃。卵孢子萌發以27℃最快。通常卵孢子形成到成熟需要1個月的時間。
大豆疫霉的營養體為發達的無隔菌絲體,菌絲寬3~9μm,易捲曲;菌絲體珊瑚狀;菌絲可形成菌絲膨大體和厚垣孢子。孢囊梗無特殊分化,頂生遊動孢子囊。遊動孢子囊倒梨形、橢圓形或長筒形,無乳突,遊動孢子在孢子囊內形成,成熟時將遊動孢子釋放到薄壁泡囊中,泡囊迅速膨大並破裂;有時遊動孢子滯留在遊動孢子囊內並萌發,產生芽管穿透遊動孢子囊壁。遊動孢子囊也可直接萌發,其作用相似於分生孢子。遊動孢子囊不具脫落性,內層出。遊動孢子卵圓形,一端或兩端鈍圓,側面平滑,有兩根鞭毛,尾鞭長度是茸鞭的4~5倍;遊動孢子的運動期可持續幾天,在休止孢形成之前,運動變得緩慢和顛簸;休止孢以芽管方式萌發,對植物形成侵染;有時休止孢萌發產生次生遊動孢子;偶爾,芽管的頂端形成小型遊動孢子囊。大豆疫黴菌有性生殖為同宗配合。藏卵器球形或亞球形,直徑29~58μm,壁薄。雄器多為長形,側生,偶圍生。藏卵器受精後發育成卵孢子。卵孢子萌發產生芽管,芽管隨後形成菌絲或產生遊動孢子囊大小為42~65μm×32~53μm。
大豆疫黴菌在PDA培養基上生長緩慢,菌落均勻,白色,邊緣不整齊;氣生菌絲緻密,呈棉絮狀。在利馬豆、玉米粉、V8汁等培養基上生長較快,菌落均勻,邊緣整齊。

防治方法

1.抗病品種防治 目前,對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主要依靠種植抗、耐病品種。
2.殺菌劑防治技術在品種抗性降低的情況下或對無抗病品種可選用時,通過藥劑防治措施也可以減輕田間病害損失。甲霜靈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有效的殺菌劑,種植耐病品種時輔以施用甲霜靈,具有明顯的防病效果。將甲霜靈和甲霜靈錳鋅通過種子包衣處理,能夠在播種後的較長時間內於植株體內形成強殺菌活力,完全抑制病原菌對感病大豆品種的入侵,其防病效果較其他藥劑顯著,在生產中具有較好的套用價值。但是由於甲霜靈作用位點單一,大豆疫黴菌容易對其產生抗藥性。為降低大豆疫黴菌抗甲霜靈菌株的出現頻率,可以選擇保護性殺菌劑與甲霜靈復配使用。
3.農業栽培措施 由於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發生、傳播與土壤水分密切相關,因此,凡是能夠控制土壤水分的措施對於病害預防都是有效的。例如,平整土地以減少低洼地在降雨後形成積水;建立良好的田間排水系統,及時排出積水採用壟作減少連作等。
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解決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可能途徑之一,它比化防對環境更好、更安全。但這方面進展較慢,目前還不能在生產上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