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葉疫病

大蒜葉疫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蒜葉疫病
  • 病原中文名:黃花菜匍柄霉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大蒜,大蔥、洋蔥,黃花菜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葉鞘
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鞘。葉片染病分二種類型:一是尖枯型。主要發生在初侵染階段,葉尖呈深褐色,並在其上形成許多深紫褐色斜狀平行的斑紋。嚴重的病斑擴展到全葉的1/3~4/5或全葉乾枯死亡;二是葉斑型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短條狀小型的浸蝕斑,略凹陷,後病斑迅速擴大,變為梭形至長橢圓形,組織壞死,凹陷,多為紫褐色,中央色軟深;也有的呈乳白色。大流行時經10~15天全田枯死。

病原形態特徵

黃花菜匍柄霉(Stemphylium vesicarium(Wallr.)Simon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1至數根呈簇狀由表皮伸出,短,兩極膨大,褐色,頂部略淺,直徑5.5~10微米,具隔膜1~3個;個別有1次分枝,大小22.5~54.8×5~8微米。分生孢子長矩形至長卵形,單生,淺黃褐色至深褐色,磚壁狀,具3~5個橫隔膜,其中3個主橫隔膜占全孢量的53~61%,主橫隔膜縊縮明顯,表生小疣,紫斑上孢子大小25~47.6×15~25.5微米。

傳播途徑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萌發率為16.4~41.3%,無論有無傷口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一般6月下旬始發,7月進入發病高峰期。

發病條件

影響病情的天氣因素,主要是7月份大蒜孕苔和抽苔期雨量和降雨次數。7月中旬至下旬有連續12毫米以上的降雨3次以上,日均溫24~28℃,該病大流行。

防治方法

(1)大蒜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
(2)實行輪作、秋灌、深翻;
(3)播種前銷毀蒜瓣殘體。
(4)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0%腐霉利(速克靈)或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0%防霉寶超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5%硫菌·霉威(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多霉靈(多菌靈·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