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山桂花

大葉山桂花

大葉山桂花,喬木,適應於亞熱帶氣候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乾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植株,葉,花,果,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變種,

形態特徵

植株

常綠小喬木,高約5米;樹皮灰褐色;冬芽卵球形,有4-6鱗片,鱗片外面有毛;小枝圓柱形,密被棕色短絨毛。

葉紙質,橢圓狀長圓形,長10-23厘米,寬6-12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齒,齒尖有胼底體,上面灰褐色,無毛,下面棕色,被棕色毛,沿脈較密,並有黃色腺點,側脈10-12對,在上面平坦或稍凹,在下面突起;葉柄長2-5厘米,有棱,密被棕色絨毛;托葉缺。

圓錐花序,通常生於小枝上部一些葉腋;苞片披針形,早落;花梗長約8毫米,被毛;花萼3-5,長約3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突尖,基部平截,外面有毛,內面無毛,邊緣有睫毛;退化雄蕊短,花絲長約1.5毫米,被毛,花葯長圓形,淺黃色;子房長圓形,長約3毫米,無毛,花柱3,柱頭呈圓形。

漿果長圓形,長4-5毫米,直徑4-5毫米,乾後棕褐色;果梗長6-9毫米,有短毛和瘤狀突起;種子1粒,近圓形。
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生長環境

大葉山桂花生於海拔800-1000米的濕潤疏林中,喜溫暖環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土壤中生長。不耐乾旱瘠薄,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後要求要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據觀察,桂花單株樹冠的一側貼近牆面,或兩棵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貼近牆面的一側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很快變的稀疏,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
可見,大葉山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歡潔淨通風的環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後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這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較多的可能。

分布範圍

大葉山桂花產自雲南(屏邊)。

變種

  1. 毛山桂花(變種)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是:葉革質,長圓形,長20-34厘米,寬8-14厘米,邊緣鋸齒較疏,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有硬毛,沿脈的毛較疏。花序生於枝幹的落葉葉穴上方。
    產廣西(田陽)。生於海拔630米的山地林下。
  2. 倒卵葉山桂花(變種)
    本變種和原變種區別為灌木,高1-2米。葉薄革質,倒卵形,長12-25厘米,寬6-13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而稍凹,鋸齒不明顯,中脈在上面凹,在下面突起,側脈10-12對。圓錐花序頂生,疏被灰白色短柔毛。花期春季,果期秋末至冬末。
    產廣西(龍州、弄岡)。生於海拔270-300米的低山常綠闊葉林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