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萊蕪炮台

大萊蕪炮台

清澄海大萊蕪炮台位於澄海市壩頭鎮之萊蕪島上。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是清初潮州府的海防營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澄海大萊蕪炮台
  • 地理位置:澄海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69平方米
清澄海大萊蕪炮台位於澄海市壩頭鎮之萊蕪島上。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是清初潮州府的海防營汛。東至南澳島的五嶼水汛30海里,西至放雞山水汛60海里,南至達濠水汛40海里,北至鎮標右營水汛30海里。炮台面積1348平方米,原設火炮8門(已失)、營房27間(存殘垣)、配水兵42名,屬清兵防南澳鎮澄海協左營。現炮台仍在,呈長方形,長52米、寬25.9米、高5米,外堞厚0.7米、內堞1.8米、垛高1米,炮台內西南角一平面方形炮位,邊長13米、堞厚2.1米、面積169平方米,炮台東南面開一門,高2.7米、寬1.55米。歷史上萊蕪島是潮州海防軍事重地,據《澄海縣誌》載:明隆慶三年(1569年)已夏6月,左侍郎劉濤總督閩廣軍務,大破海寇曾一本於此。當時總兵郭成趕來配合戰鬥,以萊蕪火炮攻海寇船隻,迫海寇曾一本投水死亡。明崇禎四年(1631年),福建海寇李之奇,駕舟10艘,聚眾由萊蕪入南港犯澄海縣城,也由萊蕪營汛與內地官兵聯合圍剿李之奇、殲滅賊寇。明末鄭成功(1624年—1662年)下台灣,也先後兩次駐足萊蕪要防。至清康熙年間,潮州總兵右營把總分兵駐紮於此,始正式建大萊蕪炮台。它對研究廣東、潮州海防史及清代軍事布防都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