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賦

大草賦

大草賦,系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王同山書法代表作,王同山窮畢生之精力融貫古今中外典籍、前人心得,幾千年來首篇以辭賦形式較完整的詳盡闡述草書書寫理論篇章。它從理論的高度揭示了草書書寫過程中如何用筆、用什麼筆、怎樣修筆,清晰描述了書法選紙的標準,創作過程中講求大草速度輕快、忌用濃墨,最後著重強調了如何達到草書最高境界“使轉”。

其精髓在於化虛為實,上下放縱牽帶、左右縈連,將儒家大圓融、釋家開悟胸懷、道家有我無我之高境,結合自然界風雲雷電萬千變幻、山河奔流不息及書法家王同山本人的奔放豪情一氣呵成。

大草作為書法藝術領域中的“抽象之王”,大草賦通過高度的抽象立論完成高度抽象的狂草書寫方法,突破了草書書法立論史上的高點,對於現在和歷史上書寫、理解狂草書法具有指導意義。

2013年11月26日上午,王同山應邀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文化藝術與文化產業交流會,並在會上講話;下午於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交流會上總結髮言,與會文化屆人士見證王同山在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漁舟唱晚》《廣陵散》伴奏下現場書寫29.99米草書立論《大草賦》,標誌著大草賦已經承載著諸多學術指標與共和國的輝煌一同邁向歷史的明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草賦
  • 作者王同山
  • 題材:書法代表作
  • 創作背景:詩書兼修有自我大草一賦啟先河
作品內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社會影響,收藏價值,

作品內容

書法家王同山書法《大草賦》十四條屏1-5書法家王同山書法《大草賦》十四條屏1-5
大草賦
五寸離毫案正平,垂露黃表忌斜行。
篆催雷雨控始末,行筆隸意屋漏風。
使轉圭角斷楷意,接筆時結次字情。
續墨仰筆接淡色,速起曳搖泛己能。
浪飛千尺摧懸崖,群猿相捉各尋家。
雷電長裂雲開處,橫無序里遍地花。
千紙不用礬光耀,蛇行入草防鏡滑。
書法家王同山書法《大草賦》十四條屏6-10書法家王同山書法《大草賦》十四條屏6-10
取毫羊兼一分硬,長鋒刃斷高低差。
力催腰間帶臂腕,無座狂來欺劍俠。
大草清墨免拖遲,筆筆皆現烏金絲。
突起飛斬雲中燕,書壇交響大音稀。
路人慾問此中妙,情翻江海耍規矩。
三杯豪邁試天高,愛煞自敘戀四詩。
莫效豆葉秋風起,紙墨情懷字相依。
註:自敘、四詩為唐代大草名貼。

創作背景

詩書兼修有自我大草一賦啟先河
張徐,現為中國著名書法考證評論專家、民俗學者、吉林省文聯副編審、長春收藏家協會玉器賞石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兼副秘書長。為王同山先生書籍作序:
王同山承庭訓,尊師授,積四十餘載寒暑不輟之修行歷練,終於形成融張旭、懷素、王鐸等草書大家精華薈萃的自家大草面目,即書中的作品主體創作。大草之外,還輔以數幅行書、行楷作品調劑讀者的欣賞眼球,以緩解審美視疲勞。雖遊藝之舉,亦見功力深厚精湛。正像《書譜》把王羲之和鐘繇、張芝做了一番比較之後,說他“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王同山承庭訓、染翰墨之始便諸體兼職、習,小大由之。然人生步入中年後,雖商海波濤中順風順水,但積勞成疾,頸椎幾廢,不得已棄小字小品,轉而專攻大草榜書巨製,遂有獨檀丈二條屏狂草精品,配以別墅樓道轉梯牆壁,更是審美別具,較之古人鴻篇,均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成功之處,有似近人林敬之、費新我皆手殘而後書作為之一變,既有人力,又參以天工偶然。正像中國書協主席張海一首小詩所說:“精工諸體十分全,未見人生誰有緣。篆隸風神行草趣,廣搜冥討得真詮。”
丈二匹的鴻篇巨製條屏,雖得頸疾之力,卻也是精誠所至,順應了時代審美功能。

作品賞析

《大草賦》長詩開篇便直接從獨特執筆方法單刀切入,道出“五寸離毫案正平,垂露黃表忌斜行”的裉綮關鍵。古人講執筆高低時曾有“真一行二草三”成說,今之習書者若生搬硬套,則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誤區。回視千年以前,中原尚無高足桌椅,或跪或坐書寫時所執之筆均桿短鋒短,文獻記載證之於考古實物,筆桿長度均在20厘米左右。而現如今,隨著時代發展,寫大草書的毛筆多已變成大筆桿之長鋒,因此,狂草(大草)書法家王同山先生道出了“五寸離毫”的與時俱進真諦。類似之處,在後邊還將談到。至於“案正平”則指身形與書案之間的關係。“垂露”指含墨汁之筆鋒,“黃表”系指宣紙,絹絲等線條載體,二者之間需要保持中鋒垂直。
執筆即明,轉入行筆,“篆催雷雨控始末“一句道出在大草創作中單字或一筆書的一組字總的處理原則,即嚴格採用玉箸篆的筆法控制好起始筆畫與末尾筆畫之形態,中間所有過渡,連貫的筆畫用隸書筆法處理。也就是起始不透風,收尾不漏氣,中段間或取屋漏痕的審美風格。
“使轉圭角斷楷意”仍含篆書運筆之意,使線條如屈鋼曲鐵,盤桓有太極拳繞絲之力,斷絕楷意直角硬折的類頂效果。“接筆時結次字情”既是結構之法,也是審美方法。作為一組相互連貫的字元,在分清筆畫與牽帶之間關係的同時,又要上下俯仰相應相承,情牽魂繞,流暢中見節奏,綿連中見飛動,分則近鄰三兩家,合則兄弟手足情。
“續墨仰筆接淡色”系指用筆度黑於紙的通篇技法。雖長鋒兼毫,以羊為主,但終歸蓄墨汁有限,筆渴墨焦之時,必須重新蘸墨掭筆。根據經驗,新蘸飽墨之筆,筆鋒不宜掭尖,而是要掭得稍扁彎翹,有如剛於紙上逆入平出一般。此時執筆微仰以控制墨汁在鋒端含墨,保障以淡色與前一筆相銜。然後,再掌控速度,秉筆曳搖,歟側生姿,施展通身本事,全力表達創作激情。
至於紛呈書家技法功底與激情,則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表現優長
各異。或霹靂閃電,雷鳴怒吼;或驚濤拍岸,浪花似翠;或齊天大聖演兵鬧天宮,眾仙猴嬉戲爭鋒。整體布局在縱向有列而橫向無行的排演中進行鮮花香陣的詼譎變幻。這便是“浪花千尺摧懸崖,群猿相捉各尋家。雷電長裂雲開處,橫無序里遍地花。”四句的要旨。
書法創作不單單是點畫線條處理關係,而且與紙墨筆等材料及書寫姿勢,几案坐懸密不可分。“千紙不用礬光耀”一句告誡狂草創作勿用熟宣紙,因有礬而拒墨且滑;“蛇行入草防鏡滑”一句則進一步筆鋒在度墨入紙過程中不可懸空滑過,一定要險中求穩健,捨棄翻折時產生的直角急彎。正像懷素與顏卿討教問答時談到悟性的一段精彩對白:“吾觀夏雲多奇峰,轍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柝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層露痕?”討論筆跡進行中,懷素當場興奮地說:“得之矣。”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諺也講“手巧不如家什妙。”
賦中“取毫羊兼一分硬,長鋒刃斷高低差。”講的就是選筆與修筆。選擇兼毫,就是用紫毫所具有的硬度彈性。一般而言,筆之四德應為“尖,圓,齊,健”也是通常意義上筆匠造筆、書家選筆的基本標準。但狂草(大草)書法家王同山先生承傳乃師賀惠邦一套修筆技法,即新筆初開,滌去膠後,於案上捻按筆鋒,根據自己的需要將硬毫截成高低有別的梯次隊形。書寫時,根據控筆能力,心手相應地選鋒用毫,此所謂揉筆入心大法,實乃古今書家不傳之秘技。
其實,站立姿勢的草書創作豈只是心手相應,更重要的是力發於足,上傳膝髀,活轉於腰,轉軸曲桿,帶動臂腕。這正是“力摧腰間帶臂腕,無座狂來欺劍俠”的實質含義。也就是當年草聖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時從中悟出的道理。古今習書之業者,都要有好的悟性,善於從自然現象,姊妹藝術中汲取營養,觸發靈感。草聖張旭授徒一再強調“倍加臨寫,書法當自悟耳。”也正緣於此。上世紀八十年代東北師大丁盛文教授講座書法時常說:“大匠授人以法,巧則自悟。”與此何其相似乃爾。
由於從足到手周身協調有力的控筆能力,才能用高低有差的長鋒兼毫蘸淡清之墨度於生宣紙上之時,呈現出肥勁、瘦硬異彩繽紛的烏金絲線條。由於運用前述“’仰筆續墨接淡色”之技法”可
以連出“看似無續墨痕跡”大篇幅線條。這就是“大草清墨免拖遲,筆筆皆現烏金絲”的根基。
毛筆雖柔,仍稱鋒穎如錐;度墨入紙,排演兵形似水。故書聖有“筆陣圖”之論。“突起飛斬雲中燕”一句,即取冷兵器時代的殺手鐧暗器飛鏢喻大草點畫。暗器以其難防,折射出草書點畫亦屬險筆,理應出乎意外,入情於理。凡事皆有陰陽兩屬性,書法有劍拔弩張之象,也有絲竹管弦之形。近人沈尹默大師名言: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書法中又以大草境界最高,被譽為是書壇交響樂,就是因為它顯示驚人奇蹟,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可為“書壇交響大音稀”作注。
長賦臨近尾聲,漸入高潮,作者所心儀神交的古代名家懷素、張旭相繼以非凡面目亮相登場。“路人慾問此中妙,情翻江海耍規矩。”此引懷素師與路人問答典故,闡明狂草創作遵循“隨心所欲不逾規矩”的準繩。正如高士奇跋《自敘》中說:“《自敘》一卷尤為平生狂草,然細以理按之,仍不出規矩法度也。”
“三杯豪邁試天高”一句用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描述草聖張旭顛狂豪邁之氣概,原詩有“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之句。“愛煞自敘戀四詩”分指懷素《自敘帖》和張旭《古詩四帖》而言。
高潮之後,狂草(大草)書法家王同山先生對斗筆一轉,瀟灑地針砭一下時
風草書,以一句“莫笑豆葉秋風起”來形容那些無根基,筆墨不入紙,點畫漂浮,橫塗豎抹,了無生機靈氣之“炒作”。最後,用一句“紙墨情懷字相依”再次點明大草書法是最能體現個人天賦才情的體裁,但天賦才情只是基礎,要想成就藝術,成名大家,還要靠後天的修煉和磨礪。只有胸襟開闊,才能激情滿懷;只有高瞻,才能遠矚;只有會當凌絕頂,才能一覽眾山小。
自古“詩無達詁”,以“詩情”描摹“書藝”,用形象思維理解形神兼備之抽象線條,尤難用白話文章深入淺出地說清楚。況且是轉述作者之意,摻雜自己理解,更是隔靴搔癢,又多了一層距離。好在配以詩賦法書之原文原作刊出,我所強作的箋釋,即便體合原義,對於方家來說亦屬多餘;謬誤解讀。權當給初學者樹一批判靶子,聊勝於無。所幸行文中杜絕空話、套話,自忖實話居多,或許差強人意之處,正在於此。

社會影響

2013年3月30日王同山於深圳召開《太平盛世翰墨歌飛》狂草書法立論《大草賦》中國萬里行活動,現場一氣呵成長達22米、寬達1.5米的《大草賦》,是目前世界上現場書寫的最大的《大草賦》,並將此申請金氏世界紀錄,在場珠海一家公司老闆以428萬元的價格收購,被新華網、中國日報、廣電集團等多家媒體報導。[1]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吉林分會副主席;吉林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著名作家張笑天對大草賦予以極高評價,全文如下:
各位嘉賓
今天,來自天南地北的書法界大家和朋友們,為王同山《大草賦》舉行隆重的江山萬里行啟動儀式,作為王同山先生的朋友、同鄉、同道,我千里迢迢趕來躬逢盛會,感到十分榮幸。這是對望同山書法造詣的弘揚,是對他書法成就的肯定。
大草賦
《大草賦》是書法藝術苑裡一塊瑰寶。多年來,王同山深得王羲之“力屈萬夫、韻高千古”之精髓,他的大草運筆放縱,揮灑自如,點畫騰躍,激越奔放,宛如胸藏雷電風雲,筆走龍蛇萬象,給人以大氣磅礴之感。
梁武帝肖衍曾對大草有過這樣的概括:厥體難窮,其類多容,婀娜如削弱柳,聳拔如梟長松,娑婆而飛舞風,婉轉而起蟠龍。王同山無疑是得了真傳,《大草賦》才能如此書文並茂。
草書,特別是大草,它雖是書法品式中的一種,卻不得不承認,它有著書法藝術的最高形態,因為它超越了實用價值而飛升進入純藝術的境界,是打散漢字結構後一種奇妙重組。正如劉熙載所言,欲作草書,必先釋智遺形,以至於超鴻蒙,混希夷,然後下筆。
王同山似乎具有任情恣肆的秉賦和天性,不拘成法,追求“無法之法”,漸漸鍛成其獨立書風。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古之草書大家,如懷素、張旭,非顛即狂,或靠酒通神助筆,這當然是一種曠世大家的瀟灑,王同山不顛不狂,靠踏踏實實的功夫和與生俱來的靈感,造就了《大草賦》和他自己。
我們有理由為他歡呼、祝賀,期待更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前方。
王同山應邀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文化藝術交流會
2013年11月26日上午,王同山應邀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文化藝術與文化產業交流會,並在會上講話;下午於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交流會上總結髮言,與會文化屆人士見證王同山在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漁舟唱晚》《廣陵散》伴奏下現場書寫29.99米草書立論《大草賦》
大草賦



中國當代傑出愛國書法家王同山與北京民族大學校長侯建共同觀看鄭佳(王同山老師學生)楷書書寫的《大草賦》
大草賦

書法家王同山與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總巡視員毛建淵、北京民族大學校長侯建、原中共中央黨校直屬機關分校常務副校長,現全國高科技節能減排促進中心副主任,中國資源綜合利用發電分會會長陳國民,人民日報記者部、人民要聞社長尹士剛等文化界人士見證現場丈量29.99米草書立論《大草賦》
大草賦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的權威性文化藝術類報紙《中國文化報》專題報導狂草(大草)書法家王同山書法《草聖遺法在此山》,評價王同山書法的成功之處,有似近人林散之、費新我皆手殘而後書作為之一變,既有人力,又參以天工偶然。詩情詞韻同樣天分極高,隨口模仿,即成佳句,稍加潤色,便入妙境。數十年來,在錘鍊線條藝術、達到日臻化境的同時,王同山深得先賢“汝果欲學書,功夫書外”之論三昧,對古今中外建築美學、詩詞文賦、經典名著廣有涉獵。
《香港商報》評價王同山《大草賦》為書法藝術承上啟下,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博大胸襟超凡的藝術成就橫空出世,必與《書譜》等彪炳千秋。
深圳《工藝美術》刊載“《大草賦》----時代的驕傲,歷史的巨獻!”,全文如下
《大草賦》——時代的驕傲,歷史的巨獻
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夜晚星光燦爛,海風拂面,晚茶時與幾位同道好友熱烈評議著王同山先生的《大草書法詩詞集》。回到寓所,我依然興味盎然。不由又讀了好一陣子,詩詞集層次至深,不禁為之擊節讚嘆。愈讀愈感作品成就非同凡響,讓人手不釋卷、回味無窮。尤其是其中的《大草賦》一文,不論是從草書書法理論上講,還是以詩詞質論上講無疑都是時代的驕傲,歷史的巨獻。
誠然,歷史的天空從未缺乏過星斗,但真正的巨星卻寥寥無幾。書法立論大家唐人孫過庭的《書譜》閃耀著千年的光芒,指引著一代又一代書法愛好者的書法創作,被世人譽為書法史上不朽的經典。但那畢竟是遙遠的過去,時代正迫切呼喚著新篇章、新立論。
反覆品吟王同山先生以詩賦形式創作完成的《大草賦》,頓覺激情蕩漾,胸懷澎湃。大草書法家王同山先生草書造詣之高,文學修養之深,集古今於一體,融萬物自然之精華,糾儒釋道之深邃,將大草書法理論推升到歷史上一個從未有過的嶄新高度。毋庸置疑,不管是詩文完成的美度,還是草書創作理論的指導實用性,以及王先生的大草書法本身都遠遠超越了歷史。草書,尤其是大狂草在書法體系中難度之高是為書家眾所周知的,而這正是書法層次中一個最高的絕妙境界,所以古往今來真正意義的大草書法家屈指可數,而指導理論的產生更是難乎其難,實謂百載難求。
《孟子.公孫丑》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王同山先生以過人的氣魄與豐厚的藝術涵養創作並草書的《大草賦》填補了近現代草書發展史上的理論空白。貴就貴在是狂草書法史上突破性的里程碑式理論文獻,高就高在不僅遠遠超越了歷史,最為重要的是,王先生還用巨擘的氣概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傳統藝術文化瑰寶。震古爍今的《大草賦》無愧於這個時代,為華夏文明這個偉大的時代爭了光,添了重彩。王同山先生集詩詞、大草書法、大草書法立論、《大草賦》於一身。先生正是這個民族狂草書法界登峰造極的天才,一個在歷史上超越了狂、癲的傑出大家!
縱觀歷史,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發展要求和高度,今天共和國的經濟總量是前所未有的,遠遠超越了任何一個歷史時代。一個盛世的時代氣象是要表現在一些文化藝術形式上的,藝術品的存留在很大意義上是為已逝的歲月留下了忠實的訴說,這就是藝術的貢獻價值。我們由衷感謝先賢留下的“此處無聲勝有聲”的一切藝術精品。而現今王同山先生的扛鼎大作《大草賦》以前追古人後勵來者的博大胸襟與超凡的藝術成就橫空出世呈現於世人面前,必與《書譜》等彪炳千秋,這也必將是留給未來無窮無盡的藝術財富。
旌旗漫捲,號角爭鳴,時代熱切呼喚。時下的廣大藝術工作者應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作家、詩人、詞人、書畫家各門各類藝術人才都應拿出作品、精品,把我們當今時代的偉大、昌盛文明用藝術的形式記錄、呈現給子孫後代和無盡的美好未來。
令世人奔走相呼、欣喜若狂的是狂草書法家、詞人、書法立論家王同山先生已為我們樹立起一座巍峨壯觀、撼人心魄的藝術巔峰。他的詩詞集以藝術的形式記錄時代發展,並用大草書法藝術創造性地進行歷史傳承,其代表作《大草賦》的空前藝術高峰承負著盛世中華奮進的氣息載入史冊,正指導著大草書法藝術現在以及未來漫漫的發展歷程。我們向王同山先生致以最最深情的敬意!《大草賦》了不起!讓我們迎接狂草書法藝術在《大草賦》理論的指導下為中華民族迎來更加明媚、昂揚的春天!
王同山在廣州大學講授《大草賦》王同山在廣州大學講授《大草賦》
自2010年開始,王同山頻頻受邀往來於吉林、山東、北京、廣東等地,先後在中山大學、廣州大學等高校做《大草賦》書法理論學術研究講座,將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發揚光大。

收藏價值

《大草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發展繁榮昌盛的一張名片,與這個時代的輝煌一同駐留在歷史的舞台,其經濟價值不言而喻。在草書歷史作品的傳承中尤其是狂草作品,徐渭、解縉、傅山等歷史書法名家僅僅一條屏的書法作品動輒千萬,王同山書法《大草賦》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最高水準:
1.以辭賦形式承載立論內容,反映了作者本人極高的文化積澱與層次修養
2.自古系統的草書立論篇章寥寥無幾,《大草賦》全面準確的概括、創新、突破了如何寫好草書這一亘古難題,無論從文學或實用指導角度都堪稱一塊學術瑰寶
3.王同山以《大草賦》理論為依據,在中華人民國和國國家領導人和人民民眾舉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動的最高殿堂——北京人民大會堂、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現場演講、書寫《大草賦》,其難度、高度可見一斑,今天盛世的文獻必將成為歷史流傳千古的文物
綜合以上三點,足夠可以說明《大草賦》作為時代的驕傲、歷史傳承產物,乃是大收藏家必將爭相收入囊中的稀世珍品。
書法作品潤格(每平方尺)
2012年以前市場價格
<<大草賦>>原創真跡1套(有長卷,12條屏,10條屏,8條屏),當前價200萬元人民幣(一生限量書寫200套).
2014年市場價格
<<大草賦>>原創真跡1套(有長卷,12條屏,10條屏,8條屏),當前價300萬元人民幣(一生限量書寫200套),其價格以每年以50%速度遞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