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的小房子/世界少年經典文庫

大草原的小房子/世界少年經典文庫

羅拉和爸爸、媽媽、姐妹一家人乘坐有篷馬車,到西部去。他們渡過了密西西比河和密蘇里河,到達遼闊廣大的大草原安家。 大草原上,野狼成群,疲病滋生,氣候乾燥,有時發生大火,充滿各種驚險。家裡人感到孤獨和危險;爸爸媽媽同心協力克服了各種困難,蓋起了房子,挖掘了土井。爸爸獵取獸皮到鎮上去出售,家裡人提心弔膽,只有獵狗傑克保護著她們。爸爸終於安全地回家,全家人圍著營火唱歌,過著快樂的節日。 羅·英·槐爾特編著的《大草原的小房子》生動地刻畫了羅拉爸爸那種勤勞、勇敢和善良的品性以及他在與大自然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立謀生精神,真實地反映了一百多年前美國的移民生活,是美國兒童最喜愛的書籍之一,已被譯成很多國家的文字。《大草原的小房子》在美國曾多次獲得兒童文學獎,並已拍攝成電視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草原的小房子/世界少年經典文庫
  • 出版社:安徽少兒出版社
  • 頁數:178頁
  • 開本:16
  • 作者:羅·英·槐爾特 羅斌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大草原的小房子》的作者羅·英·槐爾特能夠真實地寫出白人移民對印第安人的不同觀點和不同態度;另一方面又寫出印第安人對白人移民的不同觀點和不同態度,對白人移民決不肯定一切,對印第安人也決不否定一切。作者的同情和肯定顯然是在羅拉的爸媽和印第安人“戰士杜興”這一方面。這是本書的重要價值所在。

作者簡介

作者:(美)羅·英·槐爾特 編者:羅斌 譯者:張峰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到西部去
第二章 車過河溝
第三章 在大草原高地上紮營
第四章 大草原的一天
第五章 大草原上的房子
第六章 搬進新房子
第七章 狼群
第八章 結實的房門
第九章 爐上的火
第十章 屋頂和地板
第十一章 印第安人闖進屋裡來了
第十二章 新鮮飲水
第十三章 德克薩斯的長角獸
第十四章 印第安人的營地
第十五章 冷熱病
第十六章 煙囪里起火了
第十七章 爸上城鎮去
第十八章 高個子印第安人
第十九章 愛德華先生碰到聖誕老人
第二十章 夜半驚呼
第二十一章 印第安人大宴會
第二十二章 大草原起火
第二十三章 印第安人的喊戰聲
第二十四章 印第安人騎馬走了
第二十五章 壞訊息
第二十六章 出走

文摘

從前,當今天那些做爺爺、奶奶的人還是孩子的時候,或者還是很小的嬰孩兒,或者也許還沒出生的時候,爸,媽。、瑪麗,羅拉和嬰孩兒卡里,離開了他們居住在威斯康星州大森林裡的小房子。他們趕著馬車走了,,把他們的房子孤零零地空關在大樹林中間的空曠地上,以後他們再也沒見過那所小房子。
他們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
爸說,現在大森林住的人太多了。羅拉經常聽到叮叮噹噹響的砍斧子聲音,這種斧聲和爸砍的不一樣,還有槍聲也和爸打的不一樣。小房子門前行人的小路現在已經變成大路了。羅拉和瑪麗幾乎每天要停止遊戲,驚奇地瞪大眼睛望著車輪吱嘎嘎、吱嘎嘎響著的馬車慢慢地駛過去。
野生動物在這樣人多的地方待不下去。爸也不願意待下去了。他喜歡住在野生動物進進出出且不用害怕的地方。他喜歡看到幼鹿,喜歡看到在枝葉茂盛的森林中照料幼鹿的母鹿,也喜歡看到在野草莓叢生的地方吃著野草莓的肥胖的懶熊。
在漫長的冬天,爸每晚跟媽閒聊著西部各地。西部土地平坦,沒有樹木。草長得又高又稠,野生動物如同在一望無際的牧場上到處走動,任意吃草。那裡沒有定居的美國人,只住著印第安人。
冬季將結束的一天,爸對媽說:“看來你也不會反對,我已經打定主意,到西部去看看。咱們這地方找個買主,現在把房子賣出去,售價可以比咱們預料的稱心,夠咱們到新的地方去過新的生活。”P1-2

序言

本書作者羅拉·英加爾·槐爾特(Laura Ingalls Wilder),是美國當代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1876年,她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從少女時代起,她和全家一起多次遷居,先遷到現在的俄克拉荷馬、明尼蘇達和達科他等地,後又和丈夫及七歲的女兒遷居到密蘇里的曼斯菲爾特。1931年她六十四歲時開始創作,連年出書,成績卓著。1954年,她在美國設立“羅拉·英加爾·槐爾特獎”,授予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到1957年逝世,她生活了整整九十歲。
羅拉·英加爾·槐爾特在她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共寫了九部作品。總的書名為《英加爾一家的故事》,這些書的內容有連續性,就前四本來看:第一本《大森椿的小房子》,寫少女羅拉一家在大森林地方的圃未小房子裡和睦相處、充滿樂趣的生活故事。第二本就是這本《大草原上的小房子》,寫羅拉和爸爸、媽媽、姐姐瑪麗、妹妹卡里離開大森林老家,遷移到大草原上安家的經過。第三本《普拉姆河溝的堤壩》,寫羅拉及其一家又從大草原上出走,來到明尼蘇達的普拉姆河溝堤壩,在一個窯洞裡安家,度過了一個艱苦的時期。第四本《銀湖岸旁》,寫在十三歲時,羅拉全家又移居到蘇斯達科他的銀湖岸邊安置新家,過著平靜安寧的日子。羅拉英加爾·槐爾特在這些自傳體小說中,把自己從五歲起到處遷居,過著旅遊生活的少女時代,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出來,表現出一個美國少女的成長和一家兩代移民生活的實際情景。這是一部多卷的歷史故事書。它們從1932年起,一本接一本地出版,已經成為美國兒童讀物中的暢銷書,尤其是這本《大草原上的小房子》,在美國已拍攝成電視劇,讀者觀眾代代相傳,歷久不衰。
我們今天來閱讀這本《大草原上的小房子》,引起注意的首先是羅拉爸爸那種勤勞、勇敢和善良的品性,和他在同大自然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不怕艱苦、獨立謀生的精神。一百幾十年前的美國不同於當今,那時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只有馬車之類。羅拉爸爸帶領全家,離別親朋好友,乘著有篷馬車,經過幾個州,移居到西部大草原去。一路上,風雨不斷,水漲河深。車過河溝,確有滅頂之險。羅拉她爸下水推車,頑強搏鬥,才轉危為安,順利遣過。當時的西邯地區尚未開發,茫茫草原,無邊無際,氣候乾燥,人煙寥落。羅拉一家大小要在這裡安家落戶,其困難之大、問題之多是可想而如的。但羅拉爸爸並不擔心,胸有成竹。為了建連小木屋。他就地取材,因陋就簡,從除草、砍樹到築牆、鋪地、蓋頂;從犁地,播種到打獵,開展一系列生產活動。凡是生活所必需的,他樣樣都乾,努力爭取。少女羅拉總是懷羞崇敬、自豪的心情看待爸爸,她爸爸確實是個能工巧匠、善於勞動的多面手。
羅拉的爸爸不僅善於自己動手,建設新家園,安排新生活,而且他又是新生活的保衛者,他必須時刻警惕著與大自然中的各種破壞力量作鬥爭。狼群就是一大威脅。在第七章中寫到,羅拉的爸爸從外邊了解情況回來時心急慌忙,快馬加鞭,回到家裡上氣不接下氣。原來在半路上,他碰上了狼群,大約有五十多隻,為首的惡狼大如水牛。羅拉的爸爸置身於狼群中間,仍保持鎮靜,慢慢地策馬前進,穩住情勢,避免引起狼群騷動而招來傷身之禍,但當狼群走進溝底枯澗時,他又能當機立斷,脫身狼口,風馳電掣般地飛奔回家。當晚夜半更深,在那狼群幾乎把他的小木屋包圍了的情況下,他又手持鋼槍,保住了全家人的安全。羅拉的爸爸以他的聰明和果敢,勝利地進行了一場自衛戰鬥。他是一名老練的獵手。
羅拉的爸爸作為美國過去時代的普通白人移民,生活在美國統治者瘋狂地向西部擴張的特定歷史條件下,他卻能保持正直、善良、平等待人,對印第安人也能採取友好態度,這的確是很不容易的。
羅拉她家西遷草原,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偶然的故事,在當時有它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美國的歷史就是“開拓西部”的歷史。1776年美國獨立時,只有十三個州,全部分布在東部大西洋沿岸。從這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美國統治階級採用各種方法,不斷地向西部地區進行領土擴張,先詹從法國、英國、西班牙、墨西哥和沙俄等國家手中“購買”或奪取了西部一直到太平洋沿岸的廣大地區,形成了美國今天的五十個州。據統計,美國獨立後的一百年間向西擴張的土地面積,相當於當初十三州的十倍。
當時,富饒遼闊的西部地區,並非是無人區域,那裡的土著印第安人有百萬以上。美國向西推進,對印第安人來說就是侵略,必然會引起反抗鬥爭。起初,印第安人對那些新來的美國移民還是友好的,正是由於他們提供幫助,才使最早的移民能夠生存下來。美國統治階級也用甜言蜜語欺騙印第安人說:“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土地,只要青草生長一天,河水激流一天,永遠是屬於你們的。”可是時隔不久,這些殖民者的兇殘本相就暴露無遺,特別是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傑克遜就任美國總統期間。把廣大的印第安人統統驅趕到特設的“印第安人地區”居住,還公然要求國會授予總統鎮壓印第安人部落的“非常權力”。印第安人如果不服從,就進行血腥鎮壓,“不投降就死亡”。當時還處於母權制的氏族社會階段的印第安人,不能有效地抵抗美國殖民者的武裝入侵。每次戰鬥都傷亡慘重,有的印第安人部落整個地被殺絕。因此印第安人逐年減少,到1870年,從原來的一百二十萬人驟減到只剩兩萬五千人的地步。
儘管如此,印第安人的反抗鬥爭還是連綿不斷。十九世紀60年代、美國為了修築太平洋鐵路,反動統治者根本不顧印第安人的死活,大規模地摧毀西部大草原上“印第安人地區”。當地的印第安人在西荷族領袖紅雲(Red Cloud)的領導下,奮起反抗,以大刀長矛為武器,一舉擊敗了美國“討伐軍”,最終固力量懸殊而失敗。1877年,又因美國統治者進一步侵占西荷族土地,西荷族人在領袖坐牛(Sittlng Bull)的率領下,再次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戰鬥,盡殲美國“討伐軍”,柯斯特統率的陸軍數百人,柯斯特本人也在這次戰鬥中被擊斃。本書中寫到的斯各特先生及其太太一再提到的“明尼蘇選那次大屠殺”,也就是印第安人這類武裝反抗鬥爭的組成部分。
斯各特先生及其太太所受的殖民主義和種族歧視的思想毒害是比較嚴重的。他們歧視和仇恨印第安人,稱印第安人為“野蠻人”、“蠻子”。相比之下,羅扛的爸爸媽媽就不一樣。當斯各特太太對羅扛的媽媽講起明尼蘇達的“大屠殺”時,羅拉的媽媽卻巧妙地阻止斯各特太太繼續說這種荒唐話。表現了兩個移民婦女對印弟安人正義鬥爭的不同態度。這種不同態度更鮮明地表現在斯各特先生和羅拉爸爸的關東上。斯各特先生認為,許多印第安人聚集在一起就想“幹壞事”,羅拉的爸爸則不然。他認為,只要不去觸犯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也會像任何人一樣和他們和睦相處的,並且認為印第安人屢次被迫遷到西部去,當然是痛恨白人的。在這裡,羅拉的爸爸把印第安人同白種人相提並論,叉為他們設身處地想問題,赦講公道話,這是很不錯的,
羅拉的爸爸還始終不相信長期在白人中流傳的,也就是斯各特先生多次重複的讕言:“只有死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第二十三章《印弟安人的喊戰聲》中寫到,幾個部落的印第安人匯集一起,鼓聲隆隆,狂暴叫喊,大吵大鬧了整整幾夜。羅拉爸爸後來從印第安人那裡得知,原來,眾多的印第安人在要不要殺死白人移民問題上形成兩派,爭吵不休。戰士杜興和他的部落一致反對屠殺白人,並且終於說服了對方。這個眼前的事實駁斥了斯各特先生的污衊不實之詞,也為羅拉爸媽思想觀點的正確性提供有力的佐證。
這本書的作者能夠真實地寫出白人移民對印第安人的不同觀點和不同態度;另一方面又寫出印第安人對白人移民的不同觀點和不同態度,對白人移民決不肯定一切,對印第安人也決不否定一切。作者的同情和肯定顯然是在羅拉的爸媽和印第安人“戰士杜興”這一方面。這是本書的重要價值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