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千里光

大花千里光

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40—150cm。莖基部10一15cm為紫紅色,近無毛,基部葉倒卵狀長圓形,羽狀深裂或不裂,長5—12cm,寬2.5—5cm,裂片5—8對,有齒。中部葉羽狀分裂,裂片開展,先端微尖,上部葉漸小,羽狀深裂,近條形。上部多分枝或全部分枝,頭狀花序多數生於上部開展的花序枝上,總苞半球形,長10—20mm,直徑45mm左右,總苞片只有一層,長短圓形,邊緣近膜質,舌狀花片12—15個,長約20mm,舌片黃色,呈矩圓形,管狀花多數。瘦果圓柱形,表面有微柔毛,冠毛比花柱稍短,均為金黃色(圖9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花千里光
  • 學名:Senecio megalanthu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亞族:千里光亞族 Subtrib. Senecioninae
  • :千里光屬 Senecio
  • :番紅菊組 Sect. Crociseris
  • :大花千里光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蒙古及原蘇聯,蒙古,朝鮮
  • :山生系 Ser. Monticolae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較短,有少數鬚根。莖纖細,直立或基部稍彎,高5-15厘米,不分枝,被白色蛛絲狀毛或有時變無毛。基部和下部葉在花期生存,具長葉柄;葉片紙質,卵形或倒卵形,稀匙形或近圓形,長1.5-4厘米,寬1-1.7厘米,頂端鈍或圓形,稍略尖,基部楔形或急狹成長1.5-3厘米的葉柄,邊緣近全緣或有波狀齒;側脈2-3對,不明顯;葉柄稍擴大,不抱莖;中部莖葉長圓形或長圓狀匙形,長2-4厘米,寬5-8毫米,近無柄或具短葉柄,頂端鈍或稍尖,基部楔形,稍擴大而抱莖,近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齒;最上部葉小,苞片狀,線形,長5-10毫米。頭狀花序在莖端單生,直立或下彎,近無梗或具短花序梗。總苞鐘狀,或鐘狀半圓形,長10-13毫米,寬15-20毫米,基部有10-13枚線狀披針形小苞片;小苞片紫色,長5-7毫米,漸尖,邊緣褐色乾膜質,繸狀,背面被疏蛛絲狀毛或變無毛;總苞片21-23,線狀披針形,長10-11毫米,寬1-1.5毫米,草質,邊緣窄乾膜質,頂端和邊緣紫色,有微毛,背面被微毛或無毛。舌狀花10-13,管部長3.5-4毫米;舌片黃色,長圓形,長10-11毫米,寬2.5-3毫米,頂端具3細齒,具4條脈;管狀花黃色,長8-9毫米,管部長3毫米,檐部窄漏斗形;裂片三角狀卵形,頂端尖,有微毛。花葯線形,基部鈍;花柱分枝頂端鈍,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2-2.5毫米,無毛。冠毛白色,長10-11毫米。
大花千里光

生長環境

大花千里光是二年生短軸根中生植物。在松遼平原,通常4月下旬越冬苗返青開始生長,7月上旬開始孕蕾,7月中下旬開始開花,8月上、中旬盛花期,花期長達1個月之久,8月末結實,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30—40天。瘦果千粒重約0.76g,果實成熟後,苞片乾枯舒展,冠毛蓬鬆,微風下就可使果實傳布很遠。大花千里光通常第一年種子落地,第二年雨季形成幼苗,越冬後的植株開花結實後死亡。根據觀察,在草甸土或沙壤土的放牧地上,大花千里光的主根入土深度約30cm左右,側根系較發達。大花千里光喜光、喜濕潤,在土壤光照及水分條件良好的草甸土上生長最好,分枝多,有的每個植株可形成高達300個左右的頭狀花序,但大花千里光也有較強的耐陰性和耐旱性,在榆樹蔬林、人工楊樹幼林的林下及林緣,生長良好,雖然植株分枝少,但比生長在草甸的大花千里光植株高1倍,並能正常開花結實,在環境條件較差的固定沙樑上,尤其在多風乾旱的春季,甚至其他多種植物已呈枯黃季相時,大花千里光卻仍能保持綠色,良好地完成生命周期,大花千里光廣泛生長在田邊、路旁,林緣及村舍附近,也是雜類草草甸和羊草+雜類草群落的主要伴生種或次優勢種。

分布範圍

產四川(鄉城、康定、折多山)。生於高山石礫山坡,海拔4 100-4800米。模式采自鄉城至理塘。
分布於我國的東北、西北,內蒙古,在國外蒙古,朝鮮,原蘇聯(西伯利亞及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大花千里光為中等飼用植物。在生長早期,牛、馬、羊及其他家畜都比較喜食其葉及嫩枝,花後,莖體木質纖維化,大牲畜啃食其枝葉及花果,是一種很好的牧草。其化學成分見表98。根據分析,大花千里光的蛋白質成分較高,花期時間長,纖維素含量高達35.63%,含脂肪高,加工粉碎後是家畜冬季的重要飼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