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鄉(貴州省修文縣大石鄉)

大石鄉(貴州省修文縣大石鄉)

大石鄉是大石布依族鄉的簡稱,位於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西北,距修文縣城四十公里。東與息峰縣石硐鄉接壤,南與六廣河毗鄰,西與黔西縣隔六廣河相望,北與六桶鄉連線,山多地少,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修文縣大石鄉
  • 外文名稱:Xiuwen Dashi Township
  •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
  • 地理位置:貴州省修文縣
  • 面積:49.9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
  • 著名景點:大石鄉臨六廣河峽谷風景區
  • 耕地面積:15405畝
鄉鎮概況,地理氣候,歷史沿革,旅遊景點,基礎建設,經濟發展,民俗文化,石旮旯,

鄉鎮概況

該鄉總面積49.9平方公里,共轄15個行政村,78個村民組。人口密度為271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405畝,每一農業人口占有耕地1.14畝。該鄉總戶數為3235戶,人口12328人,主要居住有漢、布、苗、彝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3560人,占人口總數的25.69%。該鄉2006年人均純收入1963元,糧食總產量3202噸,農業總產值4210萬元,地方財政總收入138萬元,財政支出249萬元;人口出生率6.86,死亡率6.05,人口自然增長率0.81。該鄉是修文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也是貴州省100個一類重點貧困鄉鎮之一。

地理氣候

大石布依族鄉位於修文縣境西北,鄉政府駐地大石村大石板,距縣城龍場39公里,距省城貴陽市77公里。該鄉海拔高度760-1350米,呈梯形分布,年平均氣溫在13℃-17℃之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境內適宜種植玉米水稻小麥茶葉等,經濟作物以烤菸、油菜為主。

歷史沿革

大石鄉境元代屬六廣等處蠻夷長官司,明初屬水西於的折溪地,明末屬濯靈守御千戶所,清代屬信順里,民國31年(1942)屬德政鄉。1949年11月解放後先後屬紅岩鄉、紅旗公社、大石公社,1984年4月建立大石鄉,隸屬六廣區,1984年6月命名大石布依族鄉。1992年2月撤區並鄉,將大石、回水兩鄉和德政的部分合併建大石布依族鄉,直隸於縣。
修文縣大石鄉綠色石林修文縣大石鄉綠色石林

旅遊景點

該鄉境內擁有貴州綠色石林、高梘石窗、大屯民族風情村等獨特旅遊資源。大石鄉臨六廣河峽谷風景區,距貴陽高爾夫度假中心52公里,距野生動物園48公里,距息烽集中營舊址40公里,距百里杜鵑45公里。

基礎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方面,鄉內油路里程12公里,通村公路里程98公里,通組公路168公里,未通公路11個組。水利方面,通過抗旱救災,共投入水利資金83.5萬元,打井12處,維修、建設五小工程23處,鋪設管道19395米,維修溝渠2060米,解決8500人飲困難。完成大石集鎮供水管網檢修,保障集鎮3000人供水。
大石布依族鄉大石布依族鄉
社會事業方面。教育方面,全鄉目前有國中1所,鄉級完小1所,村級國小4所,中國小教師101人,在校學生1348人。學年兒童入學率達到99%以上。醫療衛生方面,全鄉衛生院1間,村級衛生室8個,城鎮醫保率90%,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新農保”達到88%。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人口覆蓋全鄉15個村510人。

經濟發展

大石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旅遊這個“龍頭”,最佳化環境,搞好服務,進一步挖掘布依文化內涵,一,二,三產業齊頭並進。明確發展的主題,實現新農村建設有新的突破,努力推進大石的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風淳樸,為新時期的發展盡力奉獻。2006年,農業總產值4210萬元,糧食總產量3202噸,地方財政收入13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963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264萬元。
修文大石“綠色石林”修文大石“綠色石林”

民俗文化

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有過“小年”之稱。節日來臨,當地政府撥款支助,村寨殺雞宰豬,舉行各種集會活動,非常隆重。修文縣大石布依族鄉每逢六月六佳節,都會舉辦隆重的節日慶祝活動,各村的布依族人民都會穿上民族服裝,匯聚一處,載歌載舞,表達對遠方客人的歡迎。
大石布依族傳統節日
布依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儀,講究禮節的民族。大石布依族源於古夜朗國境內的濮族,“濮”是“布”的轉音,是指人的意思,因而濮族又可意釋為“夜朗人”“夜郎古人”。
布依族居住的村寨多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村寨多靠近壩子或山谷間,寨子周圍喜植護蓄樹或竹林。房屋依山而建,遠眺山寨,住房因地形的高低呈現出錯落有致、疏密相間的梯級風貌。飲食喜糯米,服飾是一個民族外部形象的標誌,也一個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布依族的服裝都繡有各種不同的花紋和圖案,主要花紋和圖案有井田花、山形花、遷徒花、連線花、蝴蝶花等。主要節日有春節、了年節、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等,這些節日中,六月六是布依族最為隆重的節日。
布依族傳統節日,區域性強。有的是為了慶祝豐收;有的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有的是為了慶祝風調雨順;有的是為了進行宗教活動;有的是為青年男女社交活動而約定的集會。
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山區、且多居住在山腳、山腰和山頂。由於居住環境特殊,所以住房因為別具一格,有叉叉房、吊腳房。喜食大米糯米玉米和飲酒。服飾有盛裝和便裝之分,節日豐富多彩,民間工藝製作精美。

石旮旯

春耕時節,修文縣大石鄉處處是一派繁忙的耕作景象,當地政府正將大部分工作精力投入到產業調整上,努力帶領民眾致富奔小康。作為典型石漠化地區,今年,大石鄉計畫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石旮旯”里種下綠色產業。
據了解,大石鄉位於修文縣西北部,因山多石多而得名,鄉里耕地面積只有兩萬餘畝,莊稼廣種薄收,過去屬於省級一類貧困鄉。經過多年努力,大石鄉在去年終於實現減貧摘帽。為鞏固減貧摘帽成果,加強石漠化治理,帶領民眾致富,大石鄉今年計畫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全鄉15個村除了大屯村作為蔬菜專業村打造外,其餘的村著力打造萬畝獼猴桃產業基地、萬畝核桃產業基地、萬畝丹參產業基地,以及桃花長廊觀光帶,將全鄉的“石旮旯”全部種上果樹、藥材等經濟作物。
 據大石鄉鄉長羅凱介紹,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石鄉採取“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方式,用果蔬套種、果藥套種模式進行種植,既保證農民當年通過種植特色蔬菜和丹參有眼前的經濟收入,又保障了獼猴桃、核桃、桃樹等長效性產業成長。
為推進工作,大石鄉推出了多項措施:免費為農民提供種子和化肥;加強農業種植技術指導;與企業簽訂銷售契約,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積極做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組織村民挖出了42公里的機耕道毛路,讓肥料、架材等能夠拖上基地,方便民眾為秧苗澆水。同時,大石鄉還發動各村黨員帶頭髮展產業,進一步確保富民政策落到實處。
 這些日子,在鄉政府和村支兩委帶動下,大石鄉民眾發展積極性高漲,很多村民都自主發展產業種植果樹,不少村民也通過反租倒包形式,到農民專業合作社打工掙錢。回水村村民王家友今年五十多歲了,家裡只有一兩畝土地,而且是岩山土,一年種玉米收入不過幾百元。今年,他將土地承包給合作社,每天到地里打工可以掙幾十元,一個月的收入就差不多當種一年莊稼。
據了解,截至目前,大石鄉已按年度計畫順利完成獼猴桃種植3000畝,完成核桃種植4100畝,完成丹參種植6000畝,並完成了3000畝桃花觀光長廊的栽培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