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烏海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位於黃河上游,1976年由原巴彥淖爾盟的烏達市、伊克昭盟的海勃灣市合併成立的。並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第三個地級市。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西南部,東經106.36°至107.05°,北緯39.15°至39.52°之間,南北長約80公里,東西寬30公里,東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連寧夏平原,北望河套灌區。面積1754平方公里,人口50萬,有漢、回、蒙、滿等26個民族。全市轄海勃灣、烏達和海南三個區。其中,海勃灣區是市政 府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烏海
  • 地理位置:黃河上游
  • 組成:烏達市、海勃灣市
  • 資源:資源豐富、礦種較多
烏海市礦產資源豐富,礦種較多,多數質量較好,分布集中,配套性較好。域內擁有、電石灰岩、水泥灰岩、制鹼灰岩、熔劑灰岩、耐火粘土、高領土、水泥配料粘土、膨潤土白雲岩輝綠岩、紫砂粘土、磚瓦粘土、礦泉水等37種,礦產地82處,有探明儲量的礦產25種。礦產規模達到大型的礦床有8處,中型21處,小型25處。截至2009年,域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種的保有儲量為:煤炭27億噸、鐵礦757萬噸,制鎂白雲岩514萬噸,耐火粘土36940萬噸,軟質耐火粘土81萬噸,高嶺土213萬噸,溶劑灰岩35642萬噸,制鹼灰岩14340萬噸,電石灰岩2554萬噸,水泥灰岩18333萬噸,含鉀而岩2367萬噸,水泥配料及磚瓦粘土7436萬噸,矽質原料礦產1113萬噸,紫砂粘土358萬噸,石膏1304萬噸。潛在的經濟價值為4278億元。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優勢,為烏海市礦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源保證和工業“食糧”。
黃河流經市區105千米,平均河寬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69億立方米。黃河水由於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庫調節影響,年內水位變化較大,幅度一般為2—4米。烏海地下水補給量主要來源地降水入滲,少量凝結水、回灌入滲和黃河測向入滲補給。據內蒙古水文總局初步測算,烏海市地下水資源穩定開採量為11200萬立方米,可利用水量為9500萬立方米,並同黃河形成自然互補系統,為發展工農業生產提供較充足的水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